新实用主义与早期实用主义一样,其价值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务实求效的精神。从理论上看,实用主义的务实求效精神首先体现在提出问题的“实践”的目的性上。杜威一再强调,要在“问题状况”下研究哲学,就要带着认知、教育、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去求得理论的说明和解决的方法。问题只有和实践相关,才有探索的意义。当代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这一点上与杜威完全一致。
2.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拒斥传统形而上学
从实用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出发,实用主义者认为传统哲学把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割裂了,把原本不该分开的东西分开了。在哲学发展中,人们因为形而上学哲学使用了许多无法用效果来确定其意义的纯粹抽象的观念,在以上形而上学的问题上争论不休。皮尔士认为,这些观念或者是无意义的,或者是荒谬的。
(2)注重行动与经验
实用主义认为,哲学在探讨与人的活动相关的问题时主要应当从人的行动出发,不能像传统哲学那样着重于对人的思想或人的理性的考察。哲学的目的是人——以人为本,只有人才是哲学的中心。人要生存,就首先必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人的行动产生一切,也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实现人生的要求。可以说,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行动。要从人的行动理解人的一切,说明人的一切。因此,哲学要对人有实用价值,给人以智慧,帮助人学会如何应付环境、改造环境,取得成功。
(3)主张“效用真理观”
在实用主义者看来,真理与谬误的不同在于:按照真理行动,人能达到目的地而不迷路。只要能证明对人生有任何效果,它就有一定意义;只要这意义是适用的,它就有一定真理。杜威也说过,真理即效用。他还指出,这里的“效用”指的不仅是对个人的效用,更是社会公众改造经验的效用。实用主义把理论的意义建立在效果的基础之上。皮尔士在其著名的“实用主义公式”中指出:“概念意义与效果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思考事物时,如要把它完全弄明白,只需考虑它含有什么样可能的实际效果,即我们从它那里会得到什么感觉,我们必须准备做什么样的反应。”
3.西方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哲学对中职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的意义(www.xing528.com)
(1)“求实主义”哲学观的影响
实用主义继承和发展了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传统,但它不是一般的重复经验论原则,而是进一步将经验范畴具体化为个人、个人行动(或活动)及其境况的实效、方便等结果分析。它鄙视古典形而上学和抽象思辨的哲学世界观,主张一切从“实利” “可行”和“效用”出发,来考虑一切与人生和社会有关的对象、活动、关系。因此,除了研究有益于人生目的之实现的思想、观念、欲望、心理和情感之外,哲学并无任何别的意义。中职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更要坚持可操作性、实用性,而不能仅仅成为口号,应该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学校、学生、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在合理验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
(2)真理(意义)多元论和相对论的影响
“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至理名言。 “用”者即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重意义和可欲求的价值,因而其真理意义不是唯一的、绝对的,而是多元的、相对的。一切为我所用,一切偶然不定。哲学的崇高不在于确定性中寻求多种可能性的真理和价值,为人们提供丰富的可能性机会和创造性余地。
因此,实用主义鼓励冒险、探险,力图展示不定的未来可能性前景,反对既定的原则和先验绝对的预设,反对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摸索中前进,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解决困难恰恰是该模式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该模式的成长,需要我们勇敢突破,踏实迈进。
实用主义哲学反对一切“整体性”和权威主义,崇尚“宇宙的不完整性”和事物的“特殊化”:个人主义价值观在个人价值和经验的基础上,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以及主导性,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而不是配角。换言之,社会只是个人“表演”的舞台,且舞台本身并不是中心,它的意义只在于使个人的表演充分和完善。所以,它偏爱个体、具体、特殊、创造、尊严、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厌恶一般、抽象、普遍、权威、屈从、依赖性和被动感。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每个学生亦是如此,尤其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较高的职业素养。
(4)行动主义实践观的影响
行动主义突出人的行动(acting)、创造(making)和做(doing)的现在进行时态,强调“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换句话说,它所追求的哲学角色是动态的、实际的、不断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虚幻的和永恒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性质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行动性,学生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更应该坚持这一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自身素养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在行动中实现自身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