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表沉降监测
1)测量仪器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等。
2)测量实施
基点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并且应埋设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较好的地方。基点数量根据需要埋设,基点要牢固可靠。沉降测点埋设,用冲击钻在地表钻孔,然后放入长300~400 mm,直径20~30 mm 的圆头钢筋,其底端插入路基土体中固定。
3)测量方法
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基点和附近水准点联测取得初始高程。
观测时各项限差宜严格控制,每测点读数高差不宜超过0.3 mm。对不在水准路线上的观测点,一个测站不宜超过3 个;如超过,应重读后视点读数,以作核对。首次观测,应对测点进行连续两次观测,两次高程之差应小于±1.0 mm,取平均值作为初始值。
4)沉降计算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布设导线网,以便进行平差处理,提高观测精度,水准线路闭合差应小于(mm)(N 为测站数),然后按照测站进行平差,求得各点高程。施工前,由基点通过水准测量测出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初始高程H0,在施工过程中测出的高程为Hn,则高差即为地表沉降值。
5)数据分析与处理
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沉降规律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和施工措施的有效性。当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最大沉降量。作横断面和纵断面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土体体积损失等。
2.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1)仪器设备(www.xing528.com)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等。
2)监测实施方法
测点布置: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设在煤气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大型的雨水管及电力方沟上,测点布置时要考虑地下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有检查井的管线应打开井盖直接将监测点布设到管线上或管线承载体上;无检查井但有开挖条件的管线应开挖暴露管线,将观测点直接布到管线上;无检查井也无开挖条件的管线可在对应的地表埋设间接观测点。管线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可视现场情况,采用抱箍式或套筒式安装。每根监测的管线上最少要有3~5 个测点。基点的埋设同地表沉降监测。测量方法、沉降计算、观测频率与地表沉降观测相同。
3)数据分析与处理
根据施工进度,将各测点变形值绘成管线变形曲线图。即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据以判定施工措施的有效性;位移-时间曲线趋于平缓时,可选取合适的函数进行回归分析,预测管线的最大沉降量沿管线沉降槽曲线,判断施工影响范围、最大沉降坡度、最小曲率半径等。
3.铁路股道道床、触网基础沉降监测
1)测量仪器
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等。
2)测量实施
测点布置方法:铁路股道道床测点按设计要求直接布置在铁轨螺栓上面,每个测点均用油漆做好相应的记号。触网基础按设计要求直接布置在柱底部螺栓上面,每个测点均用油漆做好相应的记号。
观测方法同样应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初始高程通过附件水准测量点和基点测量获得。应当控制好各项限额差值,监测点的读数高差一般不应超过0.3 mm,如观测点恰好不在水准路线上,对一个测站来说,不应超过3 个测点,如这时测点过多,应该对测量的后视读数进行重读,目的是核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第一次观测过程要对测点进行两次测量读数,如两次高差小于±1.0 mm,则初始值大小就可以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
3)数据分析与处理
利用时间-位移曲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根据地表下沉规律来判断铁路轨道道床、触网基础的稳定状态和盾构方法的有效性。当位移-时间曲线形状接近平行缓慢时,用合理的函数做回归分析,从而可以预估沉降的最大值是多少,纵向及横向的沉降曲线形状,沉降槽的特点和土体损失量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