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何 况
杜鱼先生送我几册问津书院自印的小书,是王和平撰写的天津民风民俗内容,分别为《天津的时令习俗》《天津的饮食习俗》《天津的居住习俗》《天津的服饰习俗·天津的商业习俗》《天津的生育习俗·天津的妈妈例儿》。春节到了,读《天津的时令习俗》正好应景。
天津毕竟文化底蕴深厚,居然连过年习俗都可以唱成一首朗朗上口的韵歌:“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初四的烙饼炒鸡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六合子连成片。”我连“唱”三遍,这歌就记下了。
歌里只唱初一吃饺子,其实天津人除夕、初五都要吃饺子的。为什么春节要吃饺子呢?据书里说,饺子实际上来源于辞旧迎新的“交子”时刻,也就是三十儿夜里十二点整,所以一定要在“交子”时刻开始吃饺子,感受新年和旧岁交替时刻的到来。这除夕晚上吃的还必须是三鲜馅肉饺子,意思是说咱家富裕,大吃大有,都到年底了家里还不愁吃喝。而正月初一吃的,则是大年三十儿夜里包好的素饺子,图的是今年平安,素素净净的意思。那为什么非得吃三十儿夜里包好的饺子呢?这个意思是说这是去年没吃完剩下的饭菜,今年我们接着吃,表示家里年年有余粮。您瞧,这有多讲究!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
读到这儿,我开始走神了,思绪回到了我老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婺源是儒学集大成者朱熹朱文公的祖籍地,素有“书乡”美誉,耕读传家,相沿成习,所谓“山间茅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科举时代一共出过五百多位进士。有文化积淀的地方规矩多,过年更少不了繁文缛节。据家乡文友毕新丁在《婺源风俗通观》一书中介绍,家乡春节从腊八开始,店家要吃“腊八饭”,收账过年了。至今,婺源还有不能欠账过年的说法。(www.xing528.com)
农村家家户户要杀“年猪”,屠夫先将一碗猪血泼在门上,然后开膛。谁家杀年猪,都要请亲朋好友吃“杀猪饭”。随着旅游热的升温,现在吃“杀猪饭”成了一个极受欢迎的旅游互动项目了。阴历二十三是送灶司老爷的日子,家中的男丁就要在灶王爷的神像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摆上“糖籽”、水酒等供品,敬香欢送灶神上天。用黏黏甜甜的“糖籽”和水酒“贿赂”灶司老爷,是要请灶司老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帮着一家人说说好话,图个吉利。神都要“贿赂”,可见反腐之不易。
但是,与天津人除夕吃饺子不同,婺源人这天中午惯吃用豆腐、豆芽、干豆角、鸡杂、腌菜等“糊”(读去声,一种烹饪方法)起来的“米糊”,年夜饭则要碗碗碟碟摆满桌,其中绝对不能少的两道菜,一是肉果(肉圆子),一是鱼。鱼自然是寓意年年有余,肉圆子则象征团团圆圆。徽州人平时都在外面做生意,春节才返乡,所以特别盼望全家团圆。大年初一,婺源人必吃四方开(粽子),企盼新的一年四季发财,四方如意。此外必吃的食物还有寓意“万象更新”的羹、寓意“健康长寿”的面和寓意“年年高升”的年糕。
仅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吃什么,天津与我家乡的差异就如此之大,其他方方面面的民风民俗想必更是大不同的。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说多读书方能广见闻。有了问津书院的这套书,我的猴年春节好过了。
(载于2016年2月11日《今晚报》第8版“副刊·读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