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痴迷读《问津》五十期,我因性情所使

天津痴迷读《问津》五十期,我因性情所使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刘景周我是《问津》期刊的痴迷读者。《问津》历时五年,出到了第五十期。我个人的这种选择,不关涉《问津》的文章优劣,价值高低,唯系性情所使,口味不同而已。《问津》刊发时,暑热蒸溽中,读之如啜凉饮。我曾据之写了《终老巷陌的红学达人周祜昌》,发表在《天津文史》上。感谢《问津》主笔,眼界宽,交谊广,不惮繁劳,甘为天津文化补缀光彩。

天津痴迷读《问津》五十期,我因性情所使

[天津]刘景周

我是《问津》期刊的痴迷读者。2017年,虚度七十有五了,向读杂书,漫无目的,手边收存,几经翻阅,屡见不鲜。忽然有了这个贶赠的新老师,无价的课本,且陆续递增如饷糈,其获益处,就好像五风十雨,浇灌知时,旱土遭逢甘霖,点营滴养,润物无声,渗透到了心灵深处。

《问津》历时五年,出到了第五十期。

诗词类有:《一沤阁诗存》《莲品诗钞》《邵冠祥集》《剑庐诗存》《止堂吟草》《珠贝集》《卢星野先生诗存》《行吟集》《翠槐堂诗集》等。

人物类有:《卢木斋文存》《慎始基斋琐谈》《水西庄人物》《华粹深纪念集》《藤荫余话》《忆弢盦》《蟫香馆别记》《阿英在天津》等。

天津旧闻类有:《崇化杂忆》《日新录》《原住民中的西沽》《野老闲谈》《天津典当行》《沽水旧闻录》《朋谈杂记》《我的地震记忆》《街坊人物志》《天津解放那天》等。

民俗类有:《海下文武高桥》《梁范馆谭屑》《淘故纸与天津相遇》等,还有王和平的“天津习俗”系列,包括居住、饮食商业、服饰、生育、妈妈例儿、节令及南市的小店铺等。

语言类有:《〈天津艳迹〉中的天津土语》《天津钞本小说中的方言俗语》《天津土语拾零》等。

坦白地说,这诸多篇目,我并非一一通读。每逢新书到手,自然是翻阅一遍,领略大体内容,以备用时查阅。真正一经寓目,辄掩卷不能,寝馈无挡,读来大快心神的,回顾起来约有七种,它们是《华粹深纪念集》《日新录》《藤荫馀话》《野老闲谈》《朋谈杂记》《蟫香馆别记》《街坊人物志》。我个人的这种选择,不关涉《问津》的文章优劣,价值高低,唯系性情所使,口味不同而已。

《华粹深纪念集》的“师恩永恒”“评说回忆”部分,使我认识了一位资深老教授,一位戏曲通人,一位中国戏曲研究、匡正并创作,有着丰功伟绩的实践家。诸多教授专家老师们的回忆和追思,内容充实,情至意切,显示了这些高层次文化人尊重业师、尊重知识、珍视传统文化的品格修养。每个人的发言,都给我上了很生动的一课。“听歌人语”和“鳞爪辑存”部分,广博的戏曲知识,真灼的认知见解,底细的梨园名宿之艺术优长和欠缺,起始与归宿,沿革更迭,特别是对昆曲的知识传授,都将成为中国戏曲史绕不开的宝贵资料。像我这样一个也曾看戏多年却孤陋寡闻的外道观众,从中所获得的教益自然多多,能被振聋发聩,涤除愚昧,实在是无上的幸运。我们曾经盲目地推崇过名生、名旦、名丑,鲜于知道他们也有短板。如高庆奎的杂拌腔,声腔中杂糅老旦或花脸腔调;言菊朋晚年败嗓,有疙瘩腔之弊等……这些都不是我辈乐于窥见名角缺欠,是知其优长又知其未免不达处,认知才算完整,才谛于心而近乎真。

白羽先生的《日新录》,读来令人惊异!原先只知道他是一位通俗小说作家,读此竟发现他原来更是一位精通经史的硕学鸿儒。晚清科举时代,人重家馆名师,如遇宫先生这样的解经通人,其家子弟必然功名有望。我们今天读经典,得睹《日新录》一册,能匡正多少谬误,其扩展后学的知识领域的功能,实在是至宝至贵,不可多得的。尤其是今天国学的延续,也正需要这样的真传。这等珍籍岂能沉寂不彰!我想,凡读到斯辑的学人,将无不感激辑录它的学者,无不赞赏出版它的盛举。《日新录》研究诸如《诗经》这样的显学,不惜白圭三复,如对“薄言”一而再的揣度,最终以为作“贲然”解,有“迫而临之”“骤然至前”之意。对当时社会流行以为文人谈资的典故,也不放过深究,指明存疑之处。如“李广射虎,中石而没”,《史记》记为李广,《吕览》记为养由基,而《论衡》记为熊通;“翁仲作仲翁”故事,有说是明武宗正德皇帝事,也有说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事。正德(乾隆)皇帝拜明孝陵,南京通判为导游,把墓前翁仲叫作仲翁,皇帝作诗曰:“翁仲缘何作仲翁?只因读书欠夫功。尔今不得为通判,贬尔苏州做判通。”这些,都给后学留下了探究空间。(www.xing528.com)

《藤荫馀话》是周祜昌老先生随笔遗稿,原为写给胞弟周汝昌先生作一夕之谈资的,渐积成秩,给后世留下了兄弟研红治学及居乡就学成长故事。文字清新简洁,状人叙事,活脱如在目前。《问津》刊发时,暑热蒸溽中,读之如啜凉饮。特别是对“才学识”的论述,令人深得治学要窍。我曾据之写了《终老巷陌的红学达人周祜昌》,发表在《天津文史》上。

《野老闲谈》的作者刘继椿先生,居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少年读书,从心所欲之年,笔记前尘,竟成难得史料。杨仲达先生,慧眼识珠,整理推荐,《问津》主笔辑成刊出,都有拾遗补阙、勾陈史世之功。试看旧时记账用数码,十六两秤,16与10的换算口诀,在昔年是常识,于今日则奇古,能予以留下,便是一字千金。

《街坊人物志》与《野老闲谈》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街坊人物志》是教授之作,行文有技法,可以作短篇小说看。最可贵的是,作者记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基层的平民生活,这种绘声绘形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期内天津市民的经济、文化状态,形成一种记述范例,这也启发人们,凡有社会生活的人,都可以有类似的记述。

陈诵洛先生的两本旧作《蟫香馆别记》和《朋谈杂记》,是绝对不能埋没的文化珍籍。刊印了,就流传了,就溥益于大众了。它不仅是史料书,还是文学艺术品,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代诗话和笔记,语体也与历代诗话笔记相埒。其文采有类“随园”,昔年读小苍山房,读随园,极慕袁子才简约典雅的行文,不期得阅诵洛先生大作,便能再赏同样高雅的辞致,实有相见恨晚之慨。

感谢《问津》主笔,眼界宽,交谊广,不惮繁劳,甘为天津文化补缀光彩。甘为读者提供如此珍贵的精神食粮。行文至此,激情在焉,诌几句歪诗再表情怀:

倚镜观书课问津,香茶绮语共怡神。

不容沦落收残帙,雅见拾遗启俗尘。

义比孟尝拥多士,经脱孔壁利后昆,

五年心血三生幸,一握刊幅百丈身。

2017年7月19日于大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