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廷剥夺商办川汉铁路股权保路风潮成果

清廷剥夺商办川汉铁路股权保路风潮成果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初期,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发生了威武雄壮的保路运动,以抗议清廷剥夺四川商办川汉铁路股权,以牺牲国家主权为代价,向国际财团借款筑路。于是,四川全省民众投入维护商办川汉铁路主权为核心的爱国民主运动。光绪三十三年初,迫于四川绅民的强大压力,锡良不得不奏请清廷改川汉铁路为商办川汉铁路有限公司,撤销官设总办,由股东选举乔树柟为总理,胡峻为副总理,商办川汉铁路总公司续订章程59条。

20世纪初期,以成都为中心的四川地区发生了威武雄壮的保路运动,以抗议清廷剥夺四川商办川汉铁路股权,以牺牲国家主权为代价,向国际财团借款筑路。于是,四川全省民众投入维护商办川汉铁路主权为核心的爱国民主运动。

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商人已酝酿修建贯通上海、汉口、四川、云南、印度的国际铁路。甲午战争后,国际财团开始策划兴建我国铁路干线,英、法两国准备联手建筑由四川到云南的铁路。20世纪初,美、法、德、俄、英提出建筑川滇、川藏等铁路的具体计划,并向清廷提出建筑川汉铁路的要求。

在国势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四川爱国士绅认识到,铁路是列强瓜分中国的战略手段,铁路主权的得失关系国家民族存亡,捍卫路权成为救亡图存的重大问题。自光绪二十九年开始,四川各界人士不断向清廷力陈铁路自办。光绪二十九年夏,新任川督锡良在四川人民的舆论压力下,奏准实行川路自办。据《锡良遗稿》,光绪二十九年冬(1904年1月),成都正式设立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岳府街),开始筹集路股,并明确声明“官设公司,招集华股,自保利权”,“如非中国人之股,公司概不承认”。川汉铁路东起汉口,经宜昌、夔州、重庆、永川、内江、资州抵达成都,全长1980公里,建筑费用需白银5000万两以上。作为僻处内陆,工商各业未臻发达的四川,筹集这笔巨款绝非易事。四川留日学生唯恐列强趁机插手,300余人在东京集会,率先认股40000余两,承担募劝30余万两,并向锡良提出集款办法和将川汉铁路改为官商合办的建议。(www.xing528.com)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9年1月),锡良奏报川汉铁路集股章程,其中规定了铁路股本来源为:认股之股、抽租之股[6]、官本之款[7]、公利之股[8]。实际上,“抽租之款”是铁路租款的主要来源。据宣统三年(1911)川汉铁路总公司公布的股款实收账目统计:迄止宣统二年底,共收股款银11983005两,其中租股银为9288128两,在总额中占76%。这充分证明租股是川汉铁路的经济命脉,广大租股股东是它的社会基础。因此,保路运动的发生,实与租股的征收息息相关。光绪三十三年初,迫于四川绅民的强大压力,锡良不得不奏请清廷改川汉铁路为商办川汉铁路有限公司,撤销官设总办,由股东选举乔树柟为总理,胡峻为副总理,商办川汉铁路总公司续订章程59条。光绪三十四年以后,逐步完善了商办铁路的管理和收支办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