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区变化
前清时期,成都市区分为满城、成都县、华阳县三部分,满城以东城根街为界,与市区分隔,成都、华阳县同治省城,辖区范围以喇嘛庙、暑袜街绕丁字街为界,市区西、北部分,城外郊区属成都县,幅员40里,地方富庶。市区东南部分和城外郊区属华阳县,幅员80余里,地尽膏腴,康熙九年(1670)并入成都县,雍正五年(1727)复置。
据傅崇榘《成都通览》,成都市区主要街道共计516条,兹胪列如下:
劝业场街(光绪戊申劝业道新开者)、玉皇观街、蓥华寺街、方正街东街(丁公祠)、昭忠祠街(东门)、方正西街(彩票公司)、芙蓉街、落虹桥街、福德街、庆云庵北街、育婴堂街、庆云庵西街、五世同堂街、塘坝街、城隍庙街(东门)、三槐树街、双凤桥东街、新玉沙街、玉沙街、玉沙东街、桂王桥北街、天涯石东街、桂王桥西街、天涯石南街、桂王桥南街、天涯石西街、桂王桥东街、天涯石北街、拐枣树街、书院北街、东玉龙街、书院西街、惜字宫街、书院南街、四圣祠西街、爵版街、四圣祠北街、惜字宫南街、四圣祠南街、新巷子街、燕鲁公所街、梓潼桥西街、双栅子街、梓潼桥街、布后街、布前街、骆公祠街、棉花街、隆兴街、金玉街、冬青树街、江南馆街、提标大厅街、诸葛井街、岳府街、南纱帽街、三倒拐街、北纱帽街、慈惠堂街、北打金街、下东大街、湖广会馆、中东大街、王道正直书院街、上中东大街、福兴街、城守东大街、华兴街、西中东大街、皇华馆街、西东大街、总府街、大科甲巷街、北暑袜街、小科甲巷街、南暑袜街、科甲巷正街、中暑袜街、城守街、大十字、兴隆街、小十字街、南新街、油篓街、中新街、南糠市街、北新街、西糠市街、兴化街、北糠市街、东顺城北街、东糠市街、东顺城中街、娘娘庙街、东顺城南街、毛家拐街、笔帖式街、和尚街、坛罐街、南马道街、磨坊街、下莲池街、红布正街、东岳前街、红石柱街、东岳庙后街、三圣街、铁板桥街、东升街、镋钯街、南打金街、督院东街、龙王庙西街、督院西街、丝棉街、走马街、王家坝街、前卫街、龙王庙东街、三倒拐街(前卫街)、老半边街、太平桥街、中半边街、西半边街、东府街、学道街、南府街、盐道街、中莲池街、指挥街、横丁字街、磨子街、新开街、红照壁街、青石桥南街、南门大街、青石桥北街、纯化街、东丁字街、东桂街、金字街、西马道街(南门)、东马道街(南门)、东马道街(北门)、文庙后街、西马道街(北门)、文庙前街、喇嘛寺街、陕西街、东通顺街、陕西横街、上通顺街、文庙西街、石牛寺街、横通顺街、上莲横街、北门大街、上莲池正街、西珠市巷街、东珠市巷街、东岳庙街(北门)、珠宝街、成平街、珠市横街、老玉沙街、酱园公所街、铜丝街、头福街、老关庙街、金马街、德盛街、白云寺街、鼓楼北街、北东街(北门火神庙)、鼓楼北二街、玲珑街、鼓楼北三街、玉泉街、鼓楼街、观音阁街(提督街)、鼓楼南街、太平街(提督署侧)、鼓楼南二街、兴隆街(海会寺)、马王庙街、会府南街、会府、会府西街、梓潼街、会府北街、内姜街、会府东街、三倒拐(鼓楼街)、康公庙街、大墙后街、童子街、中市街(山西馆)、升平街、上西顺城街、代书街、西太平寺街、红庙子街、灶君庙街、白丝街、楞伽庵街、玉带桥街、金丝街、东打铜街、文圣街、北打铜街、皮房街、武圣街、下西顺城街、银丝街、提督东街、通顺桥街、提督西街、草市街、盐市口街、鱼市口街、梨华街、粪草湖街、转轮藏街、古卧龙桥街、染房街、向阳街、锦江桥街、磨子街、东御街、状元街、东辕门街、光华街、西辕门街、三桥南街、东华门北街、三桥北街、西华门南街、贡院街、西华门街、中顺城街、金家坝街(西华门)、小红土地庙街、枣清街(西鹅市巷)、大红土地庙街、小河街(西鹅市巷)、东玉河沿、西御街、西玉河沿、半边桥街、上五福街、陕西下街、下五福街、陕西上街、大树拐街、君平街、平安桥街、上升街、马道街、玉龙西街、羊市街、武备街、正府街、丰裕仓街、青龙街、观音堂街(北较场)、西顺城街、署后街(即厅署街)、骡马市街、五当山街、铁箍井街、文庙街、署前街(成都县)、苦竹林街(成都县侧)、成都县文庙后街、监墙街、文殊院街、王家堂街、学署街、灯笼街、守经上街、汪家拐街、守经下街、上锣锅巷街、西城角街、下锣锅巷街、小北街(西来寺)、沟头巷街、宁夏街(西来寺)、烟袋巷街、拱背桥街、一洞桥街、板桥街(通小西巷)、桂花街(南门东桂街口)。
市区建设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是适应工商实业、教育文化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开放而出现的各项新式建设。如工业方面出现的官办四川机器局、机器新厂、白药厂、劝工总局、制革官厂、火柴官厂、肥皂官厂、官报印刷厂、学务公所印刷厂、商办启明电灯公司、伐木公司、造纸公司、营达公司、电镀公司、文伦书局、天成工厂、图书局印刷公司、因利织布厂、吴永森帆布厂、新华布厂、利华织布厂等厂区建设。商业方面出现的大型新式商场——劝业场、青羊宫商品工艺品展销会和为满足客旅增多而增设的大批新式旅馆、饭馆、茶馆、理发店,适应市民娱乐需求而新设的悦来场戏园、由满城旗仓开辟的少城公园等。这些新式建设,反映了成都城市建设的日益近代化。
民国时期,由于商业、贸易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交通的改善,街道亦随之增修扩大。辛亥革命以后的20余年间,新辟的繁华商业贸易中心多达六处:商业场、新集商场、悦来商场、昌福馆、交通路、春熙路。市区增修的街道包括两个主要街区:一是由少城(满城)增修的靖国路、同仁路、城根街、祠堂街、长顺街、锦江街、包家巷、方池街、小南街、支机石街、泡桐树街、实业街、奎星楼街、吉祥街、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永兴街、将军街、东西胜街、斌升街、桂花巷、仁厚街、商业街、长发街、黄瓦街、过街楼街、半节巷、槐树街、东门街等。一是由大城增修的华兴东街、东新街、建业里、章华里、大亨里、益德里、三多里、玉成里等,共增修50余条街道。[1]抗战期间,市区建设的发展为急剧增加的常住和流动人口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条件。(www.xing528.com)
据《新新新闻》民国24年(1935)8月调查统计,成都市区共有街巷667条,其中东区141条,南区156条,西区114条,北区162条,外东区94条。
(二)郊区城镇的增加
据傅崇榘《成都通览》,城外郊区场镇分属成都、华阳二县。成都县属郊区场镇12个,计有苏坡桥、望仙桥、崇义桥、太和场,两路口、青龙场、三河场、洞子口、犀埔场、土桥场、龙场、天回镇。[2]华阳县属场镇37个,计有:中和场、石羊场、石板滩(即仁和场)、龙潭寺(即兴龙场)、青羊宫(一名望仙场)、三道桥(一名黄龙场)、红牌楼、白家场、复兴场(一名单土地)、高饭店(一名回龙场)、胡家滩(一名文星场)、双华场、牛市口(一名得胜场)、大面铺、高店子(一名三圣场)、西河场、新店子(一名新兴场)、窑子坝(即太平场)、土主庙(一名永兴场)、倒石桥(一名万安场)、大林场、蓝家店(即兴隆场)、三星场(即平安场)、白沙坡、和江场、中兴场、清和场、秦皇寺、簇桥(即华兴场)、苏码头(即正兴场)、顺河场、公兴场、白马滩、黄龙溪(一名黄泥溪)、傅家坝(即永安场)、万兴场、赖家店。
民国时期(1912—1949),成都市下辖东、南、西、北、外东五区。区下设32镇,其范围略大于旧城垣。东区辖:东大镇、骆公镇、诸葛镇、长顺镇、庄云镇、春熙镇;南区辖:安乐镇、南大镇、明远镇、光大镇、君平镇、光华镇、万里镇;西区辖:西大镇、仁厚镇、少城镇、实业镇、黄蒲镇、平安镇、江源镇、青羊镇;北区辖:北大镇、莹华镇、天府镇、太平镇、中市镇、万福镇、五岳镇;外东区辖:水津镇、德胜镇、紫东镇、大安镇。抗战初期,随着外省人口大批移居成都,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早已突破原来市区范围,旧日的辖区已名存实亡。民国33年(1944)奉命废镇设区,按三镇合一区原则,先将城内24镇合并为八区。第一区包括东胜、长顺、诸葛三镇;第二区包括总府、骆公、庆云、三镇;第三区包括南大、光华、光大三镇;第四区包括明远、安乐、君平三镇;第五区包括少城、平安、仁厚、三镇;第六区包括实业、西大、黄蒲三镇;第七区包括五岳、天府、北大三镇;第八区包括莹华、太平、中市三镇。民国34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由成都市政府与成都、华阳两县会商决定:两县各划拨土地4240余亩和4300余亩给成都市,作为城郊地区与原市属附城数镇合编为六区。原外东、紫东全镇与华阳划入新东郊各保,改编为第九区;原水津、大安两镇与华阳划入白塔寺各保,改编为第十区;原得胜全镇改编为第十一区;原外南万里镇同新接收区,改编为第十二区;原江源、青羊两镇及新接收区,改编为第十三区;原万福镇与新接收区改编为第十四区。城市规模扩大后,市区完全突破了旧城垣范围,使成都具备了近代化的基本条件。
这一时期的市区建设,较有影响的除抗战前后设的公司企业外,商业方面要数民国13年(1924)由军阀杨森辟建的春熙路商业区和抗战时期成都东南角南台寺至九眼桥一带新村的建设。公共娱乐场所也有所兴建,同仁路西侧森林公园,望江楼郊区公园,提督街中山公园先后兴建起来;春熙路大舞台、祠堂街西署大舞台是市区新设两大京剧、川剧、电影演出场所。此外,还开设了智育、大光明、昌宜、蓉光、中央、国民、蜀一、大华、乐观等电影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