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都竹枝词:独具一格,广泛传承

成都竹枝词:独具一格,广泛传承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称竹枝,而无竹枝词之说。因为只有这类竹枝词得以在文集、诗集中存留,所以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就是这些仿民歌体的文士《竹枝词》。据统计,四川有73个县市有竹枝词流传下来,成都数量最多,居第二位的是竹枝词的故乡三峡地区。不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地区如巴塘、德格、康定、小金、理县、峨边、雷波、越西、冕宁等县,也有汉族文人在当地写的竹枝词流传下来。

成都竹枝词:独具一格,广泛传承

竹枝,本是流行在川东地区的民歌,所以又有称为巴渝歌者。作为民歌的竹枝,本来是载歌载舞,而且很可能是手执竹枝而舞,脚踏地为节拍。竹枝词作为一种民间歌舞,自有其发展过程,但因时光流逝,民间舞蹈淡出人们视野。人们仅仅注意到唐代诗人刘禹锡白居易停留川东时,听竹枝、爱竹枝、仿竹枝而创作出《竹枝》诗歌的轶事。当时称竹枝,而无竹枝词之说。[22]宋代苏辙黄庭坚范成大滞留川东一带时,也都创作了《竹枝》。这类由诗人文士创作的《竹枝》,已失去原汁原味,与民间竹枝有了差异,有学者称之为《竹枝词》。因为只有这类竹枝词得以在文集、诗集中存留,所以我们所能了解到的就是这些仿民歌体的文士《竹枝词》。

自唐宋以来,竹枝词的创作在各地均有,有所谓北京竹枝词、江南竹枝词等。但是,作为竹枝词的故乡,四川地区的竹枝词创作一直都相当发达,唐、宋、元、明,代代有作品传世,尤以明清时期留下的作品为多。据统计,四川有73个县市有竹枝词流传下来,成都数量最多,居第二位的是竹枝词的故乡三峡地区。不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地区如巴塘、德格、康定、小金、理县、峨边、雷波、越西、冕宁等县,也有汉族文人在当地写的竹枝词流传下来。所以,在四川从古代到近代的文学创作大花园中,竹枝词是一束别有风味、最接近于民歌的野草闲花。

(一)清代蜀人创作的成都竹枝词

清代成都成为《竹枝词》创作基地,从清初开始,就不断有文人雅士即兴创作,动辄数十以至百首左右《竹枝词》,格调清新、内容广博,涉及成都民风民俗、年节庆典、技艺倡优、三教九流,现将主要作者及其成果介绍如下:

1.刘沅及其《蜀中新年竹枝词》。

刘沅年81岁时作《蜀中新年竹枝词》31首,自序云:“民俗相沿,可笑者多,愚居乡久,新正无事,就所闻见书之,或亦笑谈之一助,时年八十有一。”数年后去世。《蜀中新年竹枝词》收入《壎篪集》卷7,刘沅《蜀中新年竹枝词》集中写成都新年习俗,反映了乾隆时期成都送旧迎新风貌,善写年节风俗和底层社会的年关窘况。

2.六对山人及其《锦城竹枝词》。

六对山人是杨燮别号,杨燮字对山,生活在乾嘉时期,写了《竹枝词》百首之多。其创作动因是:“癸亥(嘉庆八年,1803)七月,钱学宪以《锦城竹枝词》题考试成都古学,六对山人闻之,因有是作。”学政钱栻以《锦城竹枝词》作为“古学”试题,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竟然写了百余首,宗师和学生竟然都对《竹枝词》有那么大的兴趣,真是古今奇闻。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保存了不少着意反映当时社会中民生疾苦、世态百象的内容,蕴藏着相当丰富的清代成都社会史材料,让我们可以观察到当时社会生活中若干侧面和细节的特写镜头。现存嘉庆甲子(1804)嗜钞书斋藏版《锦城竹枝词百首》,此外还著有《树茶轩存稿》。

3.定晋岩樵叟及其《成都竹枝词》。

定晋岩樵叟,生平不详,侨居成都近二十载,时间应在乾嘉时期。晚年患痹疾。其竹枝词30首后夹有注文云:“三十首落稿之后,因思风土人情尚有未尽,复续二十首。”可见他先著30首,然后再续作20首。在20首后又有注文云:“再续竹枝50首”,后面的50首是再次补作的。定晋岩樵叟所作《竹枝词》100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写尽了成都城市商业繁华、年节岁时、风土人情、戏曲技艺。他创作的《成都竹枝词》亦庄亦谐、雅俗并存,挥洒自如、褒贬兼顾,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作品保存在成都嘉庆乙丑(1805)成都心太平斋新刊《成都竹枝词》中。

4.吴好山及其《成都竹枝辞》。

吴好山,字云峰,彭县东乡人,少壮遨游梁、益、云、楚间。四十绝意仕进,以著述自娱,80岁时去世。所著《成都竹枝辞》,大约95首,收录在咸丰乙卯(1855)结集的《笨拙俚言》稿本(藏四川省图书馆)中。此外,光绪二年(1876)刊行有《自娱集》《野人集》等十数种文集。其作品表现悠闲自在的城市生活、古色古香的锦城风物、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

5.王再咸及其《成都竹枝词》。

王再咸,字泽山,温江县人氏,咸丰二年(1852)乡试中举,少喜谈兵,隐然有用事之志,只身走大江南北,后流滞京师20余年,卒不用。退而作诗,惜多散佚,里人赵光璧辑《泽山诗钞》上下卷刊行,卷2为《成都竹枝词》,共计12首,吟咏史迹、风光、景物居多。

6.筱廷及其《成都年景竹枝词》。

筱廷,生平不详,《成都年景竹枝词》旧抄本(存四川省图书馆),收录30余首。抄本首页有朱文印一方,作“文轩”;白文印一方,作“建章”。其作品抒写成都年节流程,家家必办的要事,从准备年货、年关收债、吃年夜饭、辞旧迎新、春联门神、拜年贴门、火炮锣鼓、春鞭灯市、春酒拜年、请客出行,等等,细致入微,富有地方特色。

7.彭懋琪及其《锦城竹枝词》。

彭懋琪,成都人氏,生平不详。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成都县志》卷11选有“乙丑暮春谒杜公草堂”七律一首,应为同治四年的作品。[23]彭懋琪所作竹枝词数量不详,现存4首,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整理出版的《成都竹枝词》中。四首竹枝词均为抒写成都城市景物、风光的佳作,作品如诗如画,令人流连。

8.冯骧及其《江楼竹枝词》。

冯骧,同光时期(923—926)人,籍隶华阳县,字健程,别号影庐主人。在所著《寄影庐诗存》中收录《江楼竹枝词》12首,集古人绝句而成,前自序云:“成都东关外有‘濯锦楼’,俗呼‘望江楼’,胜境也。西接岷江,东通夔万。揽益州之胜景,据长江之上游。楼阁高标,云山环绕,水波浩瀚,沙鸟纷飞。每当春和景明,天清气爽,骚人墨客,因选胜而遥临;绿女红男,共寻芳而缓步。此凭栏而载酒,彼破浪而乘风,其胜慨豪情,盖与登楚之‘黄鹤楼’、湘之‘岳阳楼’无以异也。至若云峰高矗,夏令初新,瓜浮益甘,梅炎方藻,芳徐延于水榭,暑净涤于尘襟。曲沼展鸳鸯之衾,红真欲笑;琼筵斟鹭鸶之盏,白定能浮。岁岁秋风,竞泛闹红之舸;年年冬雪,咸携光碧之樽。所谓美景良辰,赏心乐事非耶?”

9.吴德纯及其《锦城新年竹枝词》。

吴德纯,别号雪溪居士,清同光间人,原籍归安,壮年屡举不售,侨居成都十四年,著有《听蝉书屋诗钞》,其《锦城新年竹枝词》收入《听蝉书屋诗钞》卷7。其竹枝词抒写新年乡村习俗,兼及儿女情长。

10.冯氏兄弟及其《竹枝词》。

冯誉骢,字雨樵,什邡县举人,曾任东川、广南知府。现存《观灯竹枝词》二首,在其《七砚斋诗草》卷4。此外,还有《秀华百咏》《西山唱和集》。冯誉骧,誉骢之弟,字芗甫,肄业于尊经书院,光绪十七年(1891)登贤书。年三十余去世。所著《药王庙竹枝词》《锦城元夜竹枝词》收入文集《留余草堂诗集》卷一、卷二。前者记述药王庙会期游人如织,刻意描写“游女”情态,为庙会演出的“新腔”感动、祈祷神灵激发的虔诚;后者抒写成都“元夜”灯彩遍地、香车宝马、闺中少女看灯情态。

11.赵熙及其《下里词送杨使君之蜀》。

赵熙,字尧生,号香宋,四川荣县人,光绪十八年(1892)会试中进士。著有《香宋词》《峨眉纪行诗》《香宋诗前集》。《石遗室诗话》卷12记载:“尧生尝与弢庵、昀谷、余数人联句,往往占句独多。昀谷改官将至蜀,君成《竹枝词》三十首送行,专写入蜀山水,自鄂至成都者。”30首中,写成都风物、名胜者,有14首,韵律娴熟、描述景物细致入微,有大家风范。

12.方旭及其《花会竹枝词》。

方旭,字和斋,桐城人氏,光绪十三年(1887)拔贡,选知蓬州,调署华阳知县,后擢升四川提学使。寓蜀数十年,80余去世。早期诗文多散佚,60岁以后有《鹤斋诗存》。《花会竹枝词》12首在《鹤斋诗存》卷2。其《花会竹枝词》笔触生动、细腻,成都春天花会盛况通过描绘人物的各种情态反映出来。

13.方于彬及其《江楼竹枝词》。

方于彬,简州人,字颉云,方旭称其诗“庄雅清新”。去世后,其子辑其遗诗为《觚斋诗存》上下卷,所作《江楼竹枝词》8首在卷上。其竹枝词专写望江楼景色、风物,描写细腻、生动,人物、景物均能勾画出神韵。

14.闵昌铨及其《辛亥竹枝词》。

闵昌铨,新都人,生平不详,著有《辛亥竹枝词》5首,收录在文集《问聃杂俎》中。闵昌铨以竹枝词为载体,着意刻画了辛亥年(1911)成都发生的督署血案、其后引起的兵变和保路同志军起义,生动写实,有史料价值。

上述专辑、稿本收录《竹枝词》总数五百首左右,加上散存零星的词作在内,大约有六七百首。这些词作,早在乾隆年间,晚至清末。[24]清代竹枝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反映了成都城乡社会官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成都竹枝词的价值

成都竹枝词创作成为清代社会的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只要有兴致、有观感、有题材,往往以竹枝词作为写人、写事、写景的表达方式。因此成都竹枝词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城市风貌、士农工商,人心世态、贫富生活,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风民俗、年节岁时,会馆庙会、戏曲杂耍,无不可入竹枝词。

1.雅俗共赏、褒贬皆宜。

大多数作品都是有所感而发,因此其作品反映的是现实生活,必然要揭示社会矛盾。关于这一点,一些竹枝词的作者曾经明确谈过他们的创作意图。例如清嘉庆年中,有一位署名为“定晋岩樵叟”的文士,在他撰写的《成都竹枝词》[25]所附《再续竹枝词序》中就宣示,竹枝词的创作应当遵行“俗中带雅,褒中寓刺”的原则。在这类“忧民忧国”“褒中寓刺”的竹枝词中,有大量写贪官、写盘剥、写民怨、代穷苦百姓立言的佳作。

例如上面提到的定晋岩樵叟所写的竹枝词:

八月新收稻谷多,千仓万厢尽收罗。

富家粮已三年积,无怪穷人受折磨。

这首词,展示秋收季节、粮食丰产,但绝大部分进入了富家的粮仓,穷人辛苦一年,还得受穷挨饿。作者用直白的话语,将农村贫富悬殊的现实揭示出来。

例如清末新津人陈经所写的一首《春官说春》:

漫道春官也是官,双手捧着滥盘盘。

而今宦味真情苦,墨染胡须纸作冠。[26]

这就把当时农村中已不多见的“春官”送春的景象写得十分生动,也通过隐喻,讥讽了现实官场“无官不贪”的贪婪、腐朽风气

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27]中,有写正月牛日(初五)“送穷”习俗:

牛日拾来鹅卵石,富贫都作送穷言。

富家未必藏穷鬼,莫把钱神送出门。

这天要将贫穷扫地出门,暗拾鹅卵石而回,象征不空手归家,怀藏大量元宝,发来混财。通过抒写送穷习俗,隐喻现实财迷,语富讥诮。

定晋岩樵叟的《成都竹枝词》,写善于摇唇鼓舌的三姑六婆,专门哄骗闺阁钱财:

老媪卖花兼卖玉,骗人闺阁善能言。

夏穿纱葛冬皮袄,稳坐肩舆也耐烦。

类似上述描绘生活习俗的竹枝词,数量很多,读来意味深长。

2.描写城市风貌,刻画士农工商。

清代成都竹枝词表现城市风貌,例如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中两首:

一扬二益古名都,禁得车尘半点无。

四十里城花作郭,芙蓉围绕几千株。

鼓楼西望满城宽,鼓楼南望王城蟠。

鼓楼东望人烟密,鼓楼北望号营盘。

六对山人杨燮生活的乾嘉时期,距离清初残破不堪的废城已经百余年,成都城市恢复了旧日的风采,成都不仅美丽,芙蓉花围绕城垣;而且干净,没有灰尘。可以让作者重提唐代中晚期成都的辉煌岁月,那时成都仅次于天下第一的名都扬州。作者选择“鼓楼”作为鸟瞰城市面貌的视点,往西看见宽阔的“满城”,往南看见“王城”(俗称皇城,明蜀王宫城),往东看见人烟稠密的市区,往北看见北校场的军营。通过如此瞭望,成都城市面貌尽收眼底。

在《成都竹枝词》中,刻画士农工商的竹枝词占据相当的比例,这里述评几首:

锦江院与芙蓉院,多少文人考课勤。

若论武功前辈有,府传岳李两将军。

锦江书院、芙蓉书院都是当时著名书院,生员学子在书院里刻苦攻读,忙于岁考和科考,这是科举取士的必由之路。也有通过武功取得名位的前辈,如岳、李两将军,他们出身行伍,积累军功而得以显达。(www.xing528.com)

佃户入城送年礼,黄鸡白酒主人贤。

芭蕉叶大贴甜饭,味似年糕方似砖。

农村中无地农民租佃田主土地,称佃户。腊月年关将近,佃户进城给田主送年礼。田主为人厚道,用黄鸡、白酒招待佃客。年礼似乎年糕,方正如砖块。

每逢佳节醉人多,都是机房匠艺哥。

一日逍遥真快活,酒楼酌罢听笙歌。

成都蜀锦名闻天下,这些五彩缤纷的上等锦缎都出自“机房匠艺哥”之手。他们不分昼夜、终年劳碌,只有年节假日才能休息。他们趁此机会,快乐逍遥,在酒楼大醉之后,再听笙歌。只在这时,他们才感受到人生少有的欢快。

典当衣裳总是银,利钱按月要三分。

每逢岁底穷民苦,吵闹相争足色纹。

成都的典当业,是城市商业中的暴利行业,利息高达三分。穷人难以过年,在行店典当衣物,不仅利息高,而且付现的纹银成色不足,两头吃亏。

3.描述社会生活、涉及三教九流人物。

除了上述这类反映民生疾苦的内容之外,在竹枝词中还可见到多方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反映清初大量外地移民入川情况的竹枝词就不少。嘉庆年间,六对山人在《锦城竹枝词》中写成都:

傍陕西街回子窠,中间水达满城河。

三交界处音尤杂,京话秦腔默德那。

清代成都陕西街,是陕西移民聚居街区,有金水河流向满蒙八旗兵丁驻扎的满城,在两个区域之间的皇城正阳门前,还有西北回民聚居区。

在反映经济生活方面,我们可以见到清代四川各地种植木棉、烟草和吸鸦片的记载,如康熙年间温江举人李启芄在《邑竹枝词》记清初种烟草:

隔年编草搭蓬庐,护惜烟苗得长无。

三月掘蚕时打岔,趁晴收摘淡芭姑。[28]

由此可见,早在康熙年间,烟草就在成都地区种植,而且已有娴熟的种植技艺。

咸丰年间,不少成都人吸食鸦片。《成都竹枝词》中写道:

流毒中华隐祸深,红闺日午傍鸳衾。

不辞典卖金钗钏,鸦片烟迷女眷心。

作者目睹烟毒泛滥,深入闺阁。红粉佳人染上烟瘾后,连最心爱的金钗、首饰也拿去变卖,只因无钱购买鸦片,无可奈何。

满州城静不繁华,种树栽花各有涯。

好景一年看不尽,炎天武庙赏荷花。

在清宣统以前,汉人很少进入少城游览,旗人也少到大城活动,彼此界限森严。旗人爱种树、栽花,满城内一年四季景色秀美,荷花是其一大特色。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14《艺文》载:

武庙,在满城军署前,国朝乾隆癸卯年(1783)建修,名关帝庙。左有莲池,右有太极池。引金水河由正殿前横过。

傅崇榘在《成都通览》中对满城也有类似描述:“城内景物清幽,花木甚多,空气清新,鸠声树影,令人神畅。”清末,有关成都袍哥的竹枝词出现了:

袍哥也要出钱捐,拼得龙洋几个元。

岂慕史迁游侠传,只因公口焰熏天。

清末四川袍哥组织遍地开花,成都是袍哥活动的密集区,码头众多、公口林立。作者目睹的情况是:因为袍哥组织吃香,所以参加袍哥也不容易,需要捐出银洋数元。难道是因为民众像倾慕司马迁笔下的“游侠”一样倾慕袍哥吗?非也,只是因为袍哥公口气焰熏天,才不得不去巴结他。

中元日子四川城,大帅开枪打好人。

数十街民皆倒毙,德宗牌位也横陈。

宣统三年(1911)是干支“辛亥”年,四川抗争川汉铁路路权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川督赵尔丰顽固不化、与民为敌,悍然下令对前来总督衙门请愿的无辜民众开枪,当场屠杀数十人,一手酿成“督署血案”。中枪倒地的民众,手里还捧着先皇(光绪皇帝)牌位,上书:“庶政公诸舆论,铁路准归商办”。“督署血案”发生后,川民对清廷彻底失去信任,四川路权抗争转变为全川保路同治军起义。清廷将驻防湖北的新军调往四川镇压,武昌防务空虚,同盟会趁机发动起义。不久,清廷陷入土崩瓦解之势。孙中山对四川路权抗争活动作出高度评价,称其“为辛亥革命打响了第一枪”。

【注释】

[1]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整理:《成都旧志·专志类·石室纪事》。

[2]胡昭曦:《四川书院史》,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71页。

[3]清代,乡试时由该省督抚择调各知县学识高深者充内帘官,分阅试卷并荐之于主考;并抽知县中精明能干者充外帘官,纠察考场。帘官于入闱前到考试毕在贡院外住地曰帘官公所。咸丰二年前,帘官公所在湖广会馆。

[4]诗中“司马檄”,指司马相如喻告巴蜀父老的檄文;“嘉鱼”,乐史《太平环宇记》:“细鳞如鳟,蜀人谓之拙鱼。蜀都山中处处有之,每岁二、三月随水出穴,八、九月逆水入穴。”“由巢”,唐尧时隐士许由和巢父。时虞集代祀西岳至成都。

[5]诗中“郫筒酒”,《华阳风俗录》:“郫县有郫筒池,池边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干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

[6]其地唐宋时属绵州巴西郡,故名“巴歌”。

[7]琅玕:此处指竹。杜甫:《郑驸马宅宴洞中》“留客夏簟青琅玕”。

[8]清李调元题下注:“墓久芜没,华阳徐明府始为剪除。”

[9]清李调元题下注:“酹酒高君,为华阳的高若愚。”

[10]清陶澍《蜀輶日记》:“井旧名玉女津,其水宜作酒,又宜造纸,粗俗不入格。唯酒味尚佳,谓之薛涛酒云。”

[11]前蜀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云:“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12]“刘郎浦”,一作刘郎洑,在湖北石首县西北,传说为蜀先主纳吴女处;“白帝城”,在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公孙述筑城。述自号白帝,故以为名。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死于城西之永安宫。

[13]“紫薇书屋”,当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九月张船山再婚后,与爱妻林氏(韵征)生活期间所置书屋。

[14]清杨燮,成都人,字对山,号六对山人,清嘉庆六年(1801)举人,任县教谕。著有《树茶轩存稿》。

[15]参见中国戏曲志四川卷编辑部编、戴德源辑录:《四川戏曲史料》,1986年。

[16]参见中国戏曲志四川卷编辑部编、戴德源辑录:《四川戏曲史料》,1986年。

[17]本节引用了陈世松、李映发合著的《成都通史》卷五《元明时期》,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08-413页“文献整理上的功绩”的内容,谨此致谢。

[18]参见罗江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四川省民俗学会编:《李调元著作选》,巴蜀书社2013年版。

[19]参见段渝:《一代大儒刘沅及其〈槐轩全书〉》,引自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巴蜀文献集成》。

[20]其抄本有二:一为道光二年(1822)简州傅锦涛据原稿的抄本,二为光绪三年(1877)傅春霖据道光二年本的抄本。

[21]参见胡昭曦:《〈圣教入川记〉附〈五马先生纪年〉出版说明》,《巴蜀历史文化论集》,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460-465页。

[22]参见任半塘:《成都竹枝词·序》,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3]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成都竹枝词》第114页谓:“按乙丑即嘉庆十年(1805年)。”此说误在漏掉了同治四年的“乙丑”。

[24](清)杨燮等著,林孔翼辑录:《成都竹枝词》五卷,计1600首,包括清代、民国两个时期创作的竹枝词。

[25](清)杨燮等著,林孔翼辑录:《成都竹枝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6]袁庭栋:《巴蜀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7](清)六对山人:《锦城竹枝词》,载杨燮等著,林孔翼辑录:《成都竹枝词》,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8]袁庭栋:《巴蜀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