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业全程攻略:解读国外创业理论

创业全程攻略:解读国外创业理论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 国外创业理论研究虽然每种定义都描述了创业的一个或几个侧面,如Conner从识别机会的能力和创业家个性、心理特质定义创业,Byarave从识别机会的能力、个性、心理特质和创业机会三个方面来定义创业,但是至今仍然没有人给出一个反映创业全貌的完整概念。

创业全程攻略:解读国外创业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创业开始作为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出现,此后创业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但这一时期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主要是描述性的,因而较为简单。到了90年代末,创业研究和其他学术领域之间已经建立了很紧密的联系。从时间纬度上看,创业研究之初集中于创业者、创业环境企业家精神等因素,后来开始关注创业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创业机会、创业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创业。创业研究领域也涉及企业的二次创业,其中较多地综合了经营战略、企业战略规划等因素。

创业 (entrepreneurship) 是未来社会经济变化的一个关键概念,已经成为研究社会经济活动和企业家必不可少的重要主题。从美国百森学院率先开展创业研究开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创业学还没有在科学研究框架中确立自己应有的学术地位。原因之一,该领域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边界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 原因之二,创业涉及多个学科、多种层面,其复杂性决定了界定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等问题存在着各种激烈的争论,国内外学术界对创业活动本质的解释也各有不同。尽管如此,学者对于创业的阐述仍较为集中,主要体现在: 开创新业务,创建新组织; 利用创新工具实现各种资源的新组合; 通过对潜在机会的发掘创造新价值。

1. 国外创业理论研究

虽然每种定义都描述了创业的一个或几个侧面,如Conner从识别机会的能力和创业家个性、心理特质定义创业,Byarave从识别机会的能力、个性、心理特质和创业机会三个方面来定义创业,但是至今仍然没有人给出一个反映创业全貌的完整概念。从这些定义的比较中可以发现,有关机会识别和创业者活动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根据“谁是创业者”、“他干什么”来单独界定创业的研究领域。虽然上面的分类不是十分精确,但是这些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创业定义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创业家个性与心理特质、识别机会的能力、获取机会、创建新组织与开展新业务的活动,而其中的两个方面都涉及创业机会。在Conner看来,识别机会的能力其实是创业者的远见和直觉,是一种心理特质。

基于识别机会的能力的定义虽然各有侧重,但是从本质上说,同样属于发现机会这一范畴。Leibenstein的定义却不足以明确创业家的创业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区别。而基于获取创业机会的定义侧重于创业家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发现和利用机会,基于创业家个性与心理特质的定义侧重于创业家特征,而基于创建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活动的定义侧重于创新。

基于创业者活动的定义表明,创业研究主要考察的是创业家如何创办“新”“小”企业,专注于企业创办和经营的前期,与《全球创业观察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以成立时间不长于42个月的企业视为创业企业的定义相吻合。另一方面,创业研究也开始关注现有企业如何“开展和管理新业务”,这也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知识和技术经济发展给现有的公司带来极大的冲击,对企业“创新”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业战略被看成是潜在的竞争优势来源。现有的企业在公司内部或者外部纷纷采用各种创业战略 (如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战略联盟等),企图打造企业持续成功的核心能力,因此创业研究从一开始关注小企业管理与创办新企业发展到研究大型企业和组织如何获得新生。

从上述定义产生的先后顺序中,我们能够发现创业研究的大体趋势,这也刚好印证了Low和Macmillan所指出的“今后的创业研究更加重视环境和过程因素”的论断。(www.xing528.com)

2. 国内创业理论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于创业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李志能博士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者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这一定义指出了创业是一个从创意形成到创意潜在价值实现的过程。同时他还提到创业是动态企业能力的创造过程。动态企业能力是指每个企业特有的组织和协调企业活动、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的能力。他认为,形成创意的能力和实现创意的潜在价值的能力都是动态企业能力的反映。因此,企业创业实际上是创造和组合动态企业能力的过程。

张玉利教授认为,创业是基于创业机会的市场驱动过程,是在可控资源匮乏的前提下的机会追求,以及高度综合的管理活动,表现为创业者以感知创业机会、识别能为市场带来新价值的创新型产品或者服务概念为基础,引发创业者抓住机会,并最终实现新企业的生存与成长。陈震红等提出,创业是在动态的时间与环境中,个体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发掘并利用潜在机会创造价值的过程。

我国学者长期以来都没有对创业精神进行研究。近些年来,才开始重视创业精神与企业家形成问题。中南大学李新春教授在《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中讲道,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的推动力。林强提出了一个创业理论的分析框架 (林强,2001); 鲁传一将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 (鲁传一,李子耐,2000); 南开大学的张玉利教授从中小企业的形成管理障碍研究创业精神 (张玉利,2003); 池仁勇教授研究了美国和日本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创业环境及其对我国创业的启示 (池仁勇,2002); 丁栋虹教授认为应该建立全社会成员的创业激励机制 (丁栋虹,1999)。

因此,一个能够全面反映所有创业特征的定义应该是商业行为者在一定的创业环境中如何识别机会并利用机会、动员资源。创业研究的概念框架应该包括创业者个性与心理特质、创业机会 (发行机会与利用机会)、创建新组织与开展新业务及创业环境 (见图5-1)。

总而言之,创业就是创业者以其自身独特的素质感知并利用创业机会后的资源整合行为,通过创造新颖的产品或者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它遵循由感知、利用机会到组建创业团队,获取创业必需资源、创建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活动的现实进程。创业包含四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机会感知、创业团队、资源获取、创建新组织和开展新业务几个核心要素。创业实质上是在外部创业环境作用下基于创业者素质的四要素互动的过程。创业者是发现和利用机会,负责创造新价值 (一项创新或者一个新组织) 过程的个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