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开大学学三食堂:成为全国典型,受到表彰并挂出首次的横幅

南开大学学三食堂:成为全国典型,受到表彰并挂出首次的横幅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读本科的时候,学三食堂搞得很好,多次受到表彰。有一段时间,学三食堂成为全国高校的典型,经常有人来参观。他为学三食堂写了一个“供食双方,共建文明食堂”的横幅。因为,在食堂里挂出这么大的画,还是首次。学三食堂的两位管理员对我们的“壮举”也很满意,破例给了我们每人四十元的报酬。

南开大学学三食堂:成为全国典型,受到表彰并挂出首次的横幅

每当在学三食堂门前走过或是到里面买饭,就感到非常亲切。这不仅是因为学三食堂是我在学生时代吃饭的地方,而且,我和另一位同学还有过一次为学三食堂作画的“壮举”。

在我读本科的时候,学三食堂搞得很好,多次受到表彰。在这个食堂就餐的人数最多,大概不下五六千人。食堂的管理员姓刘,体态很胖,样子有些凶,员工们都很怕他。据说,他经常为饭菜的质量骂人,为此也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对学生却很好。饭菜实惠,而且还免费提供菜汤调料,卫生搞得也很好。那个年代,学生们没少为伙食的事情和食堂发生冲突,但学三食堂似乎没有发生过。有一段时间,学三食堂成为全国高校的典型,经常有人来参观。

大概是为了把环境搞得更好一些,增加点文化气息,学三食堂想到了要在墙壁上挂几幅画。通过团委和学生会,任务最后落在了我和历史系博物馆专业的张朝晖头上。

起初,我们觉得不难完成,心想只要画上几张,装入镜框就可以了,因为学二食堂就是这样做的。但刘管理员做事风格不同常人,他说要么不挂,要挂就挂大一点儿的,要能够吸引人。

根据他的意见,先在北侧的墙壁上挂一幅正方形的画,尺寸大概长宽各三米,在进门两侧水池的上方,挂两幅宽四米、高一米的画。这样才显得气派。

他的这个要求当时把我们吓了一跳,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画过这样大的画。好在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上会有一定报酬的诱惑,我们便答应下来,开始投身“创作”。

食堂为我们找了一间库房,准备了纸墨笔砚和颜料。我们下课后就一头扎在库房里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是画什么题材。

在北侧的大墙上,我们选定了“迎客松”,因为那里是卖主食的地方,人最多,大家在买饭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迎客松”,心里会感到亲切一些。

在入口两侧的墙上,我们决定画一幅山水,一幅花卉。这样既有喜庆、艳丽的气氛,也有雄伟、壮观的场景。

其实,我们那时充其量只是临摹的水平,创作根本谈不上。我们把手头的有限的几本画报、画册甚至剪报都找来,开始画草图,先画出了小稿。

学三食堂的两位管理员看到后,很是满意。其他的师傅也都很高兴,连说“好看!”

这使我们信心大增,于是正式在大纸上作画。(www.xing528.com)

那个时候,财力紧张,根本想不到买丈二匹或是八尺大纸,而是把四尺纸接起来,一点点地画。

两位管理员很是看重我们的劳动,每天都来和我们聊一会儿,同时叮嘱厨师为我们单炒两个菜,有时来不及单炒,就为我们盛两份最好的菜。厨师也很喜欢我们,常常为我们特意做一个很地道的酸辣汤

在作画的那段时间,我们的伙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很令同学们羡慕。

大约经过十天的时间,这三幅大画终于完成了。食堂请木工师傅量好了尺寸,做了三个带背板的框子。由于画太大,不可能安装玻璃,只能把画托裱到木板上。我们俩都不会托裱,但又不值得请专业人员,于是我们就到西南村的一家小裱画店一边和人家聊天,一边“偷艺”。大概经过几个来回,明白了裱画的程序和方法,自己打浆糊,自己托裱,实验了几次,居然成功了!虽不专业,但远远看去,还挺像那么一回事。

画家于复千先生那时调来学校不久,在旅游系任教,他听说后,鼓励我们大胆地画,还说有时间来看看,帮我们“收拾”一下,但于老师太忙了,我们对自己的“作品”也还满意,就没有麻烦于老师。

当时主管后勤工作的是王峰山副校长,他的字写得很好。他为学三食堂写了一个“供食双方,共建文明食堂”的横幅。食堂的王副管理员问我可以不可以把这张字放大,我说这比画画容易。于是,食堂又请木工师傅做了一个长约十米、高约一米的框子,先刷了一层奶白色的油漆。我打好格子,将这十个字一一放大,先用铅笔勾出轮廓,然后用棕色的油漆描了出来。这块牌子放在迎面柜台的上方,很是醒目

三幅大画和一块大牌子挂起来之后,学三食堂的环境果然大为不同,引来不少人的围观。因为,在食堂里挂出这么大的画,还是首次。也许画可以唬人,也许大家过于宽容,我们倒没有听到不好的议论。

学三食堂的两位管理员对我们的“壮举”也很满意,破例给了我们每人四十元的报酬(原定二十元)。这让我们有一种发了一笔小财的感觉,因为,这笔钱可以够一个多月的伙食。

每当有外校的同学来找我,我都会主动带他们到学三食堂吃饭,不无得意地指着那几幅画说:“这是我们画的!”

这几幅画在学三食堂挂了很多年,经过几次装修,现在已不知去向,估计早就被毁掉了。感到可惜的是,当时没有想到用相机拍下来做个纪念。当然,那时更没有微博,不然的话,一定会发到网上“晒一晒”!

2013年5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