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城在清代依然是南北交通枢纽。出府治南阳城北门,过万年桥,经东阳城,出其北门马驿门,再北就是题有“两京通衢”的门洞及玄帝阁。这是一条南北交通的要道。
玄帝阁,始建年代不详,俗称“北阁子”,坐北朝南,石砌结构,二层建筑。上层面阔三间,进深4米,高5米,前出厦1米。砖木结构,硬山顶。下层为拱券形门洞,高3.5米,宽3.5米,券门上嵌“两京通衢”题刻。
青州有着如此重要的交通地位,为青州的经济发展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当地的经济繁荣,也带动了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中国与朝鲜、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不但遣使通好,而且频繁地进行经济贸易,除朝贡贸易外,民间贸易是主流。明清时期,青州因处在中国的东方,经济发达,水路、陆路交通便利,所以与外域经济交往频繁,特别是朝鲜、日本的商旅,在青州城里更是经常可见,多如繁星。为了交易便利,三方货币经常互换。青州市博物馆藏的朝鲜、日本等国的货币就是明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同样与经济的繁荣程度有关。清代,青州地区经济的繁荣,对外交往的频繁,促使几大宗教云集青州,互相融合,和顺发展。除了我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继续发展外,元时伊斯兰教也传入青州,明末以后,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也在青州广泛传播。由于不断接受外域文化的激发,使青州形成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社会思想文化。
●日本“宽永通宝”
●朝鲜李朝仁祖“常平通宝”
●玄帝阁
青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玄帝阁上“两京通衢”题刻
青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大门
潍坊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寺墓塔林
潍坊市文物保护单位
●真教寺礼拜殿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真教寺大门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青州西南山区的仰天山上建有一座寺院,名曰“文殊寺”。这座位于仰天山东麓,在绿荫环抱之中的千年古刹——文殊寺,是我国为数极少的以文殊菩萨命名的寺院。文殊寺门前,石阶陡峭,两株高大的宋代古槐,拱卫在寺门两侧。方形建筑的钟楼、鼓楼矗立于寺门两旁。院内,祖师殿、伽蓝殿分列左右,里边分别供奉着达摩祖师和武圣关羽。正中便是供奉文殊菩萨的殿堂——文殊殿。因地理环境所限,该正殿坐西向东。在文殊殿的后边,有两处直径4米、深7米的八角形山泉,被称为“般若泉”。泉水清冽甘醇,从未干涸,是寺中历代僧人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泉”。文殊寺院内现仍然保留着一通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的《重修敕赐仰天文殊禅寺灵泽古刹始场之序》石碑,是其悠久历史的见证。
文殊寺后有一巨大的天然石壁,壁立千仞,称之为“佛光崖”。据史书记载,有时会在石壁的顶端产生光晕,宛若文殊菩萨身后的“背光”,因之称“佛光崖”。明朝工部尚书钟羽正在《仰天山文殊寺佛光崖放光记》中记载:“万历四十八年四月朔,佛光崖放光三日,夜则穿月两垂,色明如银;昼则映日园下,色耀如金……”
在佛光崖的右下方有一处阴线刻的造像,据考证刻于金代。中间为观音菩萨,高7米,左侧为善财,右侧为龙女,高2.4米。菩萨头上有圆形头光,火焰文身光,面相方圆,呈倚坐相。该像线条流畅,生动传神,虽历经800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在文殊寺的南侧,去往千佛洞的石阶左边,就是文殊寺塔林所在地。该处塔林现存墓塔及经幢十余座,埋葬着宋代以后的文殊寺各位高僧。墓塔一般都是由多块石头组成,墓塔基座上有四棱或八棱石柱,其上再放置方形石块及鼓形或多棱形石构件,再上就是屋檐式顶盖,其上有宝珠形或莲蓬形构件。
另一处佛教圣地,即位于今青州市南部山区后寺村西的广福寺。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广福寺在城南十里劈山东麓,创始无考。寺有武定二造像,则亦北魏建矣。隋曰:‘胜福’,唐以后始易今名。金皇统八年,重修。明永乐以后,迭次修葺。”此地曾出土过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舍利塔铭。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广福寺绝非一般性寺院,在全国已较有名气,奉安舍利的场面一定相当隆重,深为世人瞩目。
广福寺还与青州的许多文人雅士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此读书、吟诗作赋,李文藻便是其中之一。(www.xing528.com)
李文藻(1730~1778年),字苣畹,又字素伯,号南涧。他的先祖李东武由河北枣强县迁来青州,世居南阳城东门外春牛街。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李文藻中进士,官至桂林府同知,居官以清白强干、体恤民情著称。善诗文,喜藏书,名动京师,深受著名学者钱大昕赏识。他去世后,钱大昕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
李文藻嗜书如命,进京谒选时,几乎天天逛书市,每遇好书,就是典衣借贷也要买下。日积月累,藏书达数万卷,成为著名的藏书家。其著述颇丰,撰写的《琉璃厂书肆记》为学者称道,参与编纂《历城县志》、《诸城县志》等。清段松苓《益都金石记》记载,李文藻于乾隆甲戌在广福寺读书,将隋仁寿元年的舍利塔铭嵌于东屋北壁。清光绪《益都先正诗丛钞》(补编)载李文藻《游广福寺诗》:“九十九僧塔影间,松风稷稷掩禅关。谪仙去后无人住,世外空传第一山。”
在位于今青州城南的驼山山巅上尚存有一处道教古建筑群,即“昊天宫古建筑群”。据明嘉靖《青州府志》及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该建筑群始建于元大德年间,明成化元年(1465年)、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相继修缮。另外,清末、民国亦多次修葺。现宫内建筑除七宝阁外,其余皆保留基础,地上建筑全为近年来重修。该宫依自然山势坐北朝南。昊天宫大门是一座二层楼阁式建筑,歇山飞檐廊柱式,面阔3间;阁下为拱形大门,进深6米,门前有台阶9级,底层皆为青石垒砌。大门外有历代碑刻约49通,另有天河、天桥、五龙池等,宫内有天泉,另有碑刻60~70余通,最为重要的是两通龙首碑额龟螭碑座的大石碑,位于二门前边,东边一通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修昊天宫碑记”,西边一通为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元降御香之记碑”。二门后为面阔三楹的大殿,即玉皇殿。其后就是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七宝阁,该建筑风格独特,整座建筑未用一砖一木,全为石砌;窗棂是用独石透雕而成,石墙厚1.5米。
青州城里东关,保存着一处明清古街道——“青州昭德古街区”,在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和文物局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在这一古街区里,可以看到许多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如真教寺、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还可以看到与宗教传播有关的古建筑,如培真书院、广德医院、博物堂等。
真教寺,坐落在青州市城区东关回族聚居区昭徳街中段,历史悠久,建筑规模宏伟,形式别具一格。据寺内碑文记载:大元大德六年(1302年)元相伯颜后裔所创立,明、清及民国期间多次扩建维修。1984年,真教寺经过整修并开放,成为信教群众礼拜和游人参观的著名场所。全寺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按照伊斯兰教所有礼拜寺都必须背着圣地麦加的“克尔白”的规定,真教寺坐西朝东,由低到高,拾级而上。主体建筑大门、二门、礼拜殿、望月楼(宣礼楼)排列在一条东西中轴线上,配殿左右对称,三进院落,具有中国宫殿式建筑特点,同时还体现了阿拉伯建筑的艺术特色。院内古柏银杏点缀,给人以幽深肃穆之感。青州真教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早在元代就被封为官寺,为我国元代三大伊斯兰教寺之一,历来是山东伊斯兰教活动中心之一。青州真教寺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并且很好地保存了建筑的历史原貌。现为山东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位于青州城里云门山南路西侧,为明藩宁阳王朱载垿所立。占地面积5035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坐西朝东,礼拜殿平面作“主”字形,前、中、后三殿相连,四周回廊。前殿5间,勾连搭式瓦顶,总面积350平方米,可容纳数百人礼拜。
●基督教堂
青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博物堂
潍坊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文藻画像
高143.6厘米,宽94厘米,三级文物
天主教堂,位于青州市城里偶园街南段路西,教堂初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当时规模较小。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法国梅神父接管后第一次扩建。1931年设立青州教区,法籍传教士卫国栋任青州教区第一任监牧,后到国外募捐,于1933年主持建了青州大教堂。圣堂两侧有两座7层钟楼,通高35米,为当时最高建筑物。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两座尖顶钟楼被炸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落实宗教政策,天主教爱国会得以恢复,并于1981年5月30日正式开放。今教堂为1997年政府拨款重建,外形仍为哥特式建筑风格。现“青州市天主教爱国会”、“天主教益都主教区”均设于此,管辖西至临淄,东至烟台,北至寿光,南至临沂等数十个县市区的教务。
培真书院,位于青州城里玲珑山南路南段路东。英籍传教士怀恩光于1881年创办,命名“圣经学堂”。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改称“培真书院”。校舍分上、下两馆,上馆为神科,下馆为师范科。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神学、师范两科共有毕业生227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培真书院与基督教美国长老会神学班合并,仍设校在青州,取名青州神道学堂,1917年秋并入齐鲁大学。英浸礼会在其旧址继办守善中学,1928年停办。抗日战争期间,教会在守善中学旧址继办守善小学。1948年,中共华东局、山东省政府驻益都(今青州),在守善中学故址创办山东教育研究院,后改为山东教育学院;1950年,青州中学师范部在此单独设校,定名为山东省益都师范学校;1978年改办为昌潍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3年更名为潍坊教育学院。现存办公楼为二层建筑,单檐灰瓦歇山顶,四周设回廊。
广德医院,位于青州城里玲珑山南路84号,今益都中心医院院内。清光绪十年(1884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武成献建浸礼会 “施医院”。光绪十八年(1892年),教会利用捐款扩建门诊和病房,定名 “青州广德医院”。1941年被日军侵占,1946年华东军区卫生部接管。1950年5月改称山东省立医院益都分院,1951年5月更名山东省立医院第二分院,同年底更名为山东省昌潍地区第二人民医院。1958年4月改为益都县中心医院;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广德医院原建筑现存砖、石、木结构二层楼,单檐歇山顶,面积约250平方米。今为益都中心医院院部办公室。
基督教堂,位于青州城里偶园街南段路西。清宣统二年(1910年),英籍传教士卜如斯、聂德华所建,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其建筑特点以欧式为主调,另融入中国传统。1980年对教堂进行全面整修。现“青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教堂内,今已成为广大基督教教民的正常活动中心。
博物堂,位于基督教堂东侧,为英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所建。正门设在南屋东山,山尖两旁有尖顶小塔两座,正上方嵌一竖型匾额,阳刻“博物堂”三字。博物堂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内藏展品丰富,大至虎狼,小至蝴蝶昆虫标本,另有从欧洲带来的显微镜、地动仪、天文图、福音画片等,全天候免费展出。1905年,济南广智院建成后,博物堂的展品大部分被调走。
●培真书院办公楼
潍坊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福寺东塔林
潍坊市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崖上的线刻善财童子像
青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寺门前的古槐树
青州因其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地位,所以在文化上更是大放光彩,特别是宗教文化荟萃,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云集于此,为青州文化古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