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州文明图典符合规范的标题为青州文明图典:四翰墨遗香

青州文明图典符合规范的标题为青州文明图典:四翰墨遗香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题款“天启五年五湖散人兼卅六洞天牧鹤使者雪蓑子画于四冷堂,雪蓑”。云门山石壁上留有其多处遗迹,山阴的“神在”就是其中的一处。他的狂草书法十二条幅是国家二级文物。明仇英款《清明上河图》,绢地,青绿设色。另外,檀香店、杂货店、饮食店以及各种食品摊子都面向大街开门摆设。《中国美术家词典》记载他特工临摹,落笔乱真,被董其昌誉为明代工笔之杰。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

青州文明图典符合规范的标题为青州文明图典:四翰墨遗香

青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人荟萃的地方,他们或诗词歌赋,或名山题刻,或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

董其昌书画手卷是一件书法、绘画合璧的佳作。画面近景川水环绕,显得那么宽广,溪岸边沙丘上古木簇拥,松阴苍郁,草舍隐现,烟水苍茫,洲渚掩映。远景高岭参嵯,峰峦出没,山上拦腰白云飘忽似山中岚气。高山、丛树、清溪、幽谷,沉郁深秀的自然风貌,都生动地再现了一派气候湿润的秀丽山水景象。卷尾题跋云:“百折回岗势欲迷,举头茅舍与云齐。径行绝似江南路,落日青林杜半啼。碧萝成蔓路崖阴,潭底潜饯万仞深。今古江流推不去,湿云常使最高岑。山中活计只餐露,世事茫茫日自斜。想到玉堂无好况,夜深犹学侍中麻。屋西咫尺渗千岩,清气侵凌涌碧岚。红日欲沉山更好,从他捷径在终南。”落款“其昌画并书”,题跋下钤朱文“董其昌印”一方。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明松江府(今上海)人,是晚明最有影响的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从这幅手卷可以看出作者虽为朝廷重臣,向往的却是茅屋草舍的隐居生活,是董其昌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矛盾心理的一种反映。

明雪蓑《松鹰图》,描绘了山石中长出的一棵不老松,枝叶不多,主干遍体鳞伤仍显苍劲挺拔。枝上栖落的苍鹰,目光炯炯,坚定锐利,各具神态。松树顶端用淡墨绘出的一只小猴,若隐若现,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写意的妙趣。题款“天启五年五湖散人兼卅六洞天牧鹤使者雪蓑子画于四冷堂,雪蓑”。

雪蓑,生卒年不详,明代河南杞县人,姓苏名洲,自号无数,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浪游东土,居青州数年,性格谲怪,饮酒无数,酒后嘲骂王公,有人辱之也,不在意。善作大字,诗意豪放,作方丈大字,浓墨数斛,信手飞洒,倏忽而成,矫健有势。”云门山石壁上留有其多处遗迹山阴的“神在”就是其中的一处。他的狂草书法十二条幅是国家二级文物。雪蓑素有“博学奇才”之称,书画、琴棋、歌舞等皆为一流。同时代章丘名士李开先对其书法极为推崇,曾写文:“笔阵雄健,理趣深长,初若放狂涉怪,细目之敛锷藏锋,微妙难名,变化莫测,乃神之所为,非力之可与也。”

仇英款《清明上河图》,绢地,青绿设色。画面是从东郊开始的。汴河两岸春意正浓,远道而来的一对骡马从林荫深处缓缓走来。错落的村庄,耕作的农夫,随处点缀。这时,前面一群人正在观看戏台上上演的《吕布貂蝉》。画面沿汴河两岸逐渐展宽,由村落而至城关。临河的街道两旁布满了餐馆、饮食小店,河边停泊着一条小型货船,货主正在岸上指挥搬运货物。再往西,就是图中最热闹的虹桥部分。桥边停靠着许多大型货船,有的在紧张地装卸货物,有的准备从桥下通过,还有一组纤夫正在用力地拉着条大船缓慢行进。还有条大船已经行进到桥下,桥下水流急,行船极难,桅杆已经放倒,水手们正在紧张地与激流搏斗。对岸近处停泊的大船顶篷上,有两个人在伸手高声指点他们过桥;另有条大船已从桥西露出半个船身,船头上的人们表现出安然自得的神色,看来已经安全通过。虹桥上面挤满了人群,熙熙攘攘,都在为各自生计奔忙。再向西去,汴河转弯出了画面。经过两个十字街口,便出现了护城河。河上有桥,也有人在桥上凭栏眺望。过了桥走进高大的城门楼,看到的街道更加整齐。大街两旁店铺林立,有个称为“正店”的高大酒楼,扎彩的大门面向大街,酒招子在空中飘扬,达官贵人们从这里出出进进,看来是这些高级酒楼的常客。旁边还有一家大的锦帛铺,有些顾客在店内挑选缎品。南面街口上有一个写着“典当”的招子,许多人围坐在一起好像议论着什么,看来这是一家当铺。另外,檀香店、杂货店、饮食店以及各种食品摊子都面向大街开门摆设。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坊市制度,由于商业的发展至宋代便完全被冲破了。在唐代,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或有特权的人家才能面向大街开门,而宋代则任何人家都可向大街开门。大街上的行人也多,有骑马的、乘轿的、赶骆驼的、推车的、散步的、挑担的、挑选商品的,等等。从身份上看,有官员、商贩、车夫、轿夫、工匠、僧道,还有带小孩玩耍的老人,生活气息十分浓厚。在一处非常气派的官府衙门里,站满了武装的士卒,穿红袍的大帅威严地坐在当中,正在观看一个舞刀弄剑的人,看来这是在选拔武状元呢。而皇宫里的一些寂寞的妃嫔正对镜梳妆,顾影自怜,就连穿黄袍红袄的皇后也在一群宫妇的簇拥下眺望远方。卷尾落款“实父仇英摹宋张择端笔”,下钤葫芦形朱文印“十洲”、方形白文印“仇英之印”。画尾有文征明、彭年等人的题跋。

仇英,字实父,号十州,今江苏太仓人。《中国美术家词典》记载他特工临摹,落笔乱真,被董其昌誉为明代工笔之杰。在这幅《清明上河图》中,仇英进行了再创作,把原作的500多个人物加工成2012个。最高层人物是皇宫的皇后,最底层人物是郊区的乞丐,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是对明代清明时节社会风俗的真实写照。全图共绘画2012人,船38只,牲畜110只,车16辆,桥12座和3抬轿。2012个人物栩栩如生,没有一个姿态重复。繁杂巧妙的结构,灵活娴熟的技巧,气韵生动的人物,被后人誉之为“千古大观,人间天堂”。虽曰摹本,实是再创作,为我们研究明代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清明上河图》最早创作于宋徽宗宣和年间,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问世以来,便得到极高的评价,以致历代画家纷纷临摹。今天很难确切地说出究竟有多少幅《清明上河图》存于世间,有人估计各国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约有三四十种之多。这些不同的卷本,许多都出自如郎世宁等名家之手,对于研究《清明上河图》及中国绘画史,均有重要价值。

●赵秉忠书法作品

●董其昌书画手卷

长177.5厘米,宽37.7厘米,一级文物

●邢玠父母墓志铭

高120厘米,长120厘米,二级文物(www.xing528.com)

明冯起震《雪竹》。画面中四枝修竹的枝叶和顽石上堆满白雪,空中霪云密布,大雪纷飞。作者巧妙地运用留白技法,使竹枝和地面的积雪呈现厚重之感,而竹身却昂首挺拔,宁折不弯,是体现作者画竹的技巧与其精神的杰出佳作。上钤“冯起震印”、“青方”印二方。

冯起震,生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在世90余年,明代益都县高柳(今青州市高柳镇)人,字青方、省予,号稷下门生。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冯起震为元朝益都总管府尹兵马都总管冯彰的后裔,他“少负异资,淹贯经史,为诸生试辄冠”。一生“不希仕进”,隐居在家,以教书为业,尤善画竹,笔墨挥洒,狂放不羁,并自成一格。其竹亭亭玉立,刚劲挺拔,素有“冯竹”之称誉。

●雪蓑《松鹰图》

●冯起震《雪竹》

长211厘米,宽78厘米,一级文物

●清王翚烟江叠嶂图

●赵秉忠殿试卷(上图为试卷局部,下图为全卷)

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脚3.3厘米,一级文物

●明仇英款《清明上河图》(上图为局部图,下图为全图)

长810厘米,宽33.4厘米,二级文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