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必然引发文化的繁荣。齐地曾是东夷人活动的中心区,齐建国后,太公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的开明政策,一方面继承东夷文化,一方面融合周文化和殷商文化,对东夷文化进行改造。这些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曾叹息:“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对东夷文化的保留和承继是齐国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齐国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齐国对于东夷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历史。
齐地民风淳朴,人们继承了东夷人的传统,善饮酒喜歌舞,好猎善射,崇尚勇武。
在经济殷实的背景下,还形成了“好末技”的习俗。《战国策·齐策》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在西辛战国墓中出土的琴、方形博局、茕、投壶等即是见证。茕,是战国时期的博具,即今天的色子或骰子。西辛出土的茕,为象牙质地,十四面体,其中十二面分别刻着一至六两组篆字。该象牙茕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博具。
●“左桁廪木”印
高5.8厘米,直径3.5厘米,一级文物
1973年弥河滩出土
●金环首
高5.6厘米,宽5.4厘米,一级文物
2004年西辛战国墓出土
●银盒(www.xing528.com)
高10厘米
2004年西辛战国墓出土
●象牙茕
直径5厘米,一级文物
2004年西辛战国墓出土
●裸体玉人
高5厘米,宽1.5~1.6厘米,一级文物
1996年高柳镇东水渠村出土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齐地还有“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曰巫儿,为家主祠”的习俗。这是对东夷文化的继承。东夷人风俗中女子地位较高,祭祀多由妇女主持。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东汉。巫儿进行祭祀或其他巫术活动的时候,必然有一些灵物相配。青州高柳镇东水渠村村民在挖蔬菜大棚的时候发现的八个裸体玉人,应该就是灵物的一种。八个玉人两男两女为一组,分别装在两个陶盒内。玉人质地为青黄色,晶莹细腻有光泽。裸体玉人的男性皆头戴平顶形发饰,也称“无帻之冠”,有带系于颔下,带子两端呈交叉状搭于胸前;女性则为散发,发丝清晰可数,长发披散至腰际。玉人面部丰腴,身体肥胖,四肢略短,双臂在腹部抱拢,两腿分开。男女生殖器刻画明显,但男女的第二性征不明显。很显然,这八件玉人应是儿童形象。装玉人的陶盒正方形,盖的四个外角磨制成委角,盖中央部位有一小孔,陶盒的两端也各有一小孔,其寓意在于使陶盒里的玉人可以从小孔中呼吸空气,或自由出入。这两盒裸体玉人的功用,可能是求子时的灵物,寓意子孙繁昌、人丁兴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