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州文明图典-青州古人类考古发现及山海经相关故事

青州文明图典-青州古人类考古发现及山海经相关故事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新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青州不足30公里的沂源地区,生活着一群“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的沂源猿人。虽然这件刮削器出土于后期地层,因种种原因没有找到原始地层,但也可以确定,在距今一万多年前青州地区已有古人类居住了。它的发现揭开了青州地区文明源头的面纱,是青州地区文明的曙光。然而我国最早的一部神话著作《山海经》中却记载了与青州地区有关的故事。

青州文明图典-青州古人类考古发现及山海经相关故事

●上院村旁的玄武

●刮削器

高4厘米,宽2厘米,二级文物
1984年凤凰台遗址出土

距今约三四十万年前,东到大海西到泰沂山脉这块伸入大海的狭长地域——古青州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里雨水充沛,河流密布,大地葱茏,山岭、河谷之间鲜花、野果比比皆是,飞禽走兽争相追逐。最新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青州不足30公里的沂源地区,生活着一群“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的沂源猿人。在枣庄、济宁烟台等地,也陆续发现了一些早期人类生活的迹象。他们披着羽毛或兽皮,夏天在树上筑巢居住,冬天在山洞中栖身生活,他们便是东夷人的祖先。

在青州市南部弥河镇上院村西约两公里处的玄武洞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因为该洞在开采挖掘时,当地村民没有意识到洞中会有如此多的化石,当接近山洞的底层时,才上报有关部门,致使大多有考古价值的地层遭到破坏,一些化石已无法辨别。此洞位于山谷北岸,朝南背风,距谷底垂直高度约30余米,是一处便于采猎、汲水、冬季取暖、避难的天然场所。像这样的山洞在青州西南山区发现十几处,因没有正式考古发掘,不能肯定都是原始人居住的山洞,但这些山洞都具备原始人冬季取暖或躲避野兽的条件。是否可以大胆推测山洞中曾经有古人类居住过?特别是在玄武洞下临河道下游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已被证实距今四五千年前,有一群原始先民在该地区长期生存过。因此,我们是否可以据此猜想,早在上万年前,他们的先辈就曾生活在距此一公里多的山洞中,他们以树枝、石块为工具,依赖于大自然,艰难地繁衍生息下来,并沿着河流向四周分散到青州各地区。(www.xing528.com)

1984年春,在今何官镇杨家营村东的凤凰台遗址,出土了一件石英石质的打制石器——刮削器,这是我国古文化中细石器时代的标准器。虽然这件刮削器出土于后期地层,因种种原因没有找到原始地层,但也可以确定,在距今一万多年前青州地区已有古人类居住了。它的发现揭开了青州地区文明源头的面纱,是青州地区文明的曙光。它代表着一万年前,青州地区的先民们就从山间峡谷的洞穴中,逐步走向平原。

因为太久远、太陌生的缘故,文明的信息有时会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然而我国最早的一部神话著作《山海经》中却记载了与青州地区有关的故事。《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大荒之中,有山……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北山经》载:“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后,以堙于东海。”这便是家喻户晓的“精卫填海”的故事。《淮南子·本经》载:“尧之时,十日并出”,“尧乃令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鸟尽死。”这便是“后羿射日”的故事。虽然这些都是传说,但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已为今天的许多考古发现所证实,青州的传说时代难道不会被证实吗?

●玄武洞内的堆积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