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业始祖黄道婆:中国通史第8卷,简读版

布业始祖黄道婆:中国通史第8卷,简读版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松江地区老百姓织造这种布匹的人,就是被称为“布业始祖”的黄道婆。黄道婆的家乡就在今天上海市的华泾镇,在元代属于松江府,称为乌泥泾镇。即便是在婆家受尽磨难,但黄道婆的织布手艺并没有荒废。布业始祖黄道婆后来,不仅是乌泥泾镇,整个松江地区乃至苏州、杭州等地,都开始沿用她的棉纺织技术。黄道婆去世后,上海人郑重其事地为她举行了葬礼,更为黄道婆建祠立庙,以此来纪念她对后世的贡献。

布业始祖黄道婆:中国通史第8卷,简读版

我国元代除了文化艺术、科学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手工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今天的上海地区,元代称为松江府的地方,出产一种松江布。这种布料不仅产量非常大,质量好,而且上面的纹饰就像画上去的一样,有凤凰植物等很多种图样,看起来非常漂亮。

教松江地区老百姓织造这种布匹的人,就是被称为“布业始祖”的黄道婆

黄道婆的家乡就在今天上海市的华泾镇,在元代属于松江府,称为乌泥泾镇。当时正是蒙古大军南宋开战之际,江南地区被战争破坏得很严重。黄道婆一家都是普通老百姓,生活贫苦,受战争影响,又遇到自然灾害,连生存下去都受到了威胁。实在没办法,黄道婆在12 岁左右的时候就成了别人的童养媳

在公婆家,虽然能够有口饭吃,但黄道婆的生活并不幸福。她每天都要去田里干活,还要照顾全家人的衣食起居。日子过得非常辛苦,公婆和丈夫还时常对她又打又骂。只有在夜晚独自纺线的时候,黄道婆的内心才会有一点点敞亮。

那时的江浙地区,人们已经学会了种植棉花的技术。黄道婆心思缜密,动手能力非常强,很早就学会了用棉花织布。即便是在婆家受尽磨难,但黄道婆的织布手艺并没有荒废。她每天勤加练习,把棉花籽去除得非常干净,棉絮弹得又匀又蓬松,棉纱纺得也很细密。只是这样织布,效率实在不怎么高,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织出一匹布来,太费劲了!

黄道婆早就听说福建、广州、海南等地流传着更加精湛的织布手艺。有一天,她又一次被丈夫和公婆毒打并被关进了柴房。黄道婆实在受够了,就在房顶拼尽全力挖了一个洞,然后从洞里逃了出来。黄道婆跑啊,跑啊,跑到了一条船上,坐着这条船逃到了今天海南岛的崖县,当时称为崖州。

孤苦无依的黄道婆,来到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生活遇到了各种问题。幸亏得到当地善良的黎族人民的帮助。黄道婆不仅交到了很多黎族的好朋友,还掌握了黎族语言。当然更重要的是,黄道婆从当地黎族人那里学会了精湛的棉纺织技术。这技术是黎族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那些经过纺织后五颜六色的布料以及漂亮的纹饰图案,都是中原地区很难见到的。为了完全掌握黎族人的纺织技术,黄道婆夜以继日地研究和练习,几乎耗尽了她的青春。(www.xing528.com)

岁月将黄道婆的青春消磨掉,皱纹爬上了她的脸颊。当年出逃时,黄道婆还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老妇人了。同时,中华大地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南宋灭亡,元朝逐渐步入了稳定发展时期。战乱年代似乎过去了,江南地区的生产得以恢复,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些了。这时黄道婆开始思念起家乡来,想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带回家乡,发展那里的棉纺织业。

于是,在1295年,黄道婆离开了海南,回到了她的家乡乌泥泾镇。这时,黄道婆的公婆与丈夫早就去世了,她便马上开始向当地的老百姓传授最新的棉纺织技术。虽然黄道婆这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为了让更多人学会这种技术,黄道婆经常是四处游走,给大家做讲座。黄道婆把黎族的传统纺织技术与上海当地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棉纺织的各道工序入手,加以改良,创造出了一种适应当地手工业发展的技术。她还把棉纺织工具也做了改造。最终在黄道婆与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了闻名天下的“乌泥泾被”。

布业始祖黄道婆

后来,不仅是乌泥泾镇,整个松江地区乃至苏州、杭州等地,都开始沿用她的棉纺织技术。江浙地区的棉纺织业得以迅速发展。乌泥泾镇以及周围的居民,终于靠纺织棉布能够过上比较好的生活了。

直到今天,在我国江浙地区还流传着一首关于黄道婆的歌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黄道婆去世后,上海人郑重其事地为她举行了葬礼,更为黄道婆建祠立庙,以此来纪念她对后世的贡献。可见在普通老百姓心中,黄道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手工业者,她的地位并不亚于历史上的王侯将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