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窑湾乡志:窑湾供销社进展及成果

窑湾乡志:窑湾供销社进展及成果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9月,紫阳、艾家两个公社供销社移交到宜昌县领导。1989 年,窑湾供销社改名为市西陵供销社,业务上属于市供销社管理,行政上仍属于窑湾乡政府管理。根据这一方针,郊区供销社、地区特产局从资金、种子、技术等方面对辖区农民进行支持,使农民增产增收。到1963 年,郊区供销社收购柑橘达4.7 万公斤,桃子1.9 万公斤,梨子5000公斤及其他瓜果数百公斤。到2001 年,窑湾供销社在市供销社的领导和管理下,改革基本结束。

窑湾乡志:窑湾供销社进展及成果

(一)管理机构

农村供销社是农村、农民农业,生产生活、商品贸易的桥梁和纽带,起源于个体私营商贩。窑湾供销社前身是市郊区供销社,始建于1952 年,发展社员5773人,股金4516元。1955年,宜昌市合作总社撤销,城市消费合作社并入国营商业,仅保留郊区供销合作社。1958年,郊区3个供销社改为市商业局所属3个郊区商店。1961年8月,恢复郊区供销社,在各公社所在地建立东湖、茶庵、白洋、紫阳、艾家、点军、伍家等7个公社供销社,经济核算由郊区供销社统一负责。同年9月,紫阳、艾家两个公社供销社移交到宜昌县领导。1973年,以公社所在地商店为主,重新组建花艳、伍家、白洋、窑湾、沙河、十里红、点军等7个公社供销社。

1975年,撤区并社,郊区供销社撤销,组建窑湾、伍家、点军3个公社供销社。1985年,长岭、联棚两个乡划入市区,宜昌供销社的供销范围和任务扩大到5个乡、61个村。1989 年,窑湾供销社改名为市西陵供销社,业务上属于市供销社管理,行政上仍属于窑湾乡政府管理。1999年至2000年,供销社逐步实行政企分开。2000年至2001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陵供销社进行改革,实行买断经营,直接和窑湾乡行政管理脱钩。2001年至2017年,西陵供销社属宜昌市供销社直接管理,负责人李龙。

表9-1 1975—2017年窑湾乡(公社)供销社历任领导名录

(二)代购代销点

20世纪80年代,窑湾辖内农村代购、代销店11个,代购金额占辖区总店的55%,代销额占供销社总店的32%。1985 年后,改革开放搞活逐步深入,部分代销店转为经销店,自由进货和自主经营。到1990年,全乡农村代销店只剩4 家。1991 年,全乡供销网点有东山供销总店和三岔河、石板铺、杨岔路、志祥路、南津关、万年、沙河等12个供销门市部。窑湾辖内有农民办理代销店4个,经销自营商店25个,达到村组有商店。

(三)农副产品收购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经济贫困,多数农户靠采集少量中药材和部分山货来换取生产生活必需的食盐煤油、布料、肥皂食糖及小型农具物资。

1951年,宜昌专员公署和宜昌市政府专门召开土产山货贸易代表会议,听取会议人员对山货运销工作意见后,通过前期充分准备,展出土产山货达24种128个样品,参观人数达万人以上,推动宜昌市郊土特产品的购销工作。

1952年,郊区供销合作社拟定以“为城市服务、以菜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和生产以果为主,兼顾其他土特产商品发展”的农业生产发展方针。根据这一方针,郊区供销社、地区特产局从资金、种子、技术等方面对辖区农民进行支持,使农民增产增收。郊区和城市周边开始种植甘蔗荸荠香瓜、前坪李子柑橘桃子、梨子等水果。到1963 年,郊区供销社收购柑橘达4.7 万公斤,桃子1.9 万公斤,梨子5000公斤及其他瓜果数百公斤。

1963年,收购窑湾蜜橘达2.8万公斤,外贸试销1万公斤,对猪、鱼、蛋等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实行按票、卡计划供应,郊区供销社根据市场需求可直接与生产单位签订收购合同,同时实行对农副产品收购推进奖售办法,供应交货者一定数量的粮食、食用油化肥、棉布、饲料和一部分紧俏的工业日用品,促进农副产品生产与发展,保证国家收购任务完成。

1981年,窑湾供销社配合市供销社在窑湾公社收购柑橘196.5万公斤。

1983年,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郊区农副产品继续放开,供销社采购渠道得到拓宽,范围不断扩大,商品销售种类不光局限于供应生产生活资料。(www.xing528.com)

(四)商品销售

窑湾供销社从1970 年建社之初,主要营销铁犁、镰刀、挖锄、薅锄、铁钉、锯子、斧头、竹器等农具和棉布、碗筷、草帽、食盐、白酒、酱油、食碱、食蜡、煤油、土烟、火纸、肥皂及水果糖糕点等日用品、副食品。1975年,窑湾供销社的经营范围和品种进一步扩展,供销网点逐步增多,生产资料逐步增加,商品档次相应提升,增加到供销喷雾器磷肥、碳铵、尿素、666粉、1605农药杀虫剂、1059农药、乐果等生产资料物资。生活资料增加到香皂、香水、洗衣粉香烟、瓶装白酒、雨衣、胶鞋、雨伞、针织品和小型五金家电系列产品。

1977年,市供销社奖售窑湾公社12 部“永久”牌、“飞鸽”牌等名牌自行车,20只上海牌手表和5万公斤柑橘生产专用的饼肥

1981年,市供销社再次对窑湾公社奖售“凤凰”牌自行车17辆,手表10只,饼肥5万公斤。

从1975年到1981年,人们生活资料必需品,国家列入二类三类物资,按计划凭(供应卡)供应。

1983年,窑湾供销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进行清股分红等工作,用现金和实物兑还历年的社员红利,进行扩股、大部分农户参加供销社入股称为供销社社员,选举基层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恢复供销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

1984年,放开商业经营活动,窑湾供销社扩展业务,自主选点进货,不断更新日杂用品种类,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用品之需,经销五金、家电、百货、日杂、高档商品,兼营生产资料商品和物资。

1990年,市供销社第四次社代会召开后,窑湾供销社扩增经营网点,改变经营方式,由传统农副土特产品和传统的生产生活资料供销,转变为现代化人们的生活需求,服务对象和范围,由农村、农民、农业转向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和满足市场经济要求。

2000年推行供销改制,职工按工龄给予补偿,部分财产拍卖,有网点承租给下岗职工。到2001 年,窑湾供销社在市供销社的领导和管理下,改革基本结束。

(五)改革改制

改革 1976年1月,宜昌市革命委员会根据湖北省革委会关于宜昌市和近郊范围内不开放集市贸易之规定,决定全面关闭所有集贸市场,除商业供销社、厂办商店、代购代销店、合作商店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从事商业活动和私下买卖活动,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一律不准自行到近郊农村、社队采购、套购、换购农副产品,郊区的农副产品由国营商业、供销社实行计划收购,合同订购。

1994年,供销系统实行内部改革,推行承包经营、绩效挂钩,按供销社业务和职责范围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窑湾供销经营业务受宜昌市城区的发展和市区商业的影响,加上大部分郊区农民转入市区居民,供销社由以生产资料经营为主逐步改变为以生活资料服务为主,供销社的供销经营功能弱化。

改制 2000年5月,推行企业改制,供销系统根据工龄,按每年500元的标准对职工实行一次性补偿安置。离休人员的医药费,按离休15000元,工伤退休按10000元,按政策退休以5000的标准一次性补偿买断。多数职工买断工龄后,租用原供销社商业门面从事商品私营活动,发挥民营商业的作用。宜昌市供销社从原西陵供销社员工中留用李龙和李必华驻守西陵供销社,对供销社原有的集体财产管理和商业门面的经营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