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对电控系统引进故障诊断时,千万别忘记先进行基本检查。例如,在试图诊断计算机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故障之前,一定要确保进气管路无泄漏、配气正时、点火正时,如果存在这些不良现象,发动机的抗负荷交变能力就差,在工况突变下可能熄火,如加速熄火、制动熄火、开空调熄火、挂档熄火。
2)有些汽车的间歇性故障是难于诊断的,除非是你检查汽车时正好故障显现,换句话说,当进行诊断测试时,故障征候不出现,故障就难以诊断。解决这类问题的第一种方法是,让顾客将车留在维修站,然后由技师驾车在可能出问题的状态下行驶,直到故障出现。不过,要是故障每周出现一次,这种解决办法就不凑效了,因为故障在短时间内不出现,我们就得无休止地驾车。解决这类问题的第二种方法是,当故障一出现,顾客应立即给维修站打电话,维修站派维修技师去诊断故障,这一方法对熄火后较长时间内无法起动的故障尤为适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当告知顾客,不要再试图起动汽车,而要静等技师的到来。这样做的费用可能偏高,但有些情况下,这可能是成功地诊断故障原因的唯一方法。一般说来,这类故障只会越来越严重,如一时无法确诊,也可待故障明显后再作检查。
3)检查不定时的怠速熄火故障时,有时换火花塞是必要的。火花塞不良可导致怠速偶尔熄火,应更换原厂规定的火花塞。
4)当怀疑空气流量计不良(如空气流量计热线过脏;内部电路连接焊点脱落、接触不良等)时,可用示波器检查空气流量计信号电压波形。在发动机稳定运转时用一个螺钉旋具柄轻轻地敲打空气流量计壳体并观察示波器。如果波形变化较大或发动机熄火,则要更换空气流量计。有些空气流量计出现内部连接的松动,这会导致电压信号突变,从而导致熄火。这个测试要先用振动法确定线束接头接触良好。
5)当怀疑进气压力传感器不良时,应先检查传感器真空胶管破裂、弯折,有时漏气,有时不漏气,使进气压力传感器信号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造成发动机收加速踏板时熄火。
6)还应检查对喷油量影响较大的传感器,如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不仅对喷油量有影响,也是修正点火提前角的信号之一,故也应重视。有时某些车型的氧传感器信号电压无变化,容易造成加速时发动机熄火。
7)如在较高速行驶过程中先出现加速不良然后熄火,这就要着重检查油路方面;如在较高速行驶过程中突然熄火则着重查找电路方面的原因,高压火花是否过弱是必检项目之一。
8)突然熄火、间歇熄火还应对控制点火的主要传感器发动机转速及曲轴位置传感器进行检查。
9)故障征兆模拟试验方法。在故障诊断中最困难的情形是有故障,但没有明显的故障征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彻底的故障分析,然后模拟与用户车辆出现故障时相同或相似的条件和环境。无诊维修人员经验如何丰富、技术如何熟练,如果他对故障征兆不经验证就进行诊断,则将会在维修工作中忽略一些重要的东西,以及在有些方面会猜错,这必将导致车辆的运行故障。例如,对于那些只有在发动机冷态下才出现的问题,或者由于车辆行驶时振动引起的问题等,决不能仅仅依靠发动机热态和车辆停驶时的故障征兆的验证来确诊。因此,振动、高温和渗水(受潮)可能引起难以再现的故障。这时,故障征兆模拟试验将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它可以在停车条件下在车辆上施加外部作用。
在故障征兆模拟试验中,故障征兆固然要验证,而且故障部位或零件也必须找出。为了做到这一点,在预先连接试验和开始试验之前,必须把可能发生故障电路的范围缩小,然后进行故障征兆模拟试验,判断被测试的电路是否正常,同时也验证了故障征兆。(www.xing528.com)
①振动法。如图6-1所示,当振动可能是引起故障的原因时,即可采用振动法进行试验。基本试验方法主要如下:
图6-1 用振动法模拟故障
a.连接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轻轻摇动插接器(图6-1a)。
b.配线: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轻轻地摆动配线(图6-1b)。插接器的接头,振动支架和穿过开口的插接器体都应仔细检查的部位。
c.零件和传感器:用手指轻拍装有传感器的零件,检查是否熄火(图6-1c)。切记不可用力拍打继电器,否则可能会使继电器开路。
②加热法。若有些故障只是在热车时出现,则可能是有关零件或传感器受热引起的。可用电吹风或类似加热工具加热可能引起故障的零部件或传感器,检查是否出现故障。但必须注意:加热温度不得高于60℃(温度限制在不致损坏电子元器件的范围内);不可直接加热电脑中的零件。
③水淋法。当有些故障是在雨天或高湿度的环境下产生时,可用水喷淋在车辆上,检查是否发生故障。但应注意:不可将水直接喷淋在发动机电控零件上,而应喷淋在散热器前面间接改变湿度和温度;不可将水直接喷在电子器件上;尤其应该防止水渗漏到电脑内部(如果车辆漏水,漏入的水可能侵入电脑内部,所以当试验车辆漏水故障时必须特别注意)。
④电器全接通法。当怀疑故障可能是因用电负荷过大而引起时,可接通车上全部电气设备(包括加热器鼓风机、前照灯、后窗除雾器等)检查是否发生故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