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大规模生产的形成归功于亨利·福特创造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而福特制诞生及其创新性的原动力就在于当时的技术创新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合金切割工具、多功能机床以及电力传输装置在加工业中的广泛应用,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其中,导致过去零件不能标准化的祸根就是金属热成形技术不成熟,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实现了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化和统一性。汽车零部件通用性、互换性的加强大大减少了使用零件的种类,并简化了组装过程,从而节约了装配时间。机械化、标准化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形式还使得汽车工厂对工人技能的要求急剧下降,尤其是减少了对高工资、技术熟练的装配工人的需要,由此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扩大了雇佣劳动力的挑选范围。此外,由于组装工人的专业化分工得到加强,工作变得简单,既减少了出错的概率,又提高了汽车的质量。
1903年,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创办福特汽车公司,并提出“让汽车成为大众的需要”。1908年10月推出T型汽车,该车发动机排量为2.89L,最大功率为18kW(25马力),四缸、四冲程,它以技术新颖、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而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1910年,T型车销量超过1万辆,1912年产量达78440辆。1913年,福特在伊利·惠特尼(EliWhittney)发明汽车“标准化部件”的基础上,发明出汽车“流水线生产”方式,通过这两种方式把过程繁杂的汽车生产分解为若干简单的劳动,在生产中实现标准化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福特汽车公司在1914年年产量达到30万辆,1926年达到200万辆,直到1929年T型车停产时,总共生产出1500万辆。
福特汽车公司实行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方式,大大节省了生产工时,一辆T型车的生产时间从2小时35分钟缩短到只需1小时33分钟。而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得汽车单价从850美元骤降到290美元,使得当时的农民和普通的工人都有能力购买这种汽车。这是汽车工业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汽车工业的大规模生产体制开辟了道路。福特T型车在美国得到了普及,让汽车进入了美国的普通家庭。而福特汽车公司生产T型车的经验不仅为美国,而巨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福特汽车公司被誉为“汽车现代化的先驱”。
1929年美国平均不到五个人就有一辆汽车,汽车保有量达2670万辆,汽车工业也成为美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从1915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一直都是世界上的汽车生产大国。虽然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但是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的单件生产的层次,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工业生产的破坏,欧洲的汽车生产被远远地甩在美国之后。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雪铁龙公司才把福特制大规模的生产方式弓进到欧洲。在这一阶段,汽车工业完全被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各发达国家都推出了价廉、坚固的经济适用车,例如福特的“T型车”、大众的“甲壳虫”、法国的2CV、英国的Mini轿车以及意大利的“FIAT500”等,并使得汽车工业成为各国的支柱产业。(www.xing528.com)
从最初的手工生产阶段到大规模生产阶段,生产方式从单件生产发展成流水线作业,相比单件生产每年不超过1000辆产量、生产成本高以及产品可靠性和一致性得不到保障的特点,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则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零部件的通用性得到加强以及有了细致的分工协作。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核心不在于移动的或连续的机器组装线,而是零件要有互换性,而巨相互连接简洁方便。正是由于在制造工艺上的这种革新,才使得设立组装线成为可能,这样一来单位时间内产品的生产数量增加,在当时供不应求的市场中,这种生产方式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虽然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汽车在数量和成本上具有优势,但是在一味地追求产品数量的过程中,汽车车型较为单一的缺陷也暴露无遗。而消费者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尤其是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汽车需求是具有多样性的,从而使福特制的汽车生产陷入了一种产销矛盾之中。纵使福特极力以低廉的价格来吸弓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完全标准化的生产使它逐渐失去了吸弓新客户拓展市场的能力,更为先进的生产方式必将取而代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