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三馆与三部大书:点亮文治曙光

宋朝三馆与三部大书:点亮文治曙光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赵光义修的三个书馆分别叫作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合称崇文院。别看这只是三个图书馆,它们的馆长都由宰相兼任,分别称为昭文馆大学士、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宋朝初年所编的三部大书,规模虽不及两者,但同样光辉璀璨。三馆修葺一新,三部大书横空出世,它们点亮了宋朝文治的曙光。

宋朝三馆与三部大书:点亮文治曙光

熟悉宋史的人都对赵光义印象不佳,看了前面的事情,大家产生这种想法,也很正常。

但是,客观地说,赵光义并不是一无是处,从个性上看,他更接近于一个文人,平时喜欢读读书、写写文,文采虽比不过李煜,但也绝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真有学问。

赵光义即位后,赵匡胤确定的“崇文抑武”国策被坚定地延续下来,得到更好的施行。他一上台,就办了两件大事——重修了三个书馆,编写了三本大书。

赵光义修的三个书馆分别叫作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合称崇文院。三馆既是国家图书馆,用于收藏各类书籍,又是文化精英聚集的地方,全国最优秀的文人都集中在这里,进行书籍编撰整理工作。别看这只是三个图书馆,它们的馆长都由宰相兼任,分别称为昭文馆大学士、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文化重地,在宋朝建立初期,它的硬件配置却相当简陋,一共加起来才十多间小屋子,外面破破烂烂,里面烂烂破破,完全符合危房标准。更糟的是,三馆所处的环境也很差,混杂在居民区中,每天赶马车的、巡逻的都在旁边经过,吵吵闹闹,根本不像个读书的地方。让最优秀的知识分子在这种环境里做学问,简直就是对文化的亵渎。可当时的场所是从五代时期延续下来的,那时大家都顾着打打杀杀,谁还会关心这些书呆子的事情。

赵光义当上皇帝后,三馆的好日子总算来了。他命人选了一个幽静典雅的地段作为三馆新址,亲自审定设计图纸,派人昼夜不停地修建。新三馆建成之后,造型宏伟壮丽,都快比上皇宫了(轮奂壮丽,甲于内廷)。危房瞬间换成了豪华办公楼,总算让读书人扬眉吐气了一回。

除了修房子外,赵光义还下令广泛搜求各类书籍充实三馆,凡是捐献书籍的,都给予丰厚赏赐,鼓励民间献出藏书。这么一来,三馆藏书量迅速由原来的一万二千卷上升到了八万卷。

就在修建三馆的同时,赵光义还启动了一项更加浩大的文化工程。

从太平兴国二年(977)到雍熙三年(986),十年间,他聚揽四方英才,举全国之力,编纂完成了三部影响久远的大书。

第一部书叫《太平御览》,共有一千卷,五百多万字,它类似于现在的百科全书,所记载的知识包罗万象,按照类别加以摘录整理。书编好后,赵光义曾给自己下任务,坚持每天看三卷,争取一年看完。有人觉得皇帝给自己订的读书计划太狠,劝他悠着点,慢慢看也来得及。赵光义却回答:“我很喜欢读书,读书是项有益的活动,不会让人觉得辛苦(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不为劳也)。”(www.xing528.com)

赵光义一辈子说了不少假惺惺的话,唯独这句话倒没吹牛,还因此给我们留下了“开卷有益”这个成语。因为皇帝亲自阅览了这本书,所以定名为“御览”。

第二部书叫作《太平广记》,这部书规模相对小点,共分“神仙”“定数”“方士”“精怪”等五百卷,三百多万字。听着卷名大家就应该猜出来了,这是一部记载神仙鬼怪、灵异传说的书,有点类似于《聊斋志异》。书中的迷信思想虽不足取,但志怪小说的艺术性、想象力还是弥足珍贵的。

书里曾经收录了一篇唐代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这个故事几经流传,在三百多年之后,被元代戏曲家王实甫改编成了一部著名戏曲——《西厢记》。

最后,我们再来翻翻第三部大书——《文苑英华》,这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合集。早在南朝梁代,就曾有过一部文学总集《文选》,《文苑英华》可以看作《文选》的续集,但它收录的规模却比《文选》大很多,包含了两千多个作家,两万余篇作品,诗、赋、杂文尽在其中,全书达到一千卷,五百多万字,竟和《太平御览》不相上下。

我国历来就有盛世修书的传统,比如明朝的《永乐大典》、清朝的《四库全书》等。宋朝初年所编的三部大书,规模虽不及两者,但同样光辉璀璨。它使前人的文化成果得到系统梳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得以保存,为我们的文化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有一代代人的努力,中华文明才会绵延不绝,屹立全球。

三馆修葺一新,三部大书横空出世,它们点亮了宋朝文治的曙光。赵光义正用自己的行动,向天下文人传递一个信号

那个崇尚暴力、蔑视文化的乱世已经过去了,文明、文化将成为主流!

只要你足够优秀,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会受到朝廷高规格的礼遇。你们不再是百无一用的书生,而是国家需要的治世能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