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朝进行时:趣说宋朝300年.王朝开启卷-想当官也不容易

宋朝进行时:趣说宋朝300年.王朝开启卷-想当官也不容易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你不想当一辈子书虫,又非常想当官,也可以另辟蹊径。科举之外的当官门路也很多,有志于成为宋朝公务人员的朋友可以比照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走得通。可见,由吏转官也确实不是件容易事,甚至有人等了三四十年,把小吏活活熬成了老吏,都没等到出职那一天。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宋朝几种当官途径算是交代清楚了,相信许多人还是不满意。

宋朝进行时:趣说宋朝300年.王朝开启卷-想当官也不容易

在很多人眼里,古人想当官,就得参加科举考试,但凡事都有例外。如果你不想当一辈子书虫,又非常想当官,也可以另辟蹊径。科举之外的当官门路也很多,有志于成为宋朝公务人员的朋友可以比照一下,看看自己能不能走得通。

第一条通道叫作“恩荫补官”。就是说,如果你家有人和皇帝有亲戚关系(比如后妃、公主、宗室)或者是在朝廷当大官,那么恭喜你,你不需要把头发挂在房梁上,不需要拿把锥子扎大腿,大可以躺在椅子上安心晒太阳。只要碰到皇帝生日、郊祀(皇帝郊外祭祀天地)、更改年号等重大政治活动,你的家人就有机会向朝廷推荐你做官,不久,一顶官帽就会从天上掉下来砸到你头上,实在是太幸福了。

在宋朝,“恩荫补官”这个口子开得特别大,除了上面讲到的重大政治活动,中高级官吏在致仕(退休)或临死前还可以向朝廷推荐自己家人做官,而且一次可以推荐好几个。更幸福的是,被推荐人的范围也是很广的,如果你和皇亲国戚、高官显贵攀不上血缘关系,只要你当过他们的门客、仆隶,他们又愿意推荐你,朝廷也会发你顶官帽戴戴。

有人做过统计,宋朝每年靠“恩荫”得到官职的人数达到500人,居然比科举考试还要多,实在是价格便宜量又足。

由于“恩荫补官”让很多权贵子弟平白无故当了官,难免遭人非议,朝廷考虑到这点,做出了很多限制。靠恩荫上来的人通常只能获得一个空有其名的寄禄官官阶,只有通过考试,合格了才能担当职事官。即便正式上岗,开始也只能做些主簿、县尉之类无足轻重的小官,而且仕途升迁要比科举出身的官员慢得多,至于成为高级官僚,那更想都别想。

因此,有些确有才华的官僚子弟往往不屑于靠家族关系得到官位,宁可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

无论好坏,“恩荫补官”的前提是你必须有良好的投胎技术,出生在有牛人的家庭里,否则,再美的事情都和你无关。广大寒门子弟也别多想了,收好你的家谱,跟着我再看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第二种当官的方法叫作“吏人出职”。

平常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官吏”二字,其实包括两种身份的人。一是“官”,二是“吏”。

吏人是指行政机构中的普通办事人员,吃官府饭,但又不算正式官员,主要干一些文书、差役之类的低级活,平常老百姓不待见,当官的又看不起,地位待遇都不怎么样。在宋代,吏被看作九品之外的“流外人”,与当官的相比,两者实乃天壤之别。

在此,我们要麻烦知名人士宋江先生再来现身说法一次,他长期担任的县押司,其实就是一个吏的职位。管你是及时雨还是暴风雨,在官场依然是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吏。

所以,宋代很多吏人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得到一个官的身份。朝廷为了鼓励吏人好好干活,也为这个群体特设了一条通道,定期为吏人提供转官的机会。

其实,这条路也真心不好走。

宋代对“吏人出职”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首先你必须干到一定的年头才能有希望转为官,这个年限规定经常变化,但总体来说都比较长。如果你是县、乡级机关里的小吏,还必须混到州、路一级的大机关里继续当吏,才能有机会争取当官的资格。(www.xing528.com)

就算你以坐穿板凳的劲头熬到了一定年头,你还要放平心态接受考核,先要看看你活干得怎么样,上司的评价怎么样,百姓的口碑怎么样,其间你还千万不能犯错,如果被发现有什么污点,那就一夜打回原形。可见,由吏转官也确实不是件容易事,甚至有人等了三四十年,把小吏活活熬成了老吏,都没等到出职那一天。

即使你工作努力、福星高照,冲破重重阻碍,终于由吏转官,也不要过于高兴,一般来说,你很可能只拿到个从九品的最低阶官,而且你的吏人身份将严重制约你在官场的发展,运气好点混到个从八品,顶到天也就是个正七品。也难怪,很多吏人都只能摇头感叹:一日为吏,终身为吏。

如果你对上面两条门路都不满意,没关系,还有第三种方法——“进纳补官”,又称“纳赀补官”或“纳粟补官”。

根据这个政策,但凡遇到救济灾荒、修理河道、建筑城池的时候,朝廷就会号召一些富家大户主动出来捐钱、捐粮,当然东西也不白给,作为交换,朝廷会封你一个官当当。而且官阶的高低和你的贡献直接挂钩,给多少钱粮,就当多大的官。比如,太宗淳化年间曾规定,请大户捐粮救济水灾,捐五千石就可封个三班奉职(从九品),捐一万石就可封个三班殿直(正九品)。有时候,发放官位的高低还会根据供需状况随时调整,完全实现了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通过捐钱捐粮换来的官起点不可能很高,而且往往是个闲职,可好歹也是个官啊,照样有机会升迁,还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等特权,也算物有所值了。最重要的是不需要比拼家庭背景,不需要苦熬资历,一锤子买卖,所以很受富家子弟欢迎。

当然,走这条路子的人必须满足一个基本前提——有钱。若是自己家本来就揭不开锅,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另寻出路。

很多人会问,难道朝廷就不能给一条无附加条件、可供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机会吗?

路子倒还真有一条,就看你敢不敢试一下。

第四种方法:军功补授。

顾名思义,只要你是一名宋朝士兵(相对容易点),遇到战争时,敢于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确实立下战功,就可以被授予一定的官职。但参军打仗毕竟是高危行业,干的是刀头舔血的营生。

所以说,这条路子确实不要你的钱,但很可能要你的命,如果没有一副好身手,最好也别冒险。

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宋朝几种当官途径算是交代清楚了,相信许多人还是不满意。要么上面有人,要么家里有钱,要么就得熬资历、博性命,一条条门槛,把无数平头百姓拒之门外,极其不靠谱,相当没诚意!

之所以费口舌说了那么多不靠谱的东西,并不是拿大家开涮,只是想说明一个客观事实:对于一个普通百姓而言,要想挤入宋朝官僚体系,还是必须走一条道路——参加科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