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的博物馆的新项目实际上并不是建造完全崭新的建筑,而是改造旧的工业化厂房、车间、宫殿、古堡,甚至废弃的变电站,而且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以最典型的欧洲发达国家为代表,博物馆的主题经常巧合地被植入历史建筑内。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存在许多已失去原有功能,却又被保护和修复的,须重新设计用途的历史建筑。由于历史建筑不能支撑当代生活的复杂功能,博物馆项目最符合维持已有空间的需要。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因素: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欧共体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修复和再利用旧有历史遗迹博物馆。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建筑改造为可以同当代社会进行对话的艺术容器,将旧的空间进行室内改造,要比拆掉建新的经济,而且建筑师面对这个遗产可以吸收其精华。
促使博物馆建筑改扩建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外部的因素主要是城市再发展进程中对新文化中心的需求激增,这为博物馆建筑自身的更新以及将旧建筑改造为博物馆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内部的因素来自于社会需求变化导致新功能大量增加,这使旧建筑从形式到内容都无法适应,进而需要革新。此外,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和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认知水平的提高,也为博物馆建筑的改扩建指引了方向。
国外的博物馆建筑改扩建更新潮流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70年代和90年代形成高峰,涌现出大量新旧建筑结合的优秀作品,主要有以下特征:
首先,博物馆建筑的更新体现了对原有建筑和场所的历史感的尊重,“修旧如旧”,反对伪饰与失真。其次,博物馆建筑的更新着重于对建筑艺术性的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这使得更新后的博物馆在个性上与那些艺术作品的风格更为接近。此外,面对70年代爆发的严重的环境与能源危机,博物馆的改造更新更加提倡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新陈代谢”、建筑与环境共生等理念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博物馆建筑的形态格局与发展模式。90年代至今的博物馆建筑更新潮流,则呈现出多元共生、个性彰显的动态格局。对既有建筑的改扩建更新逐渐成为概念宽泛、内容复杂的可持续的建筑实践活动。
博物馆建筑的改扩建经常采用的手法有:采用叠加与替换方式的空间的置换与采用软化、穿插、镶嵌、包裹等方式的空间整合,还有空间秩序的修正与重组。
很多设计热衷于表达新旧结构体系关系上的清晰。例如日本彰化县地方产业交流中心及谷仓博物馆基本精神是保存原建筑形式,通过介入一个新的钢结构系统,整合3栋独立的原有建筑,利用表皮的强化突显当地精神(图4-127、图4-128)。首先剥除屋瓦和灰泥墙面,通过介入的现代钢构系统,揭露原有的旧砖墙、木屋顶结构和细部构造。
图4-127 谷仓博物馆外观
图4-128 屋顶下新的钢结构系统
还有的设计中,当新体系支撑全局后,旧体系失去了结构意义,作为纪念物存在,或者旧体系与新体系相互依存地交织在一起,建筑的表达采取含混的态度。例如英国曼彻斯特市美术馆(Manchester Art Gallery)的改建,它指出19世纪的艺术展览馆在面临吸引更多的和不同类型的公众的目标时所作的改建是不能完全解决上层精英和普通大众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的。展览馆目前是新古典主义,豪华宫殿形式,现代建筑(分别完成于1834年,1839年,2002年)的混合体,通过铁和玻璃的附属建筑来作为联接盒联系所有三种元素内部。在展览馆内部,参观者为体验这些转变必须走进一系列物理的符号的建筑学展示陈列的空间。在展馆扩建之前,参观者的足印集中在艺术历史类的领域,现在他们遇到了更加复杂的作品陈列,扩展的建筑架构拓宽了展览范围。(图4-129、图4-130)再如奥地利的格拉茨美术馆,入口处是1842年的老建筑改建的,已经融为新建筑的一部分,新旧结构体系的脱离,老建筑与新建筑形成的强烈反差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
图4-129 曼彻斯特市美术馆俯视
图4-130 加建的玻璃廊子
将历史建筑改建为当代博物馆的实例比比皆是,其中最成功的是巴黎的奥赛美术馆,原本它是一个废弃的火车站。同样的例子是汉堡火车站改建成的当代博物馆,举架巨大的空间结构,异于寻常美术馆的光线表现,成为了艺术品得天独厚的展示空间(图4-131)。意大利帕尔马市中心一组巨大而复杂的建筑群——della Pilotta府邸,经过对地区的详细深入的调研,被改造成拥有一条没有转折,一公里长的贯穿画廊(图4-132)。还有在业界得到很高评价的河边博物馆(River and Rowing Museum),大卫·齐帕菲尔德将木结构的谷仓型建筑用清水混凝土加固,架空走廊,脱胎换骨成一个新现代主义的博物馆(图4-133—图4-137)。
图4-131 火车站改建的奥赛博物馆
图4-132 della Pilotta中的艺术长廊
图4-133 河边博物馆入口
图4-134 架空走廊
图4-135 木材细部(www.xing528.com)
图4-136 外观
图4-137 展厅室内
再如里伯斯金德的丹麦犹太人博物馆,这座面积仅4 844平方英尺的博物馆由17世纪砖石建造的皇家船厂改造而成,为了与周围的皇家图书馆等老建筑相融合,其外观保持不变,内部以1943年丹麦人的戒律文字为创作灵感,形成了抽象折线造型的走廊和展示空间。(图4-138—图4-141)
图4-138 丹麦犹太人博物馆模型
图4-139 丹麦犹太人博物馆俯视
图4-140 没有一个直角的室内,建成效果
图4-141 平面
2004年落成的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艺术中心,建筑师达利·格尼克(Daly Genik)将1942年建造的一座用来检验飞机产品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混凝土风洞试验车间改造成了现在的艺术中心,它为不同年龄的5 000名半日制学生以及研究生艺术项目提供了空间。建筑师分析原有建筑并对其进行了整修,将室内重新粉刷并引入自然光线,同时重新设计了建筑的参观流线。面向街道的混凝土立面被雕刻出大面积的窗户,从而可以展现出内部的活动并在夜晚熠熠发光。入口庭院内倾斜的金属容器是商店,一个绘画工作室占据了面向首层大厅开敞的一处店面。天光从展览和会议高大的空间网架顶部倾斜而下,三面围绕着巨大挺拔的以前办公和机械用房被改造成工作室、教室和画室,这些彼此交织的空间向公共区域和平台开敞。建筑师将每一个角落都充分利用,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工业特色,同时也避免了任何禁闭感的产生。建筑南侧一部支撑在众多倾斜柱子上的金属楼梯将四层空间与屋顶花园相连接。屋顶有三个玻璃灯笼一样的多角天窗,它们将光线引入建筑内部的深处,同时在夜晚仿佛漂浮在屋顶之上的发光的华盖。聚碳酸酯的半透明玻璃材料内设有传感器,可以根据光线扩大或收缩内部的空气泡,从而调节射入室内的光线和热量。(图4-142、图4-143)
里尔艺术与工业博物馆(la Picino),于2001年10月21日开放,由前公共游泳池的改建而来。游泳池始建于1927年,1985年出于安全原因被关闭。博物馆保留了大部分原始设计,游泳池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与其他设施相应成趣。参观者还可以看到原先的淋浴间,艺术品陈列的一侧还保留着以前的游泳池。(图4-144、图4-145)
图4-142 混凝土风洞试验车间改建成的艺术中心外观
图4-143 室内展厅效果
名人故居也常常被改建成小型博物馆。例如戴高乐总统故居改建成的博物馆、毕加索故居博物馆、巴金故居博物馆等等。这些小型博物馆一般利用原有住宅的起居建筑空间,收藏了相关的照片和纪念品等,再现名人的生活状况,还可以和一些纪念馆联合,有特色地面向社会推出系列文化活动,成为特殊的教育场所。
图4-144 里尔艺术与工业博物馆外观
图4-145 室内展厅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