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小结

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小结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建筑中被较好整合的设计元素和其他空间,从布局的每个部分都易于达到。当博物馆日益走向开放的时候,愈加模糊和多样化的功能流线与运用自如的建筑空间标识一起,改变了传统线性和平面的空间布局,提升了展览的可达范围和建筑内各部分的使用比率,观众的参观体验过程亦更加自由化与个性化。

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小结

可以说,观众在博物馆里流动的方式是空间连接逻辑的成果。当人们通过景观节点或者空间轴线、展厅空间的时候,实质上是在阅读空间的线性扩展,受到建筑内每个元素与所有其他元素视觉距离的影响。在建筑中被较好整合的设计元素和其他空间,从布局的每个部分都易于达到。相比之下,设计中未被很好地整合的元素就成了隔离元素,远离观众,需要通过复杂的路线才能到达。

博物馆运营的过程中,也发现按年代或主题罗列知识的线性结构,对于规模庞大、展品数量众多的博物馆有明显的缺陷,易令观众产生疲劳感。同时单一的展陈空间结构已经不利于发挥博物馆的新功能。如前一小节所说,传统的博物馆中最具有引导性的元素,首先是连接主入口和展厅的中庭(大厅)和轴线,利用空间结构实现建筑意图,提供一个可定位的空间来接纳游客。其次通过穿透中庭的与展厅相连的长轴线引导主要的人流,但是建筑内上部楼层一般都会被隔离,路线结构于底层显得很清晰,但在上层的导向变得复杂和混乱。多数当代博物馆仍然沿用了这个传统的空间结构,同时为了克服存在的缺陷而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走向更加丰富和灵活的形式。原本展览中建筑的隔断现在常常由标识性的建筑元素或者建筑设备(如苏格兰博物馆和伯勒尔博物馆中庭里的露台、桥梁楼梯升降梯、孔洞、缝隙、屋顶的亮槽及建筑的历史片段)产生,它们打破了分层结构,促使展览空间走向了一体化,同时也带来了多维化、网络化的路径结构。当博物馆日益走向开放的时候,愈加模糊和多样化的功能流线与运用自如的建筑空间标识一起,改变了传统线性和平面的空间布局,提升了展览的可达范围和建筑内各部分的使用比率,观众的参观体验过程亦更加自由化与个性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