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在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意义

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在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意义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物馆建筑从古典走向现代,与博物馆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当时建筑领域的变革思潮是密不可分的。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认识上的差异,但是共识就是博物馆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它评估、界定和展示当代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文化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正是博物馆这种独特类型的建筑本身赋予了博物馆意义。[8]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于6年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世界最早开放的国家博物馆。

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在新博物馆学语境中的意义

从近代博物馆的建立和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博物馆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主题和旋律,博物馆的建筑形态也呈现出相应的特征。博物馆建筑从古典走向现代,与博物馆业自身的发展以及当时建筑领域的变革思潮是密不可分的。

20世纪上半叶是欧美的博物馆全面发展的时期。二战以后美国成了博物馆增长最快的地方,曾经一度出现了每天都有新博物馆诞生的令人惊奇的现象。从整个西方来看,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收藏品、展览活动和参观人次等统计数据标志着博物馆在西方进入了繁荣期。而这种繁荣是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中自然生成的,并非是短期内依靠政府和法规的强制力量或者庞大的人力物力的投资,它们是有生命地存在着。

如果把近代博物馆的发展历史大致划分为如前文所述的三个发展时期,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欧洲城市中博物馆的地位常常被比作教堂、神庙,但是事实上和博物馆差不多同时期诞生的其他种类的城市公共建筑却是监狱、火车站和百货商店。在真正意义上作为独立建筑类型的博物馆诞生不早于18世纪中期,和监狱差不多同时期,但是比火车站和百货商店早近一个世纪。和这些建筑相比,博物馆的建筑空间既有神圣感又具现代性。博物馆的建筑体系决定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参观条件,它不仅定义出展览的框架,而且直接影响参观者的体验。而博物馆的概念从一开始起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空间:顺应时代潮流的教育场所和反映人们理想的地方,展现艺术感染力的殿堂,以及表达国家权威的机构。博物馆的这几种功能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交织。卡罗尔·邓肯(Carol Duncan)和艾伦·瓦拉赫(alan wallach)首先定义博物馆为“文明礼仪”(civilizing ritual)的空间;后来托尼·贝内特(Tonny Bennett)认为博物馆是现有民族的纪律政治意志的工具。尽管存在各种各样的认识上的差异,但是共识就是博物馆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它评估、界定和展示当代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的文化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正是博物馆这种独特类型的建筑本身赋予了博物馆意义。

【注释】

[1]Alexander Mary,Museums in Mo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s,Alta Mira Press,1979,pp.6—7.

[2]张誉腾:《解读博物馆》,2000年,第24页。

[3]参见www.kunstmuseumbasel.ch/de。

[4]www.ashmus.ox.ac.uk。

[5]包遵彭:《中国博物馆史》,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64年,第1—14页。

[6]参见陈媛:《博物馆三论》,1995年,第16—26页。

[7]法国百科全书派,18世纪中后期,160多位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一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派的形成及其社会实践,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标志着法国的启蒙运动已经达到高潮。

[8]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于6年后,1759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世界最早开放的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里的大部分收藏品最初是汉斯夏隆爵士(Sir Hans Sloane)所有。夏隆原是一个医生,1687年担任阿贝玛公爵(The Duke of Albemarle)前往牙买加探险的随行医师,旅程中夏隆记录且采集牙买加的植物物种,回国后决心有系统地建立自然标本搜藏。1703年,夏隆继牛顿之后成为皇家学会院长;夏隆在1753年去世时,留下遗嘱,将其8万余件毕生的收藏品,出价2万英镑,留给他的两个女儿,并依序列出希望售出藏品的名单,首先是保留给英国国王。几经奔走斡旋,后来英国国会通过这个议案,靠发行彩券等办法筹钱买下了这批收藏与蒙太古邸(Montagu House)一建筑,同年6月英王正式批准在夏隆的收藏基础上,进一步搜购其他私人收藏和图书,以建立为全国国民所共享的大英博物馆。汉斯夏隆成为历代大收藏家的典范,他遗赠国家,成立公共博物馆,这也是现今世界上许多重要公共博物馆成形的主因。

[9]梵蒂冈博物馆位于意大利罗马圣彼得教堂北面,原是教皇宫廷,所收集的稀世文物和艺术珍品,堪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媲美。包括皮尔·克莱蒙提诺(Pio Clementino)博物馆、伊突利亚美术馆(Museo Gregoriano-Etrusco)、拉斐尔诸室、梵蒂冈画廊(The Vatican Pinacoteca)、西斯汀礼拜堂(Cappella Sistina)。

[10]George Dance the Younger,英国建筑师,伦敦的大量城市重建工作主持人,英国皇家艺术院的创办人之一。父亲老丹斯自1735~1768年在伦敦的建筑工程中任职,小丹斯是他最小的儿子。年轻时在其父的事务所,并有几年在意大利,受过正式的训练。1768年父亲去世,他继任父职担任伦敦市规划与建筑督办,不久设计出他的最著名的建筑纽盖特监狱——译自大英百科全书网络中文版。

[11]J.Lever,Catalogue of Drawings of George Dance the Younger(1741—1825)and George Dance the Elder(1695—1768),From the Collection of Sir John Soane's Museum(Soane Catalogue Series),Azimuth Editions,pp.73—78.

[12]3世纪时,十字拱和拱券平衡体系的成熟,把古罗马建筑又推进了一步。卡瑞卡拉浴场是其代表作之一。浴场总体为575×363米,中央是可供1 600人同时沐浴的主体建筑,周围是花园,最外一圈设置有商店,运动场,演讲厅以及与输水道相连的蓄水槽等。主体建筑为一个228×115.82米的对称建筑物,内设冷、温、热水浴三个部分,每个浴室之外都有更衣室等辅助性用房。结构是梁柱与拱券并用,并能按不同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形式。室内装饰华丽,并设有许多凹室与壁龛。建筑功能、结构与造型在此是统一的,并创造了动人的空间序列。

[13]内尔瓦广场建于公元97年,96年前后,位于奥古斯都广场南边,很狭长,有两排紧靠侧墙的柱廊,立面柱楣修饰丰富。该建筑群的正面还有一座供奉密涅瓦女神的庙宇。

[14]John Howard(1726—1790),英国监狱改革家,掀起刑罚改革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于1755年被关进法国监狱,以其亲身经历感受了监狱的黑暗和腐败。出狱返回英国后,致力于监狱改革,主张监狱应该是在人格心理上矫治改造罪犯、使之洗净犯罪特质的地方,而不是以非人待遇进行惩罚的地方。

[15]Jeremy Bentham(1748—1832),英国著名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家,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6]B.Bergdoll,Karl Friedrich Schinkel:An Architect for Prussia,New York:Rizzoli,1994,pp.16—17.

[17]Janet Marstine,New Museum Theory and Practice:An Introduction,Blackwell Publishing,2005,p.43.

[18]18世纪中期的建筑师开始追求宏伟巨大的建筑[又称为超现实异象(visionary)建筑]品位。许多罗马大奖得主从罗马寄回法国的设计常巨大到不可能实现,引起不少批评,然而这种崇尚巨大的风格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却被视为为人民争取自由权利的象征而得到一种正面价值。许多建筑师在此刻投入非常大型的公共建筑设计,这些设计多半只停留在纸上作业阶段并未被落实,其中最突出者为布雷(Etienne-Louis Boulle,1728—1799)。布雷推崇新古典主义建筑清晰、大胆的线条,其理论和设计图纸对后来者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设计图现在还躺在巴黎的国家图书馆里。布雷的建筑设计作品常被视为具有高度乌托邦性质,但在他巨大到技术性不可能实现的背后,潜藏了一个以进步概念为出发点的政治与社会视野。另一方面,布雷的建筑设计虽然使用的是接近古典主义的明净、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体,但在设计图上,建筑多半被置于有强烈光影变化的自然环境中,加上建筑的巨大尺度,带来一种崇高(sublime)美。笔者综合了大英百科全书在线等几个网站的简介暂译。

[19]Durand,Précis des lecons on Architecture,Getty research institute,2000,p.160.

[20]空间实体论起源于古希腊哲学,17世纪加入了背景化和几何化的特征,可以表述为:1.任何物体都在空间的某个位置上,其他任何物体都不与它同时共有这个位置,这个位置可由绝对参照系唯一给出;2.物质都消失了,绝对空间不会消失,它作为背景、框架和容器仍然存在,它是纯空间,完全是空的;3.任何物体都占据着绝对空间的一部分,绝对空间具有纯几何特征,可度量、三维、连续、均匀各向同性等,它的一部分也是刻度量的。场所是海德格尔为空间带来的新理解,他认为空间不能独立于个体的存在而存在,而是和主体和事物之间的认知关系密切相关。参见吴国盛:《希腊人的空间观念》,《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海德格尔,《筑·居·思》,《演讲与论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21]Leo von Klenze,德国最重要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师。在柏林从吉利(Friedrich Gilly)学习。1816年以后他的事业集中在慕尼黑,曾任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连一世和路德维希一世(Ludwig I)的宫廷建筑师。

[22]慕尼黑雕塑美术馆,建于1816年至1834年,建筑围绕中庭而建,雕塑陈列室依靠墙面上部的高窗采光,屋顶为拱顶。雕塑美术馆的立面采用古罗马神殿的正立面(7开间罗马爱奥尼克式)与实墙面对比的形式,据说灵感来自雅典卫城上的伊瑞克提翁神庙(或者说是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对称版)。

[23]Johann Gottfried Schadow(1764—1850),德国雕刻家。Ranch Thorvaldsen(1770—1844),丹麦杰出的新古典主义雕塑家。Antonio Canova(1757—1822),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刻的代表人物。

[24]巴伐利亚路德维希一世(Ludwig I)倡建慕尼黑博物馆群,包括雕塑博物馆(Glyptothek)、绘画博物馆(Pinakothek)等,开创贵族收藏给民间大众参观的风气,并在德意志地区传播开来。(www.xing528.com)

[25]这批珍贵的17、18世纪油画收藏原本是两位伦敦画商Bourgeois和Desenfans为波兰国王搜集的皇家收藏。但是波兰渐渐被强大的邻国瓜分,到1795年已经彻底瓦解。没有了买主后,Bourgeois和Desenfans将这批画作去芜存菁,又买入一些新的精品。由于很难将全部的作品脱手卖掉,所以他们决定找合适的机构安置这些油画,留给后世欣赏。当时国家画廊还没成立,所以Bourgeois和Desenfans原本想要将这些画捐给大英博物馆。但在法国大革命时代下,大英博物馆被视为封建而高傲的机构,所以他们终于决定将收藏捐给德威学院(Dulwich College),让这批精品在德威学院公开展览。

[26]1829年夏天Altes Museum开放时空无一物,与1999年Daniel Libeskind的柏林犹太博物馆,观众参观空无一物的建筑物,似乎建筑师有异曲同工之心。

[27]慕尼黑美术馆旧馆(Alte Pinakothek),1825年狂热的艺术爱好者路德维希一世(Ludwig I)继位。为将维特尔斯巴赫(Wittelsbacher)家族的艺术藏品公之于众,他聘请建筑师雷奥·冯·克棱茨(Leo von Klenze)设计建筑一座大型美术馆。自16世纪的威廉四世开藏画之先声,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诸王皆为艺术品的收藏不懈努力,到1826年美术馆举行奠基仪式时,已经大约收藏了8 000件绘画作品。1836年,这座具有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美术馆竣工,也就是现在的旧美术馆。慕尼黑美术馆旧馆与慕尼黑美术馆新馆(Neue Pinakothek)隔着特雷吉因路,都是州立美术馆,统称为慕尼黑美术馆。慕尼黑美术馆和慕尼黑现代艺术馆(Pinakothek der Moderne)相邻,构成了一个美术馆建筑群。

[28]英国国家美术馆位于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北侧,现在是国际著名的大型永久性绘画收藏地之一,主要收藏1250年到1900年间的西欧美术作品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现在是世界上最大型和最重要的人类历史文化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753年,馆内大部分藏品都由兼任医生和科学家的汉斯·斯隆爵士私人捐赠,1754年购买现址的蒙塔古大厦为馆址,1759年首次向公众开放。1823年英王乔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厦基址上修建了现在的古罗马式大厦,并捐赠了许多皇家藏品,成为今天的大英博物馆。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64年创建、1852年开放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俄罗斯大型艺术与文化历史博物馆,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新艾米尔塔什是这个庞大的建筑群中一员。其余建筑还包括:冬宫、小艾米尔塔什、旧艾米尔塔什以及可容纳500多观众的艾尔米塔什剧院
德累斯顿画廊(即古典绘画馆)位于茨维格尔宫(Zwinger)内。茨维格尔宫早在1831年就成为萨克森的国家美术馆。其后,还不断增设展厅及扩建宫殿规模。古典绘画馆由三位建筑大师以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所建。戈特弗里德·森帕在1847年动工,但在两年后就因为参与革命而逃离德累斯顿。他的工作由伯恩哈特·克吕格尔和卡尔·莫里茨·汉内尔接替,并在1855年完成。雕塑绘画由恩斯特·尤利乌斯·汉内尔和恩斯特·里彻尔设计。
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美国最早的艺术学院与博物馆,成立于1805年。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公顷。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坐落在维也纳环城大街旁边,与霍夫堡皇宫相对。19世纪下半叶,维也纳老城墙被拆除之后,就开始了博物馆的建造工作。1871—1891年间,两座辉煌的博物馆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两座博物馆之间是为纪念奥地利唯一的女皇帝——玛丽亚特蕾西亚而建的广场。如今,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全世界第四大艺术博物馆。这里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数百年来收集的欧洲珍品。卢本斯、伦勃朗、丢勒、拉菲尔、提香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使这座艺术博物馆的名声倍增。

[29]C.Duncan&A.Wallach,“The Universal Survey Museum”,Art History,3(1980),pp.448—469.

[30]Nikolaus Pevsner,A History of Building Typ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267.

[31]参见Alexander Mary,Museums in Mo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s,Alta Mira Press,1979,pp.28—29与何肇衢:《欧洲美术馆导览》,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7年,第110—115页。

[32]1909年南肯辛顿科学艺术博物馆的展藏被分置到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工艺博物馆与伦敦科学博物馆,正是在此之后,欧洲各国如布拉格、维也纳及其他各城市也都陆续发展出科学工艺博物馆,其中非常著名的包括首创的交互式展示和科学演示的德意志博物馆与美国工业界的密切合作、有丰硕成果的芝加哥科学与工艺博物馆。参见Alexander Mary,Museums in Mo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s,Alta Mira Press,1979,pp.65—66与何肇衢:《欧洲美术馆导览》,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108页。

[33]其中,美国自然史博物馆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自然生态博物馆;1907年,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率先使用导览人员协助参观者“see the beauty of their collection”,成为今日美国博物馆教育的始祖;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可说是可以与英、法、意各大美术馆匹敌的一座世界级美术馆。

[34]英国南肯辛顿博物馆是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的前身,创立于1852年。当时英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艾伯特亲王,领导策划万国工业博览会,获得空前的成功。博览会主办人雄心万丈,决定在伦敦南肯辛顿区兴建一博物馆,用来陈列购自博览会的优秀作品和当代名师的杰出设计。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刻意经营,成为装饰艺术的权威,对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美陆续成立的博物馆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35]可对比Tony Bennett,The Birth of the Museum,pp.50—54和Pevsner,A History of Building Types,p.167的插图。

[36]弗雷德里克·雷顿(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是19世纪末英国最有声望的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画家。曾参加过拉斐尔前派运动,但终因受古代艺术影响太深而走向学院派新古典主义的路上去。在担任维多利亚女王的“宫廷画师”期间,他为迎合上层趣味,弥补英国美术中匮乏的高雅、精炼趣味,画风日趋甜美、抒情,柔和的造型、饱满的色彩、细腻的刻画常使所描绘的形象具有欢愉、轻盈的气质。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18928.html。

[37]参见http://www.victorianweb.org/painting/leighton/drawings/6.html

[38]史密森尼博物馆是承袭英、法博物馆的做法,美国在新大陆中建立的国家博物馆城。由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遗赠捐款,根据美国国会法令于1846年创建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史密森尼机构是华盛顿所有大型公立博物馆的简称,全机构共有大小16座博物馆,共藏有1.37亿件藏品。其中在政府国会到华盛顿纪念碑之间,史密森尼机构共有10座博物馆分布其间,分别是国家画廊东画廊与西画廊、太空科学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贺胥宏现代美术馆、艺术与工业博物馆等。同时还是一个研究院,除了致力于公共教育、国家服务之外、还包括艺术、科学和历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出版。

[39]史坎森博物馆占地约30余公顷,还设有露天剧场、游乐场、动物园、餐厅等各种设施,以展示瑞典各地古老的民俗生活。

[40]The Colonial Williamsburg是知名的户外博物馆,它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贵的历史建筑修复计划,真实的建筑物依然是维持17世纪的模样,其他重新建构的建筑物也必须依照原有的建筑之位置来展现。威廉斯堡于1699年建立,曾经是大英帝国在北美最大、最富有,人口最多的殖民地首府直到1780年。在美国革命战争期间,州长杰弗逊担心脆弱的威廉斯堡挡不住英国军队的攻击而将维吉尼亚州政府西移到里奇蒙,联邦政府则北移到华盛顿,威廉斯堡因此在美国革命战争后就失去其重要的地位。在20世纪初,威廉斯堡仍是一个安静的小城。1907年当地牧师顾戴文博士(Dr.W.A.R.Goodwin)完成了修复具有历史价值的教堂后,他意识到修复和保存其他许多同样还存在的殖民地时代建筑的重要性。顾戴文于是开始寻找外界的支持以进行更大规模的修复工作。逐渐没落的威廉斯堡经过顾戴文博士从1926年起持续的努力,加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 Jr.)及他妻子Abby Aldrich Rockefeller的财务支持,不但恢复威廉斯堡殖民时代的原貌而且获得持续而完善的保存。在修复工程里,被重建的有威廉斯堡、詹姆斯镇与约克镇。这三城镇被称为弗吉尼亚历史三角。今天,威廉斯堡有保存最好的早期英国殖民地时代建筑群,是弗吉尼亚历史三角的核心,由殖民地大路与詹姆斯镇和约克镇相连。每年有上百万个买票访客的殖民地威廉斯堡是美国最为人知的活历史博物馆。不但让美国民众回忆独立建国的历史,也让美国早期的历史及社会生活场景重现再生。

[41]Tony Bennett,The Birth of the museum,p.36.

[42]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被称为结构主义的大师,后现代主义的主将。The Order of Things:An Archaeology of Human中文译本为《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132页。该书比较了18世纪和19世纪经济学、自然科学和语言学的发展。

[43]Tony Bennett,The Birth of the museum,p.39。原文为:the museum functions as a site in which the figure of“Man”is reassembled from his fragments.

[44]Francis Fowke,政府科学和艺术部门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他曾经监管1851年水晶宫的建造,并担任1855年巴黎世博会英国参展官员。

[45]Fowke的设计是一幢维多利亚式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充满了“以自然界之神奇展见上帝之荣耀”的自然神学感觉,圆拱形的窗子、有着繁复雕饰的柱子,总的来说看上去就像一个科学的教堂。Waterhouse对设计进行了许多实用方面的改进,例如增强照明、修改中央大厅的教堂式拱顶等。更重要的是,他把整个建筑由文艺复兴风格改为罗马风格,以大量动物和植物的形态作为雕饰,突出博物馆的主题。博物馆外部铺以蓝色和浅黄色的陶瓷,以抵御维多利亚时代污染严重的伦敦雾。仅作为一幢建筑,它已经很值得一看了,是伦敦市的一大风景,在这方面,旁边的科学博物馆和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就逊色了一筹。

[46]转引自Philip Kasinitz收录文集Metropolis:Centre and Symbol of Our Times(Main Trends of the Modern World),Palgrave Macmillan,1994,p.22。Lewis Mumford 1938年在The Culture of Cities一书中写的,原文为:Layer upon layer,past time preserve themselves in the city until life itself is finally threatened with suffocation:then,in sheer defense,modern man invents the museum.

[47]Clarence Stein(1882—1975),美国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专家,“花园城市”运动在美国最主要的倡导者之一。

[48]Helen Searing,New American Art Museums,New York: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Berkl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4,pp.47—48.

[49]20世纪30年代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搬到了53街,是菲利普·顾戴文(Philip Goodwin)和爱德华·斯通(Edward Stone)设计的东翼,到后来50年代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设计与扩建了小花园。80年代西萨·佩里(Cesar Pelli)的改扩建,直到1997年日本人谷口吉生(Yoshio Taniguchi)在国际竞赛中获胜取得设计当代新馆的任务。

[50]1976年美国《艺术论坛》(Artforum)杂志发表了艺评家布莱恩·欧多赫堤(Brian O'Doherty)名为《白色立方:画廊空间的意识形态》(The Ideology of the Gallery Space)的文章,首次提出了White Cube(白色立方)的概念,阐释了作为意识形态空间的展厅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

[51]转引自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