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伦斯·施泰因绘制了一套详细的建筑方案来表现明日博物馆的愿景。[48]尽管没有建成,设计还是凸显了两个重要问题。
首先在建筑风格上它超越了古典神庙的型制,明日博物馆面向当时最新的建筑学方向——摩天楼。一个中心塔占据了大尺度平面的核心,四周环绕七层展厅。这种聚集的阶梯式的建筑空间赋予了建筑庄严的哥特式教堂的感觉。底层平面图借鉴了几个早期博物馆的布置方式(杜兰德的中央圆形大厅和嵌在展厅内的希腊十字的经典布局),平面布局中周围的八翼空间自中央辐射开来。这种由一个中央空间控制,并且在其中灵活布置若干辐射翼空间的形式显然是受到了早期监狱建筑的空间形式的影响。(图2-19—图2-21)
图2-19 (一)施泰因的明日博物馆平面图
(www.xing528.com)
图2-19 (二)剖面
图2-19 (三)外观示意草图
其次,除了这种衍生的空间组合方式,施泰因的设计包含一个重要的创新。展厅分成对一般观众的空间以及储藏藏品和研究藏品的空间。虽然这种分工的可行性研究并不是首次出现(例如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安排),但是施泰因的设计第一次清楚地区分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要。博物馆在大众化的同时,观众也不再被视为同层次的、理想状态的、有着类似程度的知识和相同兴趣的人群。施泰因在博物馆的中心放入信息区域,因为一般来说观众最有可能留在接近中心的区域,并且从这里走向辐射的展厅。在这些辐射排列的展厅中是安排好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展览。沿着建筑主体周边的八角空间则是针对专业观众的收藏品展厅。在这个设计中,建筑师提供了充足的展示空间,不再满足于像之前的博物馆建筑那样,沿着一个专业路线穿行在单一序列的展厅,依次展示艺术品的历史。施泰因以大教堂式的摩天大楼博物馆回应了如何适应大规模收藏的问题,还对如何安排展厅以同时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做出了解答,同时所采用的建筑形式使博物馆建筑的象征性有增无减,巧妙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