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尤其是工业革命后,在欧洲诞生了许多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百科全书派[7]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化运动对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建成了国家的或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博物馆,如爱尔兰国家博物馆(1731)、丹麦哥本哈根国立美术馆(1760)、俄国艾尔塔什艺术馆(1764)、西班牙国立博物馆(1777),其中1753年开放的大英博物馆更是私人典藏遗赠国家的典范。[8]影响较大的还有罗马梵蒂冈的卡比多莱因博物馆(Capitoline Museum)(1734)、皮尔·克莱蒙提诺(Pio Clementino)博物馆(1772)、以美第奇家族的收藏为基础建成的意大利乌菲齐(Uffizi Gallery)美术馆(1743)(图),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1748),罗马的克里门博物馆(Musei del Pio-Clementina)(1772),维也纳的香布伦宫(Schloss Belvedere)(1781)等,均陆续开放给大众参观。在欧洲的影响下,博物馆在北美也开始起步。1773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城建成第一座以介绍本州自然历史为主的公共博物馆,带动了美国博物馆的发展。1793年巴黎卢浮宫(Louvre)向社会开放,标志着博物馆社会化的新阶段。从法国国王居住的宫殿到全民共有的共和国博物馆,它带动了原属皇室专有的宫殿和收藏的对外开放,如西班牙的普拉多宫(prado palace),梵蒂冈博物馆[9]等。在法国,大型、公共、综合性和具有教育功能的博物馆是政治和行政改革的直接成果,博物馆也是拿破仑从其占领的国家撤退后在当地存留下来的少数机构之一。其实后来世界上大多数艺术博物馆都是被这种由市民的、文化的和行政管理上的价值观念所组成的构想所指引。在19世纪出现的、使这些观念得以实现的国家收藏品的范例有伦敦的国家画廊(1824年)、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家画廊(1856年)、东京的国家美术馆(1872年)和渥太华的加拿大国家画廊(1880年)。
事实上由于15世纪到18世纪,许多大收藏家都是贵族与王室成员,因此各国皇室与宫殿自然就是最大的收藏家与藏品陈列室。此时无论建筑物或文献资料,都形成了一种对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各种不熟悉的物品的学术性关注。自然界的标本,人工制品,从海外的发现之旅中带回来的,或者是在本土考察发现的,这些收集起来成为藏品的东西被称为Wunderkammern,cabinets decuriosité或“奇珍宝物”。博物馆成为一种经验知识的框架,使学者们的成果能汇集起来,对排列混乱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18世纪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回顾一下这些博物馆的建立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当时博物馆建立的两种模式:
第一,私人收藏家捐物,政府提供场所,合力建成一座博物馆。(www.xing528.com)
第二,政府收归王室、皇室的藏品,建成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