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对于这一时代赋予的新任务,需要通过激励的手段促使高校学工部门引起足够重视,除过做好基础性工作之外,将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同时,相对于学生工作中的事务性工作来说,红色文化教育难以通过数量来考核实施的效果,需要通过构建激励机制促进教育者将工作做实做细。
(一)激励机制构建的原则
1.坚持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指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具有意义特性的人,客体是进入人的活动领域,成为人的活动对象的事物。主体和客体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客体是被动的消极的,而主体是能动的、积极的、创造的。这种能动的、积极的、创造的特征即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自为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红色故事育人的主体具有“双主体”的特征,从施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从自我教育的角度看,大学生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因此,只有调动施教者与受教者双方的积极性,发挥各自的主体性作用,红色故事育人的目标才能实现。所以构建红色故事育人的激励机制仅靠调动各级机构中教师的积极性、自为性是不行的,还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育人团队的独立自主性,构建教师和学生双向激励的激励机制。
2.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奖励着眼于受激励者的物质诉求,通过现金或者具有货币价值的奖品刺激其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和细致,不断提升工作质量;精神激励则着眼于受激励者的精神诉求,通过各种提升个人名誉或价值认同的措施给予精神上高度的认可和鼓励,从而影响受激励者心理变化,实现其在工作上的主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借鉴企业管理的激励原则,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真正实现“名利双收”。马克思也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基础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它对于激发人们的行为具有强烈的作用,对人的激励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构建激励机制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精神激励的作用,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适当的物质利益是调动红色故事育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3.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
短期激励强调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激励措施使受激励者增长工作动力、提升工作热情,从而将主要精力花在某项工作上;长期激励则是通过激励措施使受激励者在较长的时期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高度认同与偏爱,从而建立强烈的工作归属感和职业信仰,最终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毕生追求的事业来做。红色故事育人是一个久久为功的“慢活”“细活”,既需要通过短期激励的举措让受激励者消除抱怨情绪或排斥心理,同时又要通过长期激励的举措让受激励者在工作中逐渐体现价值,从而建立稳定的工作信念和职业信仰。
4.集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
集体激励即通过集体或小组成员的团体激励,培养团体精神,促进提高整体效率。但在集体激励的前提下必须使集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掌握适时适度的原则。红色故事育人既要重视对单位的激励,促进育人团队的形成;又要重视对个人的激励,发挥先进分子的榜样示范作用。
5.表扬激励与批评激励相结合(www.xing528.com)
表扬和批评都是一种激励。表扬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实事求是的肯定,从而正面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批评则是限制和纠正某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言行,从而激励对方知错就改,奋发向上。实践表明,只表扬不批评,思想政治工作会缺乏灵活性;只批评不表扬,则易使人产生压抑感,处处如履薄冰、事事手足无措。只有表扬激励和批评激励相结合,才能不断增强人们的是非观、荣辱观。红色故事育人既要对在工作中表现积极、成绩显著的成员给予高度肯定并给予表彰或奖励,又要对在工作中消极懈怠、玩忽职守的工作者给予批评,甚至是问责。
(二)建立红色故事育人的激励机制
1.建立经费激励体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坚实的经费保障,红色故事育人工作难以开展,但是按照传统的经费划拨方式也难以起到物质激励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常规经费+项目经费”相结合的经费激励体系。即首先学校每年给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划拨红色故事育人常规经费,但不能过多,只满足用以维持常规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再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单独设立红色故事育人项目专项经费,这笔经费不按照部门和院系平均分配,而是由各院系和各部门进行申报获得,哪个院系和部门申报获批的项目越多,便获得的经费就越多,这样既有利于红色故事育人工作的考核,又是一种物质激励的手段。如:学校每年设立红色故事育人工作精品项目若干项,每个项目根据项目实施难度给予1000—50000 元不等的经费。由各院系、各部门申请,学校组织专家结合前期工作基础、实施计划等情况进行评审,评审获批后先获得经费70%,项目结束后进行成果验收,验收合格获得经费100%。
2.建立精神激励机制
精神激励主要是通过增加荣誉、树立典型、评优先进、给予发展机会等手段对受激励者进行肯定和赞赏,使其具有强烈的价值存在感,从而促进其内生动力的产生。红色故事育人中对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都须进行精神激励。对于教师的激励,每年要评选出红色故事先进个人并与年度考核、优秀教师评选相挂钩,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定期宣传个人优秀做法,利用各种会议进行推广交流,通过赋予强烈的荣誉感促进其继续创新;给予工作做得好的教师更多的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对育人实效好、学生评价高的部门,评选年度先进工作组织,选树典型培养案例。对于学生的激励,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工作,充分信任、理解和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对学生的工作多鼓励、多赞扬,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始终是受到老师肯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对于在红色故事育人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同学,要及时通过通报表扬、颁发荣誉证书、大会表彰等形式激发其荣誉感、积极性;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活动的仪式感,让更多同学在众多仪式中自尊心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凸显,从而产生强烈的工作荣誉感;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在评优入党、奖助学金评选上给予倾斜,对于做出突出成绩的同学可组织其外出学习、考察、研学等作为对其工作成绩的肯定和奖励。
3.建立“创先争优”动态激励机制
一是定期开展“创先争优”竞赛活动,通过工作竞赛激励各院系、各单位的集体和个人比、学、赶、超。如开展红色故事类课程教学竞赛活动、网络文化作品创作大赛、红色故事宣讲比赛等活动。二是进行动态评比。如,每个月对各院系、各部门开展的红色故事育人工作的情况进行评比并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进行表扬,鼓励排名靠后的部门和院系总结经验,迎头赶上。三是根据红色故事育人年终专项工作考核情况,设立“创先进位”奖并评比出“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将红色故事育人“创先争优”评选与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制度挂钩,推动集体和个人争创先进。
【注释】
[1]王萍、孙建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与机制》,《知与行》2018 年第1 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