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色故事的先进性有助于提高共青团工作的主导性
“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是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三大职能。2018 年7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新当选的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做青年工作,联系、覆盖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服务好、引导好”“共青团要做好青年思想引导工作,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只有思想上精神上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是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2]由此可见,新时代的共青团工作,引领凝聚是目的,组织动员是基础,联系服务是前提,其中思想引领工作是青团工作的首要职责和主责主业,应贯穿于团的其他工作的各个方面。而当前部分高校的共青团工作并没有抓住思想引领这个根本任务,没有将思想引领作为共青团一切工作的统领,认为团的工作无外乎就是搞搞校园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指导创新创业等。其实,这些具体的工作最终目的为了引领青年、凝聚青年,不能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活动而活动,从而弱化共青团工作的主导性,忽视或忘记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使命。同时,在当前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利益化的影响下,部分青年不仅过分注重强调个人在集体、社会中的价值和认可度,强调个性的张扬,而且也在消费主义和“快餐文化”的影响下,还存在着信仰缺失、价值扭曲、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国外反华势力也不断鼓吹历史虚无主义,以解构历史的名义竭尽丑化之事,企图通过丑化历史,否定红色人物的先进事迹,混淆视听,以达到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的目的。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和形势,思想引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高校共青团组织一定要将对青年人的思想价值引领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任务。青年是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也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
红色故事所宣扬的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与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相统一的,它是无产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符合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的,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红色故事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和品格,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能够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正能量,发挥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和功能。红色故事的这些先进性特征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时代要求非常契合,有利于提高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导性。红色故事作为党领导人民群众奋起抗争和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历史记录,它最直接的价值就是时刻提醒我们,要牢记“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将红色故事中党带领人民争取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革命先辈艰苦抗战的英雄事迹,以及新时代楷模鞠躬尽瘁的先进事迹作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以共青团工作为主阵地,引导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4]红色文化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近代以来孕育产生的先进文化并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红色故事是这种文化的承载体,因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体,应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在青年团员的内心深处深植“红色基因”,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家国情怀,增强爱国意识。高校共青团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要不断提高对红色故事育人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断挖掘红色故事资源并创造性地转化为教育资源,利用红色故事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发挥红色故事育人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引导、激励的作用,凝聚青年力量,培育红色传人。
(二)红色故事的丰富性为共青团工作提供优质教育内容(www.xing528.com)
红色故事是红色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任何形式的红色资源都可以挖掘出红色故事,因此,红色资源的丰富性决定了红色故事的丰富性。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主流思想意识及物质文化遗产”[5],它应该包括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是这段时期形成的所有红色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总体上来说,红色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呈现出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信息层面的形态。从精神层面而言,它包括了中国在革命历史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追求和信仰的集中体现,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在这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谱系,以及延伸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特区精神等,是红色精神的时代化发展。在这些精神的后面,都蕴含的是丰富的红色故事。讲述着不同时期反映革命精神的红色故事,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红色艺术经典是红色文化的又一重要类型,其虽然不是红色故事但内容本身就反映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如:长篇小说《保卫延安》《红岩》《红日》《日出东方》《血色黎明》《林海雪原》《红旗谱》等,影视剧《亮剑》《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无不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军民为实现民族独立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这些红色经典也是高校共青团利用红色故事育人的素材来源,尤其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大力挖掘红色经典中的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改变成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作品,打造红色经典剧目,激励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从物质层面而言,红色资源包括了革命历史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形成的革命遗址、故居、纪念馆、纪念碑、烈士陵园等,这些革命纪念地遍布于全国,既是共青团工作开展红色故事育人体验活动的实践基地,也是讲述红色故事的素材来源基地。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红色物质资源,挖掘物质资源背后的故事开展红色故事育人活动。信息形态的红色资源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文字或图片信息,通过这些文字或图片信息能够生动地反映出某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者政治事件,也能够体现出某些历史人物的思想或生活轨迹,例如历史图片、信函、文件、标语、手迹等等。这些信息形态的红色资源背后也能挖掘出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总之,无论何种形态的红色资源都可以作为红色故事育人的教育载体,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内容。
(三)红色故事的具象性符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及需求
姚海林在《学习心理学》中指出:“青少年更倾向于模仿受到社会普遍赞赏的先进人物和有声望、有专长、有能力的人及其行为。模仿往往是主体发自内心的、自愿主动的甚至是无意识的而非强制性的动机和行为,并伴随着情绪体验。”[6]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改善自我、超越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强烈的心理需求。红色故事资源是一种具象性的教育资源,红色故事中的革命历史人物反映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作风和人格魅力,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具有具象性;红色故事中的革命历史事件完整地呈现了一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反映着这一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价值观念等,具有场景感,也是对历史的具象性表达,因此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在红色故事里,不论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革命伟人,还是方志敏、董存瑞、刘胡兰、叶挺等革命先烈,抑或是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南仁东等时代楷模,他们作为青年大学生的学习榜样,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的形象激励、行为激励和精神激励的作用。红色故事的这种具象性符合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及需求,高校就要有意识地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引领大学生有意识地建立起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使得文化育人工作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高度评价“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他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我为什么对焦裕禄那么一往情深?就是因为我在上初中一年级时,当时宣传焦裕禄的事迹,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7]青年习近平在思政课上之所以能够受到震撼,正是红色故事焦裕禄中具象化的形象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了深深的烙印,激励着总书记在从政之初就将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作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学者指出,红色故事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提炼。它提倡的是爱党爱国、服务群众、崇尚科学、勤俭节约、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先进思想和价值理念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国家建设、为社会稳定、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红色故事具象化特征的教育力量,高校共青团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需求,充分发挥红色故事具象化的显著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红色故事育人实现人格化、形象化,从而取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