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红色故事课程开发及设计

高校红色故事课程开发及设计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红色故事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红色故事课程是高校利用红色故事育人的主要途径,是红色故事资源转化过程中红色故事最为主要的呈现形式。因此,要更好地利用红色故事育人,必须重视红色故事课程的开发建设。本文认为辅导员是红色故事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其次是红色故事课程怎样开发的问题。红色故事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案的形成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案的撰写。

高校红色故事课程开发及设计

红色故事的呈现是指红色故事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的表现形式,即以什么样形式的教育成果开展红色故事育人。利用红色故事育人必须借助某种教育教学的形式,创新育人载体形式,才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个工作载体更好地融合,否则红色故事育人的形式就会单一化,不能充分发挥红色故事的育人价值。红色故事具有价值的延拓性,其既可以作为课程教育的素材,也可以打造成红色文化课程;既可以通过课程教学的形式展现,也可以转化成网络思政作品和红色故事剧目。因此,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思考,我们可以将红色故事的呈现形式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素材

课程教学素材是红色故事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形式。红色故事与思政课教学在内容要求和目标任务上与思政课教学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红色故事在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教学感染力、创新思政课教学手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总之,红色故事是思政课教学的优质教学资源。但问题的关键是红色故事怎样才能融入?以什么样的形式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关于这个问题,许多学者提出的融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思政课教学中某章节中设立专题讲授红色故事;二是以实践教学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三是在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讲述红色故事。本文认为这三种融入的方式都不符合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更关键的是采用这三种融入方式并没有将红色故事与思政课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并且存在形式化和表面化的问题。而红色故事要想与思政课教学实现真正融合,只有将红色故事作为课程教学素材融入课程讲述的全过程才算真正实现了融合。理由有三:一是思政课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太多会挤占思政课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思政课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穿插红色故事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但不能以专题教学、现场教学完全替代思政课本身的内容,专题课、现场课只能是思政课的辅助形式。二是专题课、现场课,包括课前故事微课与思政课教学内容虽具有一定联系,但总体上是割裂的,现场课、专题课讲述的内容并不能对思政课全部教学起到帮助理解和消化的作用,对思政课本身的质量提升不具有太大作用。三是专题课、现场课、课前微课并未结合思政课中的理论来讲,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原因的分析,红色故事要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仅靠开辟专题课、现场课、课前微课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地融入必须是将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的全部章节内容,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而要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红色故事只能起到提供教学素材的作用。所以,讲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途径,就是要在对红色故事挖掘、甄选、重构的基础上,开发和制作大量的与教材内容相配套的红色故事素材,并且教师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故事素材来进行教育,善于用红色故事素材来说理论、讲道理,把大道理、抽象理论用红色故事来进行阐释,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理论,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红色故事素材不是现成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平时就注重挖掘、转化和积累,并且最好将故事内化到头脑中或制作成教学素材,才能够方便应用。

(二)红色故事课程

所谓“红色故事课程”是指教育者挖掘、利用红色故事资源,在进行故事重构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种教育场景中的教育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将红色故事开发成讲述红色故事的课程,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故事课程与思政课的本质区别在于没有文本教材可依靠,需要教学者在挖掘、甄选、重构红色故事的过程中形成。红色故事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一是可以作为思政课教学中实践教学和专题教学的课程;二是可以作为思政选修课单独设立;三是可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党课、团课,青马工程培训,学生骨干培训的主干课程;四是可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因红色故事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红色故事课程是高校利用红色故事育人的主要途径,是红色故事资源转化过程中红色故事最为主要的呈现形式。红色故事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但目前许多高校并不重视此类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这也正是当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落不实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更好地利用红色故事育人,必须重视红色故事课程的开发建设。要解决红色故事课程开发建设的问题,探讨并明确红色故事课程由谁来开发、怎样开发是两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首先是红色故事课程由谁来开发的问题。本文认为辅导员是红色故事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一般观念认为,红色故事课程应该由思政课教师来开发,只有思政课教师才有开发和讲述红色故事课程的能力,辅导员不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但本文认为,思政课教师虽有开发和讲授红色故事课程的能力,但思政课教师有思政课教师的任务,面对科研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发额外的红色故事课程,最主要的是红色故事课程虽然可以作为思政课专题教学、实践教学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在大学生日常教育中的主题教育、党课团课、学生骨干培训等工作场域中应用,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就理应成为红色故事课程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辅导员具有开发讲授课程的职责和条件。2017 年新修订的教育部43 号令《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中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为辅导员工作的首要职责,明确要求辅导员要开展对大学生的理论宣讲,而红色故事课程是辅导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宣讲的主渠道和有效载体,因此,辅导员有义务有责任开发红色故事课程。再次,红色故事课程无须太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辅导员虽然理论水平不高,但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优势,又熟知学生话语体系,具备红色文化课程的讲授能力。

其次是红色故事课程怎样开发的问题。红色故事课程的开发需要经过前文所述的故事搜集、甄选、重构三个阶段作为基础,同时还要经过教学设计将红色故事转化成红色故事课程。红色故事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案的形成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案的撰写。因为红色故事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文本教材类课程,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参考,文本教材类课程在备课的时候只需要根据教材文本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就可以了,而红色故事课程没有教材,需要从浩瀚复杂的红色文化中通过搜集、甄选、研究提炼出教学内容。如何进行红色故事课程的教学设计?一是课程的目标和主题一定要突出,课程的主题应突出育人的指向性,即运用什么内容说明什么道理,正文部分的内容都要紧扣主题,理论升华部分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说理性分析。二是教学的结构设计要巧妙。一般可以采用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解读式的结构,即根据主题提出几个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讲解式的解读。比如《南泥湾精神与艰苦奋斗》,可以从南泥湾精神产生的背景、形成过程、当代启示三个问题入手逐一进行论述形成讲稿。还有一种是叙事式的结构,即根据主题以时间和事件发展为顺序先进行历史叙事,后进行理论解读。如《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及青年成长观》,可以先叙述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成长历程,再从成长故事中提炼出理论分析。这两种结构,前者是由深入浅,后者是由浅入深,没有好坏之分,前者适合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后者适合对历史人物的讲述。三是故事的情节设计要感人。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围绕育人的主题,挑选最感人的情节层层递进说明某个方面的道理。因为故事的情节往往是分散的,需要将一个个感人的情节组合起来,通过层层递进,才能形成合力去打动人、触动人。四是教学设计要有理论升华。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在每个情节叙述完之后,以几句精辟、有力的评述性话语来点明主题,就能使学生获得触动。如果采用的是叙事式的结构,则要在最后的理论升华部分下足功夫,分层次进行简练、准确、有力的理论性评述,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4]

(三)网络文化作品

红色故事转化教育教学成果的第三种呈现形式就是红色故事网络思政文化作品。红色故事的微型化、生动性等优点和静态性、久远性等缺点决定了必须将其转化成红色网络文化作品,才能发挥在网络空间的渗透教育作用。如果不进行转化,只是简单地将红色故事照搬照抄到网络平台上,不仅学生不会看,推送的太多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当前许多自媒体和网络思政平台所传播的红色故事大多都是将红色故事直接拿来搬到网上,为宣传而宣传,未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的要求进行资源转化,将其打造成网络思政作品,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不仅不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没有教育价值。单纯的红色故事没有直观叙事功能,内容平实、可视性差、时空限制大,难以生动、深入地传达出内蕴其中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思想,只有通过现代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制作手段,将红色故事打造成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网络文化作品,才能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红色故事经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易让人感觉灌输性太强,或遥不可及,或空洞无物,需要将“高大上”的故事说教转变为生活化的具有微情境、微画面的网络文化作品,才能增强红色故事的体验性和启发性。红色故事网络文化作品短小精悍、鲜活快捷、吸引力强,更能适应大学生快餐化、实时化、形象化的阅读习惯。红色故事网络文化作品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这种以交互式为特征的微传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同时通过转发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数据,及时把握学生的喜好,及时对作品的创作做出调整。但问题是红色故事网络文化作品对开发者的网络技术、政治素质、文字能力等方面要求较高,且好的红色故事网络文化作品制作成本很高,经费难以保障。要解决这个问题,从学校的层面讲,要加大对红色文化作品创作的资金支持,加强对网络思政平台建设经费的支持,适当允许思政平台通过商业运作模式多渠道筹措经费。从研发队伍的角度讲,要组建学生运营团队,将懂技术、能创新,懂运营的学生组织到学生组织中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更多学生喜欢的文化产品,同时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甄选有价值的红色故事,帮助学生提升网络文化作品的思想性和教育主导性。

(四)红色文化活动(www.xing528.com)

红色文化活动是通过情景模拟、亲身体验和直接感悟来实现对红色故事资源转化的一种呈现形式,即通过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将红色故事呈现给大学生。这种呈现形式是一种隐形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环境中,通过自发学习,亲身体验,自觉了解、认知、感悟红色故事,从而内化红色故事中蕴含的价值理念。红色文化活动是我们在大学生日常教育中进行红色故事育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呈现形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以主题教育讲述红色故事。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很多,如升国旗活动,主题党日、团日活动,重大节日纪念活动,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的各类教育活动,在这些主题活动中,都可以讲述红色故事,通过讲述红色故事来深化活动的主题。二是以社会实践体验红色故事。红色故事的分布非常广泛,各高校所在的区域或多或少都存在红色革命的遗迹,在这些遗迹中都留下了革命先辈和开拓者的深深印记,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故事,这些地方红色故事对学生来说是高校开展红色故事育人最为亲切的资源,所以,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将这些故事呈现出来,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中发挥作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寻访红色故事,体验红色故事,沿着革命先辈当年的足迹,模拟当时的生活、战斗、工作场景,唤起大学生对革命先烈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怀念。三是开展红色故事类校园文化活动。我们可以在红色故事发生的纪念日,组织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活动,征文活动,举办红色故事专题展览,观看红色经典电影,举办红色主题摄影展,组建红色作品读书沙龙等。这种红色故事类活动,是对红色故事资源的直接转化,运用比较便捷,成本较小,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大学生内化了红色故事的价值理念。

(五)红色故事艺术剧目

以艺术剧目来呈现红色故事是大学生最为欢迎的一种形式,缺点是制作难度大,耗资多,耗时长,可一旦打造成功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广泛而深刻,同时,红色剧目具有很强的价值延拓性,打造一个精品,可以进行跨校巡演,实现资源共享。因此,红色故事剧目也是值得投入的一种红色故事资源转化的呈现形式。以艺术剧目呈现红色故事,前提是要选择情境性强,具有一定情感穿透力的故事进行打造。具体有三个层次的打造:一是在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中穿插红色故事剧目。如元旦晚会、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中,指导学生编排红色剧目,不断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艺术节目,在满足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二是以创作、改编红色故事经典来传播红色故事。比如,红色歌曲背后蕴含着红色故事,传播着革命真理,可以将故事讲述和歌曲演唱相结合创作舞台剧、舞剧、话剧、微电影等。三是集全校之力打造红色故事经典剧目。如延安大学将《平凡的世界》里的故事和《路遥传》的故事相融合打造了大型话剧《路遥的世界》,走进省内外高校演出,取得良好效果;井冈山大学打造大型舞蹈史诗《井冈山》;同济大学编排了大型红色歌剧江姐》;牡丹江师范学院编排了大型歌舞音乐剧《永不磨灭的信念》;上饶师范学院编排了主题晚会《可爱的中国》,嘉兴学院创编了红色话剧《初心》等等,这些红色故事经典剧目在校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为红色故事转化为红色剧目做出了样板。

【注释】

[1]朱小理:《 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南昌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286 页。

[3]肖灵:《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4]李生策:《高校辅导员推进红色文化课程建设探析》,《高校辅导员》2020 年第2 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