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讲述红色故事的重点与落脚点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讲述红色故事的重点与落脚点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讲述是红色故事育人中通用的方法,红色故事育人活动大多都需要通过讲述的形式来进行教育。首先是把握红色故事讲述的内容重点。因此,要将讲道理、讲精神作为红色故事育人的落脚点,坚持“事”“理”结合的原则,讲清楚每个故事、每个情节中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号召学生自觉践行这样的革命精神。

高校红色故事育人的理论与实践:讲述红色故事的重点与落脚点

讲述是红色故事育人中通用的方法,红色故事育人活动大多都需要通过讲述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所以,红色故事的讲述是红色故事资源转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再有价值的红色故事如果掌握不了讲述的重点和技巧,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要讲好红色故事要首先搞清楚讲什么、怎么讲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讲什么”指的是讲好红色故事应把握的内容重点,“怎么讲”指的是讲好红色故事应把握的讲述技巧,这两者的关系是“道”和“术”的关系,缺一不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首先是把握红色故事讲述的内容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揭示了讲好红色故事应把握的基本规律,要将事实、情境、情感、道理相互结合,通过“故事寓意道理”和“道理渗透故事”的方式把故事讲生动,把道理讲明白,从而达到以史服人、以情感人、以理化人的效果。因此,要讲好红色故事,在内容上重点是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讲史实、讲事实,确保故事具有真实性。一提起“红色故事”,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误解,就是将红色故事理解或归纳为“脸谱化”“高大全”的革命英雄故事。其实,红色故事不仅有人们所熟知的荣载史册、彪炳千秋的革命英雄故事,也有发生在普通民众身上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红色故事不仅有光辉的、反映胜利喜悦的故事,也有悲壮的、反映革命遭受失败的故事。红色故事的人物并非都是崇高而神圣的,他们也有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所以,在讲红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历史,以史实为依据,不违背事实真相,不凭借主观臆测,任何夸大事实、断章取义、过度拔高的讲法,都不能使人信服,取得良好效果。二是讲细节、讲情节,确保故事具有情感性。讲红色故事不仅要以史服人,还需要以情动人,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在内容上就是要重点丰富故事的情节和细节,以丰富的情感细节和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去增强故事的吸引力。故事情节有着增强故事感染力、激发受众情感共鸣的强大张力,而人物情感的变化则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要加强对故事情节的渲染,在真情实感中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细节最容易打动人心,讲述红色故事,不是只进行宏大叙事的生硬说教,而是立足于故事细节进行刻画,以微观细节承载宏大叙事。例如在讲述“半床棉被”等经典故事时,可以着重刻画军民鱼水情这一细节,从而表现出共产党人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群体形象。三是讲精神、讲道理,确保故事具有启发性。红色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讲述红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故事启发大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产生心理斗争,最终明白和认同故事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念,从而自觉地成长为具有红色精神特质的人。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条件下的今天,学生的这种政治认同和价值选择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需要在红色故事育人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引导。所以,如果只讲故事,不讲道理和精神,这样的故事育人就缺乏了主导性,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要将讲道理、讲精神作为红色故事育人的落脚点,坚持“事”“理”结合的原则,讲清楚每个故事、每个情节中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号召学生自觉践行这样的革命精神。坚持“事”“理”结合就是从故事中分析道理,在道理中渗透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讲,主要表现在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所以讲道理、讲精神,就是从每个故事或每个情节中去分析、揭示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立场、观点,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或者是在讲述精神的过程中,用鲜活的故事进行论证和说明。通过讲故事又讲道理,讲道理又有故事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达到政党认同、政治认同、价值认同。(www.xing528.com)

其次是把握故事讲述的技巧。对于生活和平年代的大学生而言,红色故事具有一定的距离感,他们很难体会到革命战争时期斗争的残酷性,很难想象先辈们所经历的艰苦卓绝的岁月,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人生价值的感悟和缅怀也更多停留在书本和教材的文字描述上。为了真正使红色故事发挥出育人的实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注重讲述的技巧,要不断挖掘清新内容,迎合学生思想、创新表现形式,转变语言风格。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讲“背后”故事,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要想讲好红色故事,不应只是单纯地讲解故事的人物特点、性格特征,更应对红色故事的历史渊源、历史事件以及整个事件对现在未来的影响进行深入性的研究,探寻历史密码,这样才能挖掘出故事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情怀,确保能够让人们感同身受。譬如讲述革命先辈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角度。1919 年,刚结婚一个月的贺锦斋就跟随贺龙“闹革命”,临行之前,他把贺龙给经典民歌《马桑树上搭灯台》重新填的词,赠予了妻子戴桂香,但是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其妻子用27 年守望,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样的故事,既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爱情浪漫的一面,也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第二,讲“比较”故事,让红色精神润物无声。在讲解红色故事时,应顺应时代潮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度和开放性,结合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古今对比,让学生在对不良社会现象憎恶的情感中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在1961 年,刘少奇同志回乡调查,为了能够听到真话,明确乡亲们的生活实情,将生产队的养猪场作为办公室和卧室,并且一住就是六天。他的这种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原则与今天一些官员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在讲述的时候,将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就将红色精神价值理念无形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第三,讲“时尚”故事,让红色传播充满艺术。讲好红色故事,要在我们最想讲的和学生最想听的之间找准契合点,寻求最大公约数,确保能够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其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人员,由于受到环境以及自身接受能力的影响,其兴趣点和可以接收的讲述方式也不一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使红色故事时尚起来,确保能够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真切感受到红色故事的魅力和乐趣。譬如通过播放背景音乐、截取图片、视频,利用VR 或AR 实体体验馆,为大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还原故事场景,搭建一个能够跨越时空与革命先辈进行情感互动的有效机制。第四,讲“通俗”故事,让话语方式更接地气。红色故事的讲述与课堂教学和演讲、朗诵活动有着一定的区别,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应该是介于演讲朗诵与课堂教学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叙事性教学语言。故事宣讲过程中既要有课堂教学的条理性和理论性,又要有演讲、朗诵活动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两者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