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要满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又要体现本学科专业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对于我们这项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说,还要将我们的教育改革理念融贯在整个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之中。作为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我们,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深有感触的。因而,我们设计的教学改革方案也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我们希望用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来实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受到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基本上运用的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伊•安•凯洛(N.A.Kaii.pob,1893—1978)以系统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为教育目标的“五环节”教学法模式。这一模式也就是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它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基本上复制了普通教学的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由于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们往往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解一个理论的方方面面,对概念、定义做细之又细的阐述。与之配套的,则是一套繁琐、僵化而严格的标准化考试模式。这种教学及其考试模式对于系统学习知识和一门课程是有帮助的,但是,对探索未知领域的研究性学习,对于探讨知识的实际应用,则存在着先天的认知不足。因为,这种学习往往将现有的知识及其体系当作终极认识来把握,而不是将其看作为人类深化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性结论。特别是这种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对强化记忆巩固知识虽然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却是一种扼杀。这种考试以一考定终身的方式,使得学生并不关心学习的整个过程,而是关注于最终的考试结果,以至于在考试知识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个别学生只能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用考试作弊的行为来骗取课程结业的成绩。实际上,教育本身的发展也是人类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
从美国20世纪的教育改革实践来看,20世纪20至50年代,美国基于现代化大生产对有应用知识能力的劳动者的大量需求,而开展了以现代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约翰•杜威(John Devey,1859—1952)为代表的教学改革活动,这种改革被称为进步教育运动。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书本中心”出发,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他提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又开始了第二次课程改革,它的背景是苏联1957年成功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对美国的巨大冲击,以至于美国要强化改革大学的科学技术教育。不过,这次课程改革基本上是以新传统教育派的课程理论为指导。其特点是:学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概念化的思维能力,强调学习兴趣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带有强制性的努力中形成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上必须下艰苦的工夫,同时,增加必修和学术科目,减少选修和实用生活的科目。但是,这次课程改革过分增加了课程的抽象理论知识比重,忽视应用知识和基本知识的训练,导致了理论脱离实际倾向的产生。一些教材,理论分量过多,难度过大,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产生了“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现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吸取了德国“格式塔”(Gesblt)心理学的理论。和瑞士皮亚杰(Haget,J.)发展心理学的学说,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研究逐渐形成了“发现习”(dis Govgyleaming)。的模式和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在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美国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教育改革运动主要是针对第二次教育改革的弊端的。布鲁纳认为,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他强调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信心与主动精神。他指出,一门学科不仅是讲授专门的课题或技能,而是应该使学生弄清楚学科知识组成的基本结构。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这一课程改革运动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BL教学法也是在这一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www.xing528.com)
从上面美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国家的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从最初定位于传授科学知识,到提出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才有利于系统性地掌握科学知识结构,再到只有亲历科学探宪过程才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人们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知过程。学生们只有在进行科学推理和批判思维时把过程和科学知识结合在一起,才有利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正因为如此,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理事会1994年通过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科学探宪作为学科学的中心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