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problem-baesd-learnig),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辅助指导下,分小组进行的围绕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根据研究问题的深度的不同,PBL教学又可分为三种:即初级水平(base),中级水平(extension)以及高级水平(advanced)。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基础水平选择不同阶段的PBL教学水平,并通过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PBL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强调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整个学习过程有学习者本身所控制(Barrows,1980),其通过在小组合作式的讨论与学习中分析并解决问题(Wood,2003),并通过这一过程对知识进行整合,构建自我的知识认知。由于出发角度不同,学者们对PBL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其理论的核心基本一致。美国的Howard。Barrows博士以及AnnKelson博士将PBL定义为一种既是课程又是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程中设计和提出需要用相关知识点解决的问题,让学习者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系统性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于PBL目前并无统一的内涵界定,国外关于PBL的定义主要有如下:一种是从PBL教学本质上来说,认为PBL教学是一种通过将学生引入到真实情境中,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情境问题的解决来习得新知识和新经验(Colleen Brown);一种是从问题出发,认为PBL教学是一种一问题为基本推动力的教学方法,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组成问题群,逐渐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无知,学习新知(Donald R.Woods);还有就是从教学目的来说,认为PBL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培养各方面技能、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迎接未来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的方法(Howard Barrows and Ann Kelson)。以上是国外的三种定义,分别从PBL教学的情境、问题以及教学效果的角度着手进行定义,各有侧重。
PBL强调让学习者在复杂、有意义问题情境中通过合作分析并解决真实的问题,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同时也有利于自身实践能力和学习自主性的提升。其概念的核心在于:通过问题引导,使教师及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设置的问题需要符合真实的情景,且存在灵活的解决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及社交能力;教师作为学习者的辅助者和引导者进行教学。Mac Kirmon提出PBL引起学习动机的四个元素(CORE):社区(Community)、所有权(Ownership)、关联性(Relevance)、赋予权力(Empowerment),这些也是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www.xing528.com)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以项目工作为重要环节,将知识获得与知识应用相结合的探究型学习模式”,PBL强调将学习依附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项目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对适当项目的设计与制作,从而学习和巩固隐含于项目背后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比较符合日益强化的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
下面我们从对“PBL”的理解来对该模式内涵做进一步阐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