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严格、科学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检查制度,以确保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课程质量或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毕业生质量的高低。为此,应制定一系列严格而科学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检查、考核制度,如教研空活动制度,教师公开教学制度,课程导师制度,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制度,学期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科研考核制度等,促进教师高度重视教学质量,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
1.加强教师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2.鼓励和支持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其科研能力与水平
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水平的提高。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国家、省、部、市、学校科研方面的课题申报,通过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3.划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通过定期考核,优化师资队伍,组建以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组成的教师主干群体,形成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传、帮、带的良好风气以及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
4.积极探索课程改革
必须抓好课程内容和体系改革,改善学生的知识新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研究的最新信息与发展动态,开拓教师的学术视队提高教师的学术创新意识。
6.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是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定期进行检查评估,保障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7.制订教师教学工作守则
为了增强教师对教学质量全面负责的自觉性和责任心,确保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制订教师教学工作守则,其主要内容是:(1)教师的根本任务以及教师每年应完成的教学工作量;(2)对主讲、辅导、批改作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各个教学环节提出规范化要求。
8.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开展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首先,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教师教学水平评估制度,教师的教书育人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优胜劣汰,优化师资队伍。其次,制订相关奖励措施,鼓励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并认真开展教学工作的教师。最后,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争取必要的经费以保障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积极而又扎实地开展工作。(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30年来,艺术设计教育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它经历了辉煌可喜的发展历程,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每年激增的艺术设计毕业生数量和有限的社会就业机会形成了供需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设计岗位的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不能原地踏步走,它应当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课程体系改革的传承的关系,加速设计教育的升级,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专业能力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能够明晰设计专业发展的趋势,明确设计专业课程的框架和内容,以及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对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了解,能够明确自己助学习目标,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学会如何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
(三)结合本区域优势,建设符合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重视为地方服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研究所在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立足于自身实际,围绕培养人才这个核心,善于将地方特有的优势资源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将其转化为学校的育人特色。如不少院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具有特色的人文素质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使之形成课程内容的精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传统文化。另外,也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创建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课程模块。如地处江南的高校,可以创建一些诸如汀南水乡环境设计、水乡旅游品设计、水乡文化构成与表现等具有江南地域特点的课程作为课程模块,进行课题的系列研究,以促进课程结构的优化和课程特色的形成,也有利于更好地为地方服务。
(四)课程设置突出实践环节,注雷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是设计专业的生命,理论是设计专业的支撑。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当遵循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创新理论的原则,构建整体性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课模块专门单列,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技能训练、综合实践训练、社会实践考察和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从制度上保证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据相关资料表明,许多发达国家的设计教育都将实践视为课程的灵魂,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并且一直伴随学生到毕业。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并且能够紧密接触社会,从而能够较快进入职业轨道。
(五)加强新形势下的就业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07年11月16日由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发布的《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鼓励和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升和拓展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成为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核心问题。如何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笔者认为,这仅仅依靠高校单方面教育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社会、高校、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相互沟通与配合,对学生进行新形势下的就业教育,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运行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设计市场需求的优秀毕业生。创新能力是艺术教育的灵魂。根据艺术专业的适应性、审美性、大众化的时尚流行特点,艺术设计教育特别重视创新实践。这种特色,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具有开放性和个性化,形成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模式。为了不断在多学科交叉中充实知识技能,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艺术设计教育要更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广泛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探索高等艺术教育与最新行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之路。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和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念,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既不能填鸭式地简单传授知识,也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学习,应当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职业竞争力。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和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念,必须改革专业教学方法。根据教育部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科学地进行学时分配,调整学时,强化骨干课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课程的设置要符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规律。更新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手段,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随着电脑科技在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广告业、IT业(信息产业),新闻出版业的公司及装饰企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电脑操作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并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培养同时具备电脑操作技术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本专业自身的特点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上的改革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在当今艺术设计教育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不仅要在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上突破传统的、僵硬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利用新的要利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并且要积极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开拓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面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产生的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1.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完鲁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他们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在电视和各种媒体等影像的影响下长大的一代人,已经不再沉浸和满足于文字的阅读,而图像突破了文字的局限,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影像更因其传达信息的简单、直接和形象,以及对人的想象力的开拓和发展,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的方式、手段要求。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读图时代”。因此,在现代的教学中,也必须探索符合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从当前的一些科学发现中,我们也感觉到了教学手段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学生学习知识和人的生理器官的关系看,学生利用视听觉获得的知识占到94%;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经过专家实践表明,读过文字可以记住内容的10%,听过语音可以记住内容的20%,看过视频图像可以记住30%,又听又看可以记住50%: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中,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因此,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提高学生对知识和信息接收效率的较好的形式。
2.完善和加强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
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上,注重课程前后知识的连贯性,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向学生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工具以及课程作业,教师还必须在课前让学生了解与后续课程的连接关系;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必须依据课程大纲,写出详细教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并将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作为教师上岗的基本要求;另外,要求教师也要加强课后的学习环节,因为艺术设计类教学课程安排不同于其他学科每天同时上几门课,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连续性上课的特点,所以,在每一门课程结束以后,都要求教师安排一个总结观摩会。通过这种课后的观摩及作品展示,使教师和学生全面地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各门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加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使整个专业的教学活动获得了一个动态的、整体的有机结合,完善了教师的教学活动。高校在注重教学管理的同时,还要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课程结束之后,学校应当组织人员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和个别抽查询问,多方面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对那些学生意见比较多的教师,相应地采取谈话或监督检查等措施,使其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
3.教学应与市场有机结合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专业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与市场结合。培养适合市场和行业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改变以往大学教育中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变以往的脱离实际的纯知识和学术教学,强化应用技能与行业规范之间的关系,要求教师在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迅速消化吸收新技术、新理念、新规范并将其融入专业教学中。同时将行业一线信息及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或者邀请相关行业、公司的在业人员进入课堂,如定期举办讲座、座谈等形式,或者让已毕业的学生回到学校用自己在工作中的境遇和在校生讨论,有效利用毕业生教育资源,带来行业的最新信息和技术发展应用情况。使教学适应社会,达到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注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同时,不忘与市场和行业的结合,强调教学的市场性、行业性和有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