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在社会变革大潮冲击下,落后的教育制度迅速瓦解,接受西方影响的新教育体制逐渐确立,近代艺术设计教育随之产生。艺术设计教育逐步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式中来。甚至向工业设计、装没设计、染织设计等制造业推进,直至影响到从物质到精神等不同层面的领域。新型的艺术设计教育主要以培养西方工业社会的工程技术和设计人员那样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与中国传统手工业作坊师徒授受的教育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在中国商品市场不断扩大,中国国内工厂生产兴起,传统手工业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落后直至衰落。为了“振兴实业”,清政府部分官僚推行“洋务运动”,输入新式机器,开办新式工厂新式工厂的机器生产需要新型的技术人才,实业教育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种技术人才,包括测量、绘图人才的急需而产生的新的教育类型。“洋务派”官僚在各地开办工厂的同时,纷纷设置工艺局、实业学堂、艺徒学堂、师范学堂等新式教育机构。各地“工艺局”从国内外招募工匠技师、制造物、招生传授技艺。这种生产与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方式是从小国传统手工作坊师徒传授向现代设计教育的过渡形态。
19世纪后期几十年间中国各地出现了大批实业学堂,主要传授机器制造、绘画、木作、铜工、漆器、竹器、玻璃、纺织、建筑等各门工艺。所开设的课程有水彩画、写生画、毛笔厕、雕塑、解剖学、美术史、图案画、手工诵、机器学等。除聘请中国画家传授中国画外,还聘请英国、日本等国教员授课。这些新式学堂多沿袭“洋务派”官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思想和重视实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在以传统“四书”、“五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入了许多声学、光学、化学、电学等西方科技知识以及设计方面的内容,使中国学生接触到了西方的科技与设计教育。正是由于新式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到20世纪前期,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是多元的、综合的,也是开放的、现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注重合理的学科构成和学校布局。在此期间,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小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到30年代后期,是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各地纷纷开设美术学校和美术系科,如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私立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私立南京美术专科学校、私立武昌美术专科学校、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私立四川美术专门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私立北京艺术科职业学校、私立无锡美术学校等许多美术学校。这一时期的美术学校里的绘画、雕塑、设计等学科已经不再像清末实业学堂那样成为实业的依附,而是有了越来越多的独立性,强调“纯美术”和“实用美术“综合平衡的教育格局。高校的布局结构相对合理,既有包含“纯美术”和“实用美术“的专门的美术学校,也有众多综合性大学中设置的美术系科。如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设有艺术系,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曾开设图画专修科,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立北京艺专曾并入北京大学成立艺术学院。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多元化的格局与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分不开的。1912年蔡元培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并主持全国临时教育会议,改革学制,修订课程。1916年他在为法国华工学校师资班撰写的《华工学校讲义》中特别阐述了对于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的看法。(www.xing528.com)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赴欧洲学习设计艺术的中国美术家逐渐增多。西方现代设计教育通过日本、欧洲等不同途径传入中国,其主要是以“图案“教学的形式影响着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1929年艺术设计教育家陈之佛根据日本的书刊材料,撰写并发表了《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一文,系统地介绍了欧洲新兴的艺术设计运动,包括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这是中国较早介绍“包豪斯“的著述,这对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外还有刘既漂、雷圭元、庞熏琴等老一辈教育家到欧洲留学,分别将欧洲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引进中国,对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苏联的设计理念进入中国,形成了“苏化教育模式”,给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带来了现代设计艺术的新风。在此期间,中国设计建造出了北京展览馆、上海展览中心、人民大会堂等一批具有浓郁的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建筑。这对中国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50年,国立杭州艺专改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图案系改名实用美术系,后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不少教师来到北京,成为新中国设计教育界员具影响力的重要教学力量。在设计艺术方面,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传统工艺和民间工艺。1953年,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该展览题词并参观了展览。各地民间艺人来到北京,与专家进行座谈。《人民日报》还发表了庞熏琴的文章《巩固民间美术工艺的成就》。1954年“中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和“中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前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展出。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由文化部和中央手工业管理局领导,雷圭元、庞熏琴任列院长。虽然50年代的这些活动奠定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手工业、传统工艺和民间工艺的基调,但也有不少艺术家和设计家提出了重视现代设计教育的主张。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也促使工艺美术教育逐步向现代设计教育转变,以适应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变化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包豪斯”及西方当代设计教育模式和体系在中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促进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形成了相当的发展规模。市场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急速变化,使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1985年全国高校工业设计协会成立,在此基础上,1987年成立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次年《设计》杂志创刊。1991年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轻工业系统“工业设计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工业设计教育的发展。1992年10月至12月,由经贸部、轻工业部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合举办了国际工业设计师培训班,联合国科技开发总署推荐一批世界著名的设计家来华任教,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现代设计教育活动,对于推进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3年9月至10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中国环境艺术室内设计国际高级培训班”。1995年,北京大学与国外联合开办了“工业设计研讨班”。中国设计专家和留学生赴海外学习,许多国外设计专家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西方现代设计和后现代设计思潮迅速传入中国。现代设计以现代社会工业产品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为主要对象,工业设计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崛起使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由工艺美术和实用美术教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设计教育新的层面。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最初的艺美术教育,发展到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共经历了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等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经过了坎坷的百年道路,给我们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经验,为我国未来的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