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弱电布线施工材料要求
电器、电料
电器、电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电器产品标准的有关规定,电器、电料的包装应完好,材料外观不应有破损,附件、备件应齐全。
1)线缆。电源线:根据国家标准,单个电器支线、开关线用标准1.5mm2,主线用标准2.5mm2。背景音乐线:标准2×0.3mm2。环绕音响线:标准100-300芯无氧铜。视频线:标准AV影音共享线。网络线:超五类UTP双绞线。有线电视线:宽带同轴电缆。
2)塑料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各类信息面板必须是阻燃型产品,外观不应有破损及变形。电线保护管及接线盒外观不应有折扁和裂缝,管内应无毛刺,管口应平整。
3)通信系统使用的终端盒、接线盒与配电系统的开关、插座,选用与各设备相匹配的产品。
2.接插件的检验要求
1)接线排和信息插座及其他接插件的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
2)保安接线排的保安单元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3)光纤插座的连接器使用型号和数量、位置与设计相符。
4)光纤插座面板应有发射(TX)和接收(RX)明显标志。
3.弱电布线施工要点
目前家居弱电线的种类有:电话线、网络线、有线电视信号线和音响线,弱电线由于其信号电压低,如与电源线并行布线,易受220V电源线干扰。弱电布线施工要点有:
1)应根据设备位置,确定管线走向、标高及插座的位置。
2)暗盒接线头留长30cm,所有线路应贴上标签,并标明类型、规格、日期和弱电施工工程负责人。
3)穿线管与暗盒连接处,暗盒不许切割,须打开原有管孔,将穿线管穿出。穿线管在暗盒中保留5mm。
4)弱电施工中暗线敷设必须穿电线管。
5)同一回路电线应穿入同一根电线管内,但电线管内总根数不应超过4根。
6)弱电施工中电源线与通信线不得穿入同一根管内。
7)家庭弱电施工中电源线及插座与电视线、网络线、音视频线及插座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500mm。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规范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必须与电磁干扰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强度。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常用的非屏蔽双绞线,没有屏蔽层,抗干扰能力较弱,因此在布设时必须注意与建筑物内的电力线等干扰源保持一定的间距。双绞线缆与干扰源最小的距离见表3-10。
表3-10 双绞线电缆与干扰源最小的距离
8)穿入配管的导线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接头搭接应牢固,绝缘带包缠应均匀紧密。
9)在总进线点设立接线盒,每个网点需放射线布线,在离网络总接头底盒处500mm预留电源。
10)有线电视线在分支处必须用分支器连接,若为等离子挂式电视机,宜在电视机屏幕后以及下边底盒间预埋一根Φ75mm的线管,屏后及下边底盒出口处各做一个底盒。
4.室内弱电施工工艺要求
家居布线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如弱电线与强电线的布线距离、方向、位置关系应参考有关的国家标准,网线应尽量使用PVC电线管保护,并且在拐角处使用圆角双通以便于线路抽换。在家居网络中,有线和无线不是一个矛盾体,WLAN仍然可以作为以太网的延伸和补充而存在。在必要时,AP可以连接任何一个信息点,实现有线网络的空间拓展。室内弱电施工工艺要求如下:
1)严格按图样或与业主交流确定的草图施工,在保证系统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艺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2)按图样或与业主交流确定草图的布线路径及信息插座的位置准确、无遗漏。
3)电线管路两端设备处导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导线两端应按照图样提供的线号用标签进行标识,根据线色来进行端子接线,并应在图样上进行标识,作为施工资料进行存档。
4)设备安装牢固、美观、墙装设备应端正一致。
5.施工顺序
(1)确定点位
1)识读弱电布线施工图,若没有弱电布线施工图,应与业主交流确定布线方案。
2)点位确定的依据。根据弱电布线施工图或与业主交流确定布线方案,结合点位示意图,用铅笔、直尺或墨斗在墙上将各点位处的暗盒位置标注出来。
3)暗盒高度的确定。除特殊要求外,暗盒的高度与原强电插座一致,背景音乐调音开关的高度应与强电开关的高度一致。若有多个暗盒在一起,暗盒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0mm。
4)确定各点位用线长度。测量信息箱到各信息插座的长度;加上信息插座及信息箱处的冗余线长度,信息箱处的线缆冗余长度为信息箱周长的一半,各点信息插座处线缆冗余长度为200~300mm。
5)确定标签。将各类线缆按一定长度剪断后在线的两端分别贴上标签,并注明:弱电种类—房间—序号。(www.xing528.com)
6)确定管内线数。电线管内线缆的横截面积不得超过电线管的横截面积的40%。
因为不同的房间环境要求不同的信息插座与其配合,在施工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用户对室内布局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从信息插座连接设备(如计算机、电话等)方便和安全。墙上安装信息插座一般考虑嵌入式安装,在国内采用的是标准的86型底盒,该墙盒为正方形,规格为80mm×80mm,螺丝孔间距为60mm。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的间距应大于20cm。桌上型插座应考虑和家具、办公桌协调,同时应考虑安装位置的安全性。
(2)开槽
1)确定开槽路线。根据以下原则:路线最短原则;不破坏原有布线原则;不破坏防水原则。
2)确定开槽宽度。根据信号线的多少确定PVC电线管的管径,进而确定槽的宽度。
3)确定开槽深度。若选用16mm的PVC电线管,则开槽深度为20mm;若选用20mm的PVC电线管,则开槽深度为25mm。
4)开槽外观要求:横平竖直,宽窄均匀,90°转弯处应为圆弧形,不能为直角。
(3)底盒安装及布管
底盒安装时,开口面须与墙面平整、牢固,且方正,在贴砖处也不宜凸出墙面,底盒安装好以后,必须用钉子或者水泥砂浆固定在墙内。在贴瓷砖的地方,应尽量装在瓷砖正中,不得装在腰线和花砖上,一个底盒不能装在两块、四块瓷砖上。并列安装的底盒与底盒之间,应留有缝隙,一般情况为4~5mm。底盒必须平面垂直,同一室内底盒必须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为使底盒的位置正确,应该先固定底盒,然后再布管。
电线管内若布放的是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光缆时,直线段电线管的管径利用率为50%~60%,转弯处管径利用率应为40%~50%。布放4对对绞线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电线管的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电线管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穿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电线管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线管外径的4倍。
2)穿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电线管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线管外径的6~10倍。
3)穿主干对绞电缆的电线管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线管外径的10倍。
4)穿光缆的电线管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线管外径的15倍。
(4)布线
弱电线缆敷设要求如下:
1)在敷设线缆之前,先检查所有电线管是否已经敷设完成,并符合要求,路由器与拟安装信息口的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确定有无遗漏。检查电线管是否畅通,电线管内带丝是否到位,若没有应先处理好。
2)穿线前应进行管路清扫,清除管内杂物及积水,有条件时应使用0.25MPa压缩空气吹入滑石粉,以保证穿线质量,并在电线管口套上护口。
3)核对线缆的规格和型号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4)做好放线保护,不能伤保护套和踩踏线缆,线缆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穿线宜自上而下进行,在放线时线缆要求平行摆放,不能相互绞缠、交叉,不得使线缆放成死弯或打结。
5)在管内穿线时,要避免线缆受到过度拉引,每米的拉力不能超过7kg,以便保护线对绞距。
6)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型号、规格、图位号、起始地点、长度等内容,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
7)光缆在信息箱端应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8)光缆应尽量避免重物挤压。
9)安装在地下的同轴电缆须有屏蔽铝箔片以隔潮气,同轴电缆在安装时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不可损伤屏蔽层。
10)敷设线缆时要注意确保各线缆的温度要高于5℃,敷设线缆时应填写好放线记录表,记录中主干铜缆或光纤的编号、序号。线缆敷设完毕后,应对线缆进行整理,在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掐断。
在布线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下列情况:
1)双绞线外包覆皮起皱或撕裂,这是由于拉力过大和电线管连接处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2)双绞线外包覆皮光滑,看不出问题,但用仪表测量时发现传输性能达不到要求,这是由于拉线时拉力过大,使双绞线的长度拉长,绞合拉直造成的。这种情况用于语音和10Mbit/s以下的数据传输时,影响也许不太大,但用于高速数据传输时则会产生严重的问题。
3)光纤没有光信号通过,这是由于拉线时操作不当,线缆严重弯折使纤芯断裂造成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光纤布线的弯折处。
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上述问题,在ISO/IEC11801标准、EIA/TIA569标准中规定:双绞线(尤其是超五类双绞线)拉线时的拉力不能超过20kg。光纤的拉力不能超过8kg。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作如下规定:
1)拉线时每段线的长度不超过20m,超过部分必须有人接送。
2)在线路转弯处必须有人接送。
(5)封槽
1)固定底盒:底盒与墙面要求齐平,几个底盒在一起时要求在同一水平线上。
2)固定PVC电线管:PVC电线管应每间隔1m必须固定;并在距PVC电线管端部0.1m处必须固定。电线管由底盒、信息箱的敲落孔引入(一管一孔),并用锁扣锁紧。
3)封槽:封槽后的墙面、地面不得高于所在平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