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

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的理念生成主要从文化育人的时代背景、内容形式、环境氛围等方面进行剖析。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迎来了新机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文化育人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文化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杂乱、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关系以及各个组成部分内在的发展脉络认识不清,缺乏整体性认知和情感的认同。

研究与实践: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的理念生成主要从文化育人的时代背景、内容形式、环境氛围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文化育人的时代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强劲雄厚的综合国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将文化建设提升至更高的层面,同时也对文化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迎来了新机遇。[4]

然而,随着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长期而复杂的斗争和较量。多元的文化交融,激烈的思想交锋,给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文化育人的内容形式

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致力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举办各类文化主题活动,打造校园文化精品,提升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品位,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育人工作理念、日益健全的育人格局和个性多元的育人载体,呈现出了与时俱进、欣欣向荣的文化育人景象。(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日常思想政治文化育人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文化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杂乱、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统一关系以及各个组成部分内在的发展脉络认识不清,缺乏整体性认知和情感的认同。二是文化育人的形式以体验型为主,如民俗文化活动、红色文化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等,由于受活动资源(包括组织力量、场地物资、安全保障等)的限制和学生主动性的影响,各类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广,很难实现全覆盖。而且,目前开展的不少文化活动并没有深入理解,导致学生缺乏对文化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践行的能动性。三是文化育人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不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交往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导致文化育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亲和力不强,影响了文化育人的实效。

(三)文化育人的环境氛围

高职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工作离不开物质环境和行为环境。

物质环境指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例如教学楼、实验室、体育馆、公寓食堂等建筑物,又如山岭湖畔、雅苑长廊、石雕铜像等校园景观,还有教室多媒体、健身器材、宣传设备、安保设施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保障,为高职院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提供了可能。硬件设施在通过人文设计后,与学校的历史传统相连,与校训精神相连,与学校名师和杰出校友相连,就成了大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文明的载体,具有文化熏陶的育人功能,对身置于其中的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学校在基础改建时越来越强调文化育人的理念,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环境的打造,让校园的一物一景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文精神,为高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空间。

与此同时,行为环境也是影响文化育人成效的重要因素。这里的行为环境主要指人际交往的方式、习惯和风气,这些行为不是以物质实体的方式存在的,故我们视之为文化育人环境的软件。众所周知,人际交往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工勤人员、同学是高职学生主要的交往对象,他们的言谈举止、学术风范、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等会作用于学生思想观念的各个方面,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文化育人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