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必须以思想政治相关理论为基础。从育人的文化载体上看,文化育人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从育人的方式上看,文化育人是以文化环境熏陶、濡染的隐性方式育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先进文化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论都为文化育人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先进文化理论中的育人思想
文化具有发展的方向性和历史进步性,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评判文化先进与否,主要是“看这种文化是否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凡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每一个社会发展时代都有符合那一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文化。“要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就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
第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先进文化既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将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全面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就人的全面发展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表征,是先进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具体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终要通过其文化影响力促进人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蕴含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对社会与人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化育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育人。作为育人的重要文化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程度是影响文化育人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论中所蕴含的文化育人思想对文化育人的载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中的育人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若以“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中心项,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自觉环境因素”;若以“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中心项,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若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为中心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二者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外环境与内环境差别很大。思想政治教育外环境是指外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而它的内环境主要是指学者们以三个中心项来解读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环境是其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过主观调控和创造而形成的”,是“有意识创设的自觉环境”。而外环境则是“所有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它不仅包括自觉环境要素,还包括自发环境要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第一,通过环境作用力发挥作用。例如,通过环境的“感召力”“促进力”“约束力”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熏陶人;通过对人施以各种“环绕力”使人被环境同化,形成符合环境的特性与人格。
第二,通过社会环境构成要素发挥作用。例如,社会环境中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生产关系等诸多因素都影响和制约人的思想道德倾向,特别是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第三,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环境对人的影响一般表现为“自发性、双重性、易变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表现为“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影响的差异性,使二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形成互补。
第四,针对不同影响对象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够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人和客体的人产生影响,既能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也能影响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表现。
文化育人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支撑。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塑造人,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是密不可分、互融互促的关系。而人与环境的互融互动正是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条件、途径和方式,离开教育主体所创设的以文化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文化育人活动就没有了以文化人的环境条件;离开文化环境的濡染和育化,文化育人活动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对文化育人环境问题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育人思想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存在形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它是教育者有目的实施而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但能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具有隐蔽性。恩格斯曾用“隐蔽”来说明艺术表现思想的特殊性,强调艺术的倾向性“越隐蔽越好”。这也是对“隐性”教育特点的形象概括。所谓隐蔽或隐性,是指尊重人的娱乐需求,把思想内容与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相统一,把教育过程转化为人的愉悦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有目的的施教和无意识的受教相统一;②教育者的价值渗透与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相统一;③教育性与生活性相统一;④时空延展性与开放性相统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能促进受教育者知识内化和认知升华;②能促进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的生成与整合;③能促进受教育者人格完善与自我发展。
文化育人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文化濡染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化人,于无形中育有形。它在育人资源、育人方式、育人功能方面都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通之处,甚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也是文化育人的基本方式,文化育人主要通过隐性教育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文化育人方式的理论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