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汉族传统节日与民俗

中华汉族传统节日与民俗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屈原5.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七夕节、乞巧节、女儿节,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女孩们最为重视的节日。牛郎织女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也称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嫦娥奔月7.重阳节少数民族节日及民俗农历九月九日也称重阳节,民间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

中华汉族传统节日与民俗

1.春节

春节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春节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各地民间过年有守岁、吃年饭、贴福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放鞭炮、放焰火、走亲戚、点蜡烛、包饺子、点旺火、剪纸、耍社火、游春等习俗。人们以此来驱邪消灾,祈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春节放鞭炮

贴年画

2.元宵

正月十五也称元宵节、上元节,起源于汉朝,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时,人们会吃汤圆、打太平鼓、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踩高跷、舞狮子、扭秧歌、唱大戏等,祈求新一年圆满顺遂。

元宵节彩灯

3.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即每年的4 月5 日前后。这一天,人们有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的习俗。南方一些地区,清明前还把井沟清理得干干净净,并在井边插上杨柳枝。此外,各地在节日中还有斗鸡、荡秋千、蹴鞠、作假花、放风筝、拔河等活动。

清明节

4.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也称端午节,它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来源有四种说法,其中在民间流行最广、最有影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赛龙舟、迎火船,也有吃粽子、挂菖蒲、带香包、挂葫芦、驱五毒、饮雄黄酒等习俗。

屈原

5.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七夕节、乞巧节、女儿节,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女孩们最为重视的节日。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能在这一天见上一面。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夜晚,女孩们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上天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最普遍的习俗,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陈列瓜果乞巧、吃巧巧饭乞巧、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蒸巧饽饽、烙巧果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妇女洗发、做巧芽汤等,还有的地方有少女在夜晚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的习俗。传说在夜深人静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牛郎织女

6.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也称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人们借助各种活动,表达一个共同的心愿: 祈愿家人团圆、生活美满。

嫦娥奔月

7.重阳节

少数民族节日及民俗

农历九月九日也称重阳节,民间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

因“九”与“久”同音,九又是最大的数字,有长久长寿的含义,且秋季是一年中收获的季节,人们对重阳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9 月9 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典范。

重阳节

【阅读经典】

1.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秦观《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2.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陌上桑

3.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二》

4.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陆游《游山西村》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8.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经典赏析】

1.纪录片服装里的中国》,上海影达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制作。

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

3.纪录片《佳节》,五洲传播中心等机构出品。

4.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央电视台制作。

5.纪录片《中国少数民族风情》,中央新影集团与云南全画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

【课堂检测】

一、单选题

1.随着家族制度、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等级的变化,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都在服饰上有所显示。其中,( )衣服是明清皇家的标志。

A.黄色 B.紫色 C.灰色 D.蓝色

2.男子主要服饰有长袍、马褂和马甲的朝代是( )。

A.汉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www.xing528.com)

3.鸿门宴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说明酒文化中酒与( )的关系。

A.礼 B.德 C.政治 D.诗

4.桓温宴客只用七盘茶和果来招待,体现了茶文化中的( )。

A.重德 B.尚和 C.崇俭 D.贵真

5.公元前307 年,颁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的是( )。

A.赵武灵王 B.楚庄王 C.齐王 D.秦王

6.( )男子戴白色的圆帽,女子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

A.裕固族 B.哈萨克族 C.回族 D.瑶族

7.一向喜欢穿素白衣服,故有“白衣民族”之称的是( )。

A.蒙古族 B.裕固族 C.朝鲜族 D.藏族

8.贵妇人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领、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臂肩披帛巾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隋朝 D.明朝

9.傣族人民在傣历新年,即清明节后第7 天过( ),历时3~4 天。

A.寒食节 B.泼水节 C.春节 D.开斋节

10.无论在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人们都会在中秋节( )。

A.赏菊花 B.吃月饼 C.饮桂花酒 D.赏桂花

二、多选题

1.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有( )。

A.性别、年龄 B.职业、地位 C.用途、民族 D.季节、样式

2.在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下列要素属于服饰构成要素的有( )。

A.形 B.色 C.饰 D.质

3.关于服饰的起源,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如避邪说、装饰说、巫术说、( )。

A.身体保护说 B.遮羞说 C.图腾说 D.吸引异性说

4.“八大菜系”指的是鲁菜川菜苏菜粤菜徽菜、( )。

A.沪菜 B.浙菜 C.闽菜 D.湘菜

5.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主要有( )。

A.重德 B.尚和 C.崇俭 D.贵真

6.中国酒文化所提倡的饮酒之德有( )。

A.制止滥饮 B.提倡节饮 C.文明饮酒 D.科学饮酒

7.藏族以( )为主食,其次还有玉米和豌豆。

A.青稞 B.小麦 C.糌粑 D.鸡肉

8.香港人的饮食习俗主要有( )。

A.早餐 B.中餐 C.晚餐 D.下午茶、宵夜

9.端午节时,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赛龙舟、迎火船,也有( )、挂葫芦、驱五毒等习俗。

A.吃粽子 B.饮雄黄酒 C.挂菖蒲 D.带香包

10.春节期间,各地民间过年有守岁、吃年饭、贴福字、贴对联、贴年画、拜年、放焰火、点蜡烛、包饺子、点旺火、剪纸、游春、( )等习俗。

A.耍社火 B.放鞭炮 C.猜灯谜 D.走亲戚

三、判断题

1.服饰民俗是综合的,不能从某一项单一要素去考察它的特点。( )

2.考古学家发现的迄今最早的苎麻布与以家蚕丝为原料的丝线、丝带和绢片,向我们证实了我们的祖先进入了耕而食、织而衣的时代。( )

3.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1 枚骨针和141 件钻孔的石、骨、贝、牙等装饰品,证明当时的人已能利用兽皮一类的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 )

4.西汉时,上下连体的长衣统称袍,成为贵族的主流,短衣与合裆裤多为劳动者所穿。( )

5.男装为长衫马褂并蓄长辫,妇女穿旗袍,外罩马甲,足蹬花盆鞋,发式有如意头、大拉翘等的民族是蒙古族。( )

6.妇女服饰以象征万事如意的凤凰装最具特色,即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高高盘起的头髻扎着红头绳,全身佩挂叮叮作响的银器的民族是黎族。( )

7.人类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经历了生食、熟食和烹饪三个阶段。( )

8.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

9.汉族人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 )

10.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 )

四、思考练习

1.什么是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简述汉族八大菜系。

3.谈谈你对茶文化、酒文化的认识。

4.中国有句俗话叫“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对此你有何认识?

【实践体验】

实践项目一 “王者荣耀”精彩民俗文化大比拼

实践项目二 “醉美家乡”民俗文化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