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是历代习武之人在实际行为中总结出来的准则,它广泛吸收了我国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习武之人影响颇深。儒家文化的“仁”“礼”“信”“勇”等伦理观念在武德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武德中的“仁”
中国武术历来不尚力而尚德,不重攻而重守。“武”最初造字的本意是“止戈为武”,用武之道最根本的目的是以武止武,将对手降服,不伤及要害,不取人性命。习武之人要具备仁心、仁德,无限度尽其力技、有意残酷伤害致死对手的行为,同样是不合武德的。
(二)武德中的“礼”
抱拳礼
武术中的礼仪对于习武的人来说极为重要,正所谓“礼在拳先”。武德中的“礼”是习武之人日常的礼仪形式,是个人功力及精神品质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是习武之人德性修为的标志。(www.xing528.com)
传统武术中的礼仪形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有见山礼、鞠躬礼、举手礼、无为礼、握手礼、合参礼、抱拳礼等。
(三)武德中的“信”
《说文解字》曰: “信,诚也。”即守承诺、讲信用。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的具体体现,信用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同样,“信”也是传统武德的重要内容,是习武之人处世立身的根本原则。习武之人同样信奉做人要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讲究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各门各派的门规戒律都要求家门子弟重信守诺,在习练武功的过程中,以信与人交往,以信处身立世。当然,提倡守信重诺的前提是必须把握好其行为是正义的。
(四)武德中的“勇”
“勇”是武德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习武之人临危不惧、制胜克敌的准则。“勇”,指勇武、勇敢、勇猛、果敢、坚毅、自强不息,是习武之人的浩然正气,是临危不惧的体现,是武术延续千年传承下来的根基。它既是习武之人推崇的道德标准,又是他们践行武术、传扬武术的实践行为。武林嘉许的勇,是能“安天下之民”的大勇,为赴国难、匡扶正义的勇。敢于同反派势力、邪恶势力做斗争,维护正义、抱打不平,为民族大义牺牲自我都是武德精神中“勇”的体现。而逞能显技、为逞一时之气好勇斗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对“勇”的精神的歪曲理解,是为武林中人所不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