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金雕塑
宋代雕塑是汉唐雕塑高峰期的尾声,由秦汉以来的淳朴粗犷走向纤巧华丽。由于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社会意识倾向于社会生活,雕塑写实程度高,工艺进步,形成一种与宋代文学作品平易、自然、亲切、妩媚相一致的创作风格。
1.石雕
宋代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代表市民趣味的审美观念随之兴起。与此同时,理学的兴盛使人们更关心现世生活,而关注来世的佛教日趋衰落。因此,宋代的佛教雕塑无论内容还是风格都明显世俗化,那些神圣不可及的面貌渐渐模糊了,代之而起的是更接近现实生活的形象,造像艺术集中转入南方,如广元、大足、安岳、杭州、赣州都是摩岩造像较集中之地。
大足石刻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精品。尽管它的开凿有着宣扬佛法说教的主旨,但雕塑工匠的高超技艺,至今仍使人们为造像之精妙赞叹不绝,称得上中国雕塑史上的一大奇观。
大足石刻数珠手观音像
在世俗题材方面,宋代的陵墓石刻多沿袭唐之传统,但因统治者不再主张厚葬,陵墓石刻气势渐弱,继中晚唐之后的宋代雕塑进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创作手法上趋于写实风格,材料使用上则更加广泛。宋代的彩塑较为发达,在佛雕造像上较唐代有了较大变化,此时的佛雕造像以观音菩萨居多。同时代的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的雕塑作品主流风格多受宋代影响,但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民族特色。
宋代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和各种生产技术进步,使得建筑艺术已突破了唐代以来的格局,尤其是城市的大规模兴起,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更加秀丽而富于变化,产生了更为复杂的殿阁楼台,在装饰、装修等方面更为讲究,使得石雕艺术在建筑中运用得更加广泛,技艺更为精湛,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当时建筑的柱式极为讲究,形式多样,有圆形、方形、八角形,还有瓜棱形柱。这些石柱上,往往雕镂各种精美的花纹图案。人们利用各种石料,将其雕刻成花插、花瓶、座屏、山水盆景、图章以及各种小件石雕工艺品。至南宋以后,小型赏玩性的石雕工艺品逐渐形成大观,在美术史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宋辽金时代的雕刻工艺品种非常丰富,宋代文思院所属的42 作中,就有玉作、犀作、牙作、雕木作、琥珀作等多种。石雕以砚台最为著名,歙州的歙砚,石质细腻,端州的端砚,色泽莹润。
2.木雕(www.xing528.com)
两宋时期木雕作品较为多见,这时的木雕已采用组织细密的木材为载体进行制作,这有利于木雕作品的传世。我国的一些庙宇里还保存有宋代的木雕作品。宋代《营造法式》中记载了关于建筑木雕的详细做法和图样,说明在五代两宋时期,建筑木雕的发展已相当成熟。
木雕离不开对木质的选择和技法的运用,要求对木质的选择十分慎重,木纤维的横向结构要紧密,这样不易开裂。木质要十分细腻,具有一定的韧性,便于用刀。木料的强度也很重要,以保证刻好的作品不轻易变形。宋辽金时代的木雕可分为佛教木雕造像、木塔、建筑木雕和小件木雕四大类,代表作有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像、山西应县木塔、山西太原晋祠宋代木雕、宋代木雕罗汉像、宋代木雕观音造像等。
宋代东阳木雕罗汉像
太原晋祠宋代盘龙木雕
(二)元明清雕塑
蒙古族统治者早在建立元朝之前,便先后仿照汉族建筑样式,营建上都和大都两个都城,而分布各地的寺庙塑像、石窟造像等亦展示了元代雕塑艺术的概貌。进入元代,统治者重视手工业,雕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明清的世俗雕塑艺术多趋于装饰化和工艺化,这些雕塑大多更强调实用性与玩赏性功能,体现出工艺品的特色,而早期雕塑那种强烈的精神性功能则大大削弱了。其作品造型一般小巧玲珑、精致剔透、精雕细凿,缺乏大气之作和大型之作,艺术上逐渐转向个人化、内聚性的风格,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普通大众及知识阶层有着较密切关系的各种小型的案头陈设雕塑和工艺品装饰雕刻,则有显著的发展,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代表着这一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新成就。
明清帝陵的陵墓较前代规模更大,装饰更多,布置讲究,技术娴熟,但作品缺乏汉代的雄浑,也缺乏唐代的超然,更能满足人们赏心悦目的需求。明清雕塑有明显追随唐宋风格的痕迹,在名目繁多的寺庙里,供奉着各式各样的神像,其造像多为彩塑,即泥塑彩绘。从题材到表现手法日趋世俗化、民间化,形成了工巧繁缛、萎靡纤细、色彩亮丽的艺术风格,如泥彩塑千手观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