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雕塑:独特特点

中国古代雕塑:独特特点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雕塑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雕塑艺术。中国塑绘不分家,造就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中国雕塑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作品显得气韵生动。中国雕塑的体是形而上的,强调的是心理、意理、情理,是精神之体、真如之体和心性之体。

中国古代雕塑:独特特点

中国雕塑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文化哲学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雕塑艺术

(一)绘画性

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是一对同胞兄弟,都孕育于原始工艺美术。从彩陶时代起,雕塑和绘画便互相补充、紧密结合。现存的历代雕塑,有许多妆銮过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中国塑绘不分家,造就了雕塑与绘画审美要求的一致性。但绘画表现不了雕塑的体积、空间和块面,而是注重轮廓线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

(二)意象性

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中国雕塑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作品显得气韵生动。中国雕塑不以造型术来精确地塑造物象,而多从感觉和理解出发,简练、明快,以少胜多又耐人寻味,常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夸张乃至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是中国雕塑普遍运用的手法,如汉代成都击鼓说唱俑和霍去病墓石刻最有代表性,说明中国古代雕塑达到了雕塑语言的多变性和雕塑空间的自由性的艺术境界。

成都击鼓说唱俑(www.xing528.com)

霍去病墓石刻《马踏匈奴》

(三)线体结合的视觉特征

中国雕塑的体不同于西方的体,西方的体是以生理、物理为基础的空间之体,有量、有质、有形,并强调由此而产生的张力。中国雕塑的体是形而上的,强调的是心理、意理、情理,是精神之体、真如之体和心性之体。它的出现是为了证实其自身的本然存在,意蕴深厚,敦厚沉郁,静穆中和,大方醇正。在中国现代雕塑史上,深悟中国雕塑艺术的大家,都是由形而上介入雕塑的,他们以中国土地、山峦为体,象征着中国人精神的形式,找到了以书法为核心,渗透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线。

(四)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是神、韵、气的统一

所谓神的意蕴,主要指雕塑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创作时的艺术思维活动和精神专一程度、作品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所谓对象的内在精神,主要指眼神,而在雕塑上更强调的是情态、体态、动态的瞬间,在把握瞬间之神中,作者必然全神贯注进入主客观交融状态。汉代的说唱俑就反映了作者的瞬息思维和捕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神品。所谓韵是通过线条来表达的,中国的线不为描写对象的物理性质,它是赋有诗性、神性、超越性的。它有着道家思想的元素象征——水的特性,与物推移、沛然适意、彰隐自若、任性旷达;也有着禅家灵性的元素象征——风的特性,不羁于时空、自由卷舒、触类是道;更秉着儒家中和、阳刚、狂狷之气——神与韵的物质化生发出的气,它是无处不在、无处不可感的文化与宇宙气象,空灵宏宽,寂静缥缈。古气、文气、大气、山林之气、宏宇之气,这气场的存在,使得中国雕塑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先声夺人,涵蕴沁心,看不到体积、材质、手法,恍惚幽冥,只有无可抵御的感染力量,它聚散、氤氲、升降、屈伸、浩浩然充塞于天地之间。这气便是超拔于形质之上的精神境界。儒家哲学尊天命,受其影响,反映在雕塑艺术中便为崇高、庄严、壮丽、重穆、典雅等风格。中国古代雕塑遗产有大量佛教造像,佛教美术有其特殊的经仪轨迹,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些都造就了中国雕塑存在与发展的理由和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