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舞蹈艺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各地民间舞蹈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缓慢地发展和流传着。这一时期,社会上已无任何形式的专业舞蹈团体,最主要、最受人欢迎的表演艺术是融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于一炉的戏曲艺术。隋唐时期的歌舞艺术和传统舞蹈都溶汇于戏曲艺术中,按照戏曲艺术的需要进行改造、提高,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戏曲舞蹈的高度发展,是元明清时期舞蹈发展的一大特色。
宋元以后蓬勃兴起的戏曲,是在继承、融合前代音乐、舞蹈、歌唱、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戏曲形成的宋金时期,它就继承、融合了大量的前代舞蹈。从出现在宋杂剧、金院本中大量的唐宋大曲名目,可以看出戏曲继承、吸收唐宋歌舞大曲的痕迹,而在后代戏曲的种种舞蹈身段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它对古代舞蹈的继承。最典型的如名目繁多的水袖技巧,就来自古代“长袖善舞”的舞袖传统。至于某些戏曲剧目中仙女舞长绸、尼姑舞拂尘的动作,则明显来自古代的巾舞拂舞。至于那些精彩动人的武打动作,其渊源可以上溯到远古的《干戚舞》及其一脉相传的各代武舞。
元明清三代的戏曲艺人,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不断地把舞蹈艺术结合到戏曲表演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富于表现力的舞姿和表演程式,这些千锤百炼的舞蹈程式动作,在长期的流传中不断完善、创新,使戏曲中的舞蹈艺术日益精粹。(www.xing528.com)
戏曲舞蹈作为中国舞蹈的一种新形式是独具特色的,它显示出集传统舞蹈之大成的特点,它使中国传统舞蹈从线的艺术和圆的艺术发展到无与伦比的高度,其意象品质更为鲜明突出,充分显示出戏曲舞蹈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创新。但戏曲舞蹈毕竟不是独立的舞蹈,它被局限在戏曲的范围之中,使得舞蹈只能是戏曲的表现工具。封建社会后期,舞蹈从独立的表演艺术衰落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戏曲表演艺术的殿堂。至此,中国古代舞蹈历史的发展在19 世纪后期,在戏曲艺术的兴盛中走完了它的路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