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舞
1.俗乐俗舞
汉代工商业逐渐繁荣,民间乐舞在继承先秦乐舞的基础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舞蹈有巾舞、执武器舞、执乐器舞和载歌载舞的《相和大曲》等。
2.汉代百戏
百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歌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由于它包含了许多不同艺术表演形式和丰富的节目内容,因此得名百戏。百戏在汉代繁荣,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设置了乐舞机构——乐府。乐府十分重视收集民间乐曲,还专门设置了俳优名目,集中优秀艺人,进行节目加工和演出。在雅乐以外,还另设散乐专部。在汉代,百戏作为散乐被引进宫廷后,颇得当时统治者的喜爱,国家经常举办一些大规模的百戏演出。百戏对舞蹈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对杂技的折腰、倒立、旋转、腾跳、翻滚等诸因素的吸收和融合,这些因素都发展成舞蹈语言,扩大了舞蹈动作的表现力,使汉代舞蹈具有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这些特点至今仍保存在许多传统舞蹈中,成为中国舞蹈的一大特色。
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刻《乐舞百戏图》
3.四夷乐舞
汉武帝时期中外舞蹈开始交流,异域之风吹入中原大地,内地舞蹈的风格受其影响有所变化,但同时又更进一步确立了汉文化的统治地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鼓吹乐,奏鼓吹曲,豪放高亢;源于西南少数民族的羽舞,舞者扮成鸟形,执羽而舞;源于西南少数民族的芦笙舞,可用于择偶、庆丰收等;源于四川巴中地区的巴渝舞,具有猛锐气概。
巴渝舞
4.即兴起舞与以舞相属
即兴起舞抒发胸臆的舞蹈形式在汉代相当盛行。这些表演有的是自娱自乐,有的是借舞遣愁,有的是借舞喻意,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简单朴素,感情真挚强烈。
除作为宴享的乐舞之外,还有一种礼仪性的社交舞蹈,称为以舞相属。宴会中有的主人先舞,再邀请客人舞,规则为有属必“报”(酬答),否则就算失礼不敬,严重的还会导致宾主失和。
5.汉舞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成就
汉代表演性舞蹈百戏和自娱性的即兴起舞以及礼节性的以舞相属的盛行,说明舞蹈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是极其普遍的娱乐活动,歌舞的技能被人们普遍地掌握。在上层社会中,许多人都有很高的音乐、舞蹈修养,可以随时随地起舞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这反映了汉代舞蹈发展的广度。而以舞蹈表现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尤其是极度悲痛的情绪,又足以证明汉代舞蹈的表现力已达到相当的高度,舞蹈语汇、技法的创造已相当丰富。(www.xing528.com)
汉代舞蹈是以楚舞为基础并吸收了外域和边疆舞蹈以及姊妹艺术营养而形成的,尤其是继承了楚舞以折腰为特征、以轻盈曼妙为基调的战国楚地民间舞蹈的轻盈之美。同时,汉舞对姊妹艺术有所借鉴,主要是在杂技、武术和幻术方面。因此,汉舞有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和古朴的柔美,充分表现出泱泱汉风、天真狂放的艺术特征。
汉代是俗舞的发展时期。俗即通俗,表现在技巧上大胆吸收武术、杂技的特点,并与舞蹈自身的表现力相结合,发展了舞蹈的语汇与技巧,因此,技艺并重是汉代舞蹈的重要特点。如果说周代是雅乐舞文化的高峰,那么东汉、西汉时期就是一个俗舞文化的高潮。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纷乱、动荡的时代,同时又是各族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时代。就舞蹈艺术而言,这一时期中外各族乐舞文化的大交流为中国传统乐舞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后世舞蹈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清商乐
1.清商乐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俗乐舞的总称。这一时期,清商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为汉族政权统治地区乐舞文化的主流。
清商乐
2.宫廷乐舞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连年兴兵,战乱频仍,但各国统治者无一不穷奢极欲,迷恋声色,乐舞成了他们主要的享乐工具。这一时期宫廷乐舞的发展,全然不见汉代舞蹈那种热烈奔放和劲道硬朗的风格,而日益倾向轻盈柔靡。流风所及,即使是一些民间歌舞,进入宫廷和上层社会之后,再按统治阶层的审美情趣改造加工,在艺术上变得更为精致的同时,也逐渐失去原先那种清新、热情、质朴的特点。南朝的《白纻舞》可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白纻舞》在晋、宋时代主要流传于民间,保留了健美清新的民间舞风格。齐、梁以后,它更多是在宫廷演出,在当时贵族绮糜奢华风尚的熏陶下,其服饰舞态、趣味风尚,都日趋浮华奢绮,成了典型的轻浮、淫巧、绮糜的宫廷艳舞。
《白纻舞》
3.各民族乐舞的融汇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迁徙杂居,互相融合,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实现了各民族乐舞的大交流。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是酝酿着巨大变革的时代,它为隋、唐舞蹈艺术上的高度发展埋下了基石,为古代舞蹈黄金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