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用性价值
人类对于竹的编织利用,无疑是文明诞生的一个重要标志。竹编日用品能在民间广为流传,材料易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竹编的实用性,这是竹编最初兴起的原动力。
据《中国史纲要》记载,早在公元前5000 年至公元前2000 年,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擅长用竹片制成筐、篓等物。秦时李冰已采用竹络(贮石块的篓子)修堤护岸治水。人们衣以竹皮,食以竹笋,庇以竹舍,屏以竹扉,履以竹鞋,冠以竹帽,书以竹纸,药以竹心。人们编竹为物,织篾为器,小自儿童游戏的咪咪羊,大到越壑跨堑的古笮桥,生产生活上的豆棚瓜架、锄柄粪筐、篼筛篓篮、笠杖箕帚等,数不胜数。竹编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竹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确实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二)装饰审美价值
1.造型之美
瓷胎竹编的创造线条经过多次推敲总结,以圆形为主。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圆代表一种和谐美满的意思,中国人对圆形的器物有一种思想上的寄托与安慰,而圆形也给瓷胎竹编带来了储存和观赏上的价值。竹子韧性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竹编产品表面是圆润光滑的,给人以柔和亲近、圆满之感。这种圆润的美感拉近了人与器物之间的距离感,让人有回归自然的释然。目前,常见的瓷胎竹编造型主要有瓶、坛、盒等,或古雅或缤纷,呈现出多变的造型之美。
2.图案之美
制作竹编需要将竹篾按照薄厚、粗细不同进行细分,形成宽与窄、疏与密、点线面的构成感,体现均衡、对比、连续、重复等形式美法则。竹编的编制方法主要是经纬的交织、穿插和组合,这种纵横交错的装饰方法,形成了传统竹编所特有的极具韵律的美感。一般常见的编织结构有人字编、十字编、六角编、螺旋编、绞丝编等,通过不同的编织结构,自然能够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纹样,而几何纹样有规律的连续呈现,体现了劳动的节奏感和基本的形式法则。一件竹编物品几乎不需要粘胶或钉子,就可以做到连接紧密,整体严谨美观。竹编图案丰富多彩,有花卉、果实等植物纹样、动物纹、人物、书画等。提花、染色等工艺竹编的出现,形成特殊的装饰效果,使竹编的装饰纹样更加图像化、多元化。比如成都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熊猫图案,就是用经过染色处理的黑白双色竹丝构成熊猫纹样,图案主题和其他部分的编织手法有明显差异,形成编织纹样的对比,同时凸显熊猫主题,彰显地域特色。
3.色泽之美
竹编的设色大体可分为素色和染色。以原色为主的素色竹编巧妙地运用了竹子的天然色泽,保留竹的淡雅木色,以清新淡雅、和谐自然为最基本的特点,朴素大方,给人以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显示其质朴的自然之美。染色的色彩就比较丰富,经过着色的竹丝有橙色、黑色、红色、蓝色和紫色等,有的淡雅清秀,有的富丽庄重。传统的竹编一般用红、黑、绿、黄等颜色,古朴大方,给人富丽庄重的感觉。当代的新产品则大胆用色,已发展到20 多种颜色。一般平面竹编色彩层次变化简便明朗,力求达到与竹编之间深与浅、亮与暗的饱和对比。立体竹编则颜色丰富,强调色彩的调和。无论色彩用在什么地方,都让人感觉“色多不繁,色少不散”。经过长期的实践,艺人们总结出“红配绿,丑得哭;青间紫,不如死;粉笼黄,胜增光;白比黑,分明极”,概括了竹编设色的规律。经过特殊着色工艺编织的竹器,颜色或互相搭配,或单色与原色组合,同时运用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形成颜色多变、色彩各异的竹编工艺品。
(三)文化价值
竹具有独特的自然物性特征,如空心、有节、坚韧、常青、清拔凌云、不畏风霜雪压等,自古便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竹的赞美有“竹质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赋予竹根基牢固、秉性正直、虚心学习、志节坚贞等美好品质。竹的旺盛生命力与超强繁殖力,也被视为顽强向上与坚忍不拔的精神象征。其内涵已构成中华民族的品格和禀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竹编艺术作品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充满文化底蕴。如平面竹编在书法编织上,无论王羲之的《兰亭序》、苏东坡的《赤壁怀古》、毛泽东的诗词手迹以及古今名家行草隶篆的墨宝,均能纤毫不爽地照编,几可乱真。《清明上河图》《梅菊》及山水风景、鸟兽花卉等书画作品,都赋予了竹编艺术品传统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
竹器工艺从材料的选择到编制过程,每一道工序都必须严格准确。若竹子搜集时间不当,容易生虫或发霉。竹龄选择决定了竹子的柔韧性,从而决定了竹器的编制难度和美观程度。一件竹器的价值更重要在于竹编制作者的水平,从取材、染色到制图、编织,工序上细密考究至关重要。《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竹编材料选择的时节、地域,传统竹编的制作工艺、制作水平最终决定了一件竹编是否材美工巧。传统竹编虽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更能体现中国传统观念“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青神竹编
【阅读经典】
1.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龚轼《陶歌》
2.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3.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陆龟蒙《秘色越器》
4.簇真香。似风前拆麝囊。嫩紫轻红,间斗异芳。风流富贵,自觉兰蕙荒。独占蕊珠春光。绣结流苏密致,魂梦悠扬。气融液散满洞房。朝寒料峭,歹带娇不易当。着意要得韩郎。
——万俟咏《钿带长中腔》
5.西池借得麻姑爪,三丝五色夺天巧。停针罢绣看雄威,神采奕奕何牡佼。
——李云青《雄狮》
6.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胡令能《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咏绣障》
7.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8.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徐延寿《人日剪彩》
9.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孟郊《古意》
10.斫竹和梢编作篱,微风如在竹林时。
——陈与义《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
【资源推荐】
2.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第一季),五洲传播中心制作。
3.《中国剪纸艺术》,吴善增搜集整理,中国剪纸学会出版。
4.纪录片《留住手艺》,中央电视台制作。
5.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农广天地》之《瓷胎竹编技艺》。
【课堂检测】
一、单选题
A.500~800 B.1300~1400 C.1000~1200 D.1400~1600
2.中国陶瓷的历史有( )。
A.2000 年 B.4000 年 C.6000 年 D.8000 年
3.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 )的釉色。
E.定窑 F.越窑
4.唐朝的彩陶艺术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 )。
5.青花瓷是以( )为原料的。
A.氧化铜 B.氧化锰 C.氧化亚铁 D.氧化钴
6.青花瓷早在( )就已经有了。(www.xing528.com)
A.东汉 B.隋代 C.唐代 D.元代
7.明代宣德年间使用的青花瓷的青料大部分是进口的钴料,即( )。
8.晚清吸收日本绘画及西洋绘画入绣,江苏苏州沈寿首创( )。
A.错针绣 B.乱针绣 C.滚针绣 D.仿真绣
9.( )先后出土了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实物。
A.新疆吐鲁番 B.湖北江凌 C.河南辉县 D.陕西凤翔
10.唐代制瓷业以“南青北白”为代表作。其中,“南青”指的浙江的( )。
A.越窑青瓷 B.邢窑青瓷 C.德化窑青瓷 D.磁州窑青瓷
二、多选题
1.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陶瓷是( )的总称。
A.陶器 B.琉璃 C.黑陶 D.瓷器
2.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是( )。
A.青花 B.玲珑 C.粉彩 D.颜色釉
E.斗彩
3.宋代五大名窑是指( )。
A.汝窑 B.官窑 C.哥窑 D.钧窑
E.定窑 F.越窑
4.宣德青花瓷的重要特征有( )。
A.在适当的火候下能呈现出蓝宝石的色泽
B.由于含锰量高,往往会在青花中出现黑色铁斑
C.自然形成黑疵斑点
D.由于含锰量高,减少了青花中的紫、红色调
5.中国四大名绣指( )。
6.蔚县剪纸内容主要分为( )三大类。
A.花鸟虫鱼类 B.戏曲人物类 C.动物人物类 D.戏曲脸谱类
7.单色剪纸主要有( )三种表现手法。
A.阴刻 B.阳刻 C.阴阳结合 D.镂空
8.竹具有独特的自然物性特征,如空心、有节,承载了中华民族推崇的( )美德。
A.虚怀若谷 B.不畏严寒 C.坚贞不屈 D.固节守穷
9.竹编的设色大体可分为( )。
A.单色 B.素色 C.染色 D.多色
10.竹编工艺品可分为( )。
A.细丝竹编工艺品 B.平面竹编
C.粗丝竹编工艺品 D.立体竹编
三、判断题
1.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
2.青花瓷生产在明朝成化年间达到顶峰。( )
3.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基础上烧成的。( )
4.山西剪纸有活化石之称。( )
5.剪纸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 )
6.相传广绣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与黎族所制织锦同出一源。( )
7.蜀绣又名川绣,即蜀锦。( )
8.以颜色在刻纸上进行点色为点染剪纸。( )
9.陇绣又称庆阳香包刺绣。( )
10.竹编工艺大体可分为刮青、起底、编织、锁口四道工序。( )
四、思考练习
1.简要介绍中国瓷器发展的历程。
2.代表性的地方名绣各有什么特色?
3.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4.竹编工艺品具有怎样的价值?
【实践体验】
实践项目一 我所知道的民间工艺
实践项目二 民间手工艺品图片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