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措施而进行的一种健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流派有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之分。养生内容广泛,方法众多,以调饮食、慎起居、适寒温和喜怒为其基本养生观点。
(一)天年与衰老
天年是我国古人对寿命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黄帝内经》就有一篇叫《天年》。人的自然寿命谓之天年,亦即天赋之年寿。生命的年限,即机体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寿命。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个体寿命有长有短,但大都不会超过一个最长的限度,人类自然寿命的最高限度,称为寿限。一般而言,天年所言人类的最高寿命为两个甲子120 岁。与天年相对应的一个词叫“夭折”,“夭”指没有活到一个甲子60 岁就死亡的状况;“折”指以120 岁为标准打了折扣的岁数,如72 岁(虚岁73 岁)就指打了“六折”,84 岁就指打了“七折”。千百年来,人类的寿限并无重大突破。
衰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全面地逐渐降低的过程。中医认为衰老的发生机理,一是阴阳失调。人生历程就是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外界之间的阴阳运动平衡的过程,阴阳协调平衡与否,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阴阳失调则机体即可招致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导致疾病丛生而现衰老。二是脏腑虚衰。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故五脏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五脏坚固,为长寿之根,五脏皆虚,是衰老之本。三是精气衰竭。人身三宝精、气、神是养生的关键。精为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均以精气为源泉与动力。精化气,气生神,神御形。精是气、形、神的基础,也是健康和长寿的根本。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1.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是中医效法自然、顺时养生的理论依据,包括顺应四时调摄和昼夜晨昏调养。倡导生活起居,要顺应四时昼夜的变化,动静和宜,衣着适当,饮食调配合理,体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2.形神共养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观,是指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要注意精神的摄生,使形体强健,精力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
3.保精护肾
中医养生强调节欲以保精,使精盈充盛,有利于心身健康。若纵情泄欲,则精液枯竭,真气耗散而未老先衰。节欲并非绝欲,乃房事有节之谓。保养肾精之法甚多,除节欲保精外,尚有运动保健、导引补肾、按摩益肾、食疗补肾和药物调养等。
4.调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调养脾胃,通过饮食调节、药物调节、精神调节、针灸按摩、气功调节、起居劳逸等调摄,以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调补脾肾是培补正气之大旨,也是全身形而防早衰的重要途径。
【阅读经典】
1.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医工论》
2.望闻问切宜详,补泻寒温宜辨。
——李中梓《医宗必读》
3.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孙思邈《千金要方》
4.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
5.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
6.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黄帝内经》
7.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黄帝内经》
8.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尤怡《医学读书记》
【资源推荐】
1.科教片《解读〈黄帝内经〉 》,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CCTV-10)《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翟双庆主讲。
2.中国之声《国学堂》之《发现中医太美》(梁冬对话徐文兵讲解《黄帝内经》)。
3.电影《李时珍》,传记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沈浮执导,赵丹主演,1956 年上映。
4.电影《华佗与曹操》,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83 年,郑乾龙、王洪生、龚雪等主演。
5.中国大学慕课课程《黄帝内经选读》,32 学时,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吴颢昕主讲。
【课堂检测】
一、单选题
1.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建立的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难经》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2.( )被中医专家认为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3.在中医五行养生中提到,秋季养身应以养( )为主。
A.肾 B.肝 C.心 D.肺
4.下列关于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说法正确的是( )。
A.火能生土,所以称土为火之“子” B.火能生水,所以称水为火之“子”
C.土能克火 D.木能克火
5.“五行”在生理上的应用是五脏配五行,那么五行中的木用来象征五脏中的( )。
6.( )有利于夏季养心。
7.“一运一纳,化生精气”是指( )。
A.脾与胃的关系 B.肺与大肠的关系
C.肝与胆的关系 D.肾与膀胱的关系
8.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著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温病条辨》(www.xing528.com)
10.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二、多选题
1.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特征是( )。
A.治未病 B.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E.以气血精津液及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2.秋冬气候寒凉,人体在生理上可反映为( )。
A.江南地区,人体腠理多稀疏 B.北方地区,人体腠理多致密
C.阴盛则寒 D.皮肤致密,少汗多尿
E.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
3.明代提出命门学说的医家是( )。
A.李中梓 B.张景岳 C.赵献可 D.吴又可
E.王肯堂
4.温病学理论源于( )。
A.《温疫论》 B.《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难经》
5.常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的著作是( )。
A.《难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千金要方》
6.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 )。
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
7.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 )。
A.形神一体观 B.五脏一体观
C.病理上相互影响、传变 D.病在上者下取之
E.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8.中医的“证”包括( )。
A.病变的过程 B.病变的原因 C.病变的部位 D.病变的性质
E.邪正的关系
9.(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A.《诸病源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难经》
E.《神农本草经》
10.古人探求生命奥秘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主要有( )。
A.宏观观察法 B.微观观察法 C.直接观察法 D.试探法
E.整体观察法
三、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 )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
8.中医药现代化就是按照西医药的标准研究振奋中医药。( )
9.疾病的标本,实质上反映了疾病的轻与重、虚与实、表与里和危与安。( )
10.病人的主观感觉和表现称为疾病。( )
四、思考练习
1.简述辨证论治的具体内容。
2.简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简述脏腑的概念及其分类。
4.症、证、病的含义有何不同?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实践体验】
实践项目一 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竞赛
实践项目二 十二经脉经络腧穴歌诀记忆成果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