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崇尚因材施教,重视启发诱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崇尚因材施教,重视启发诱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思想之一。孟子继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并注意到教学方式的变化。这其实是孟子告诉教学者,应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因材施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中国古代教育家也很重视启发诱导,主张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孔子并不觉得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

崇尚因材施教,重视启发诱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

因材施教是公认的优秀传统教学思想之一。即根据教学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使学生各尽其才。孔子是最早注意到这一方法并加以实施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学生各有其特点,应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查他安心干什么。对于学生不仅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而且还要“退而省其私”,即考查学生课后私下的言行举止,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循循善诱,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说教。有一次学生子路和冉有同时问孔子: “听到道理后是否马上去实行?”孔子回答子路说: “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有则说: “听到后应该就去做。”学生公西华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就问孔子。孔子解释说: “冉有太谨慎,所以要进而加以鼓励;子路急躁好胜,所以要退而制止。”正因如此,孔子培养出来的学生成就也各不相同,这正是孔子平日因材施教的结果。

孟子继承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并注意到教学方式的变化。孟子指出: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 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矣。”意思是说,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种: 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化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以学识风范感化他人使之成为私淑弟子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这其实是孟子告诉教学者,应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因材施教。后来的教育家如朱熹、王守仁都承继了这一优秀的教学方法。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赞不绝口: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

总之,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然禀赋不一样,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因人而异。他们反对用一个模式去束缚学生,主张通过教育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www.xing528.com)

中国古代教育家也很重视启发诱导,主张开发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孔子主张教育学生时,应该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不得明白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教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以此来说明另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孔子并不觉得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 不要轻易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这种教学对后世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孟子·尽心章句上》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说,君子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也就是说,老师如同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做出跃跃欲试的姿势,以启发和诱导学生,激发学生有进退的学习积极性。

《学记》对孔孟的启发式教学作了进一步发挥: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优秀的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亲切,学生学习才会感到容易,学生才会真正开动脑筋思考,做到这些就可以说得上是善于诱导了。这种教学思想注定了双基教学中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启发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