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弹线定位、标高找平
安装施工前,应在预制构件和已完成的结构上测量放线,设置安装定位标志,弹线定位除弹出建筑主要施工轴线外,还需弹出预制构件的安装轴线、构件边缘线及安装控制线(见图3-9)。预制外墙板安装前应在墙板内侧弹出竖向与水平线,安装时应与楼层上该墙板控制线相对应;预制梁、预制楼板还需引出相应的标高控制线和边缘控制线;每种预制构件的落位区域都需要在构件安装前完成标高测量并放好垫片找平。
图3-9 弹线定位
(二)钢筋调直、校正
装配式建筑正常情况下只有在现浇转预制楼层需要进行插筋预留预埋,当上下楼层预制墙体轴线定位发生变化时才会需要进行竖向连接钢筋预留预埋。由于灌浆套筒口径大小有限,为实现竖向受力钢筋连续连接,对现场的预留插筋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预留插筋需要满足埋置深度要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设置钢筋定位框对钢筋进行定位(见图3-10)。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初凝前应再次进行钢筋定位校核,在预制构件装配施工前,进行测量方向时应再次对预留插筋进行定位复核和校正。预留钢筋定位精度要求,中心线位置偏差≤2 mm。外露长度偏差允许值(0,+10 mm);当预留钢筋定位偏差大于规范值而影响构件安装时,严禁现场切制预留插筋。
(三)挂钩、挂牵引绳
预制构件需要设置专业吊点,现场吊装施工时需要在设计点位进行挂钩,挂钩时需要检查挂点的完整性和牢固性,挂钩时应确保钢丝绳受力均匀,不出现相互缠绕,以确保预制构件平稳起吊。当采用多于2根以上钢丝绳起吊一块预制构件时,应合理搭配不同长度的钢丝绳,同时根据起吊点数量及布设位置合理分配钢丝绳。
图3-10 钢筋定位框
(四)静停、吊运
预制构件起吊离地后应静停30 s,用于减小构件摆动,同时应注意观察预制构件的起吊姿态。正常情况下,除预制楼梯外,预制构件起吊姿态应保持水平,当构件起吊姿态不能保持平衡,应及时放回停放点调整好姿态后再起吊,对于凸窗、转角构件等重心不平衡的异形构件,应采用起吊葫芦进行吊装,以便确保构件平稳吊装,见图3-11。
图3-11 构件吊运
(五)落位、安装
预制构件吊运至临近安装部位上方时应提前降速平缓降落,楼面安装人员不得进入预制构件吊运线路下方,需待预制构件降落至安装楼面标高800 mm以内方可靠近预制构件。预制柱、预制墙板、预制楼板可以通过牵引绳适当牵引。预制墙板落位前应对落位区域楼面进行清理,并在靠近外墙一侧粘贴PE棒(高密度聚乙烯棒)。预制构件应平稳缓慢落位,投影面积大的预制构件落位速度过快容易发生漂移,因此应用撬棍在构件斜对角两个点进行定位控制,以确保构件准确落位(见图3-12)。
竖向受力预制构件的安装应早于现浇构件的钢筋绑扎,当水平预制构件安装晚于现浇构件时,影响水平构件安装的面筋、箍筋应在水平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再完成绑扎固定。
图3-12 构件落位、安装
(六)斜支撑、连接铁件临时固定
竖向受力预制构件应设置不少于2根斜支撑进行临时固定,为防止构件底部侧移,可以在构件底部设置连接铁件进行临时固定。设置斜支撑时,应先将斜支撑上端与预制构件连接牢固,再将斜支撑下端与连接点连接。通过斜支撑调整预制构件安装垂直度时,应注意观察外露丝杆长度,防止出现丝杆从斜支撑脱落。当通过斜支撑调整预制墙板垂直度时,同一侧的斜支撑应同向调整,严禁通过一拉一顶的方式进行调整(见图3-13)。
图3-13 斜支撑安装
预制梁安装采用独立支撑架时,预制梁落位前应先将独立支撑架与侧面墙体进行临时固定,待预制梁标高、定位、平整度调整复核无误后再进行支撑架的最终固定。每根预制梁应设置不少于2根独立支撑架。
当斜支撑影响传统班组脚手架搭设或模板支撑时,不得擅自拆除预制构件临时固定斜支撑,需按照技术负责人确定的方案进行斜支撑移位和设置。
(七)垂直度、标高校核调整
预制构件完成临时固定后应使用靠尺在两个不同方向的构件侧面进行垂直度检查,控制精度要求应满足规范要求的预制构件安装尺寸允许偏差要求(见图3-14)。相邻预制构件还应检查侧面平整度和标高平整度。预制外墙安装还需核对上下楼层的竖向拼缝位置,确保外墙拼缝顺直贯通。
图3-14 垂直度调整
斜支撑安装需采用可调节长度的螺杆,调节长度不小于300 mm,以调节预制竖向构件安装就位:(www.xing528.com)
(1)垂直墙板方向(Y向)校正,可利用短钢管斜撑调节杆,对墙板跟部进行微调来控制Y向的位置。
(2)平行墙板方向(X向)校正,可通过在楼板面上弹出墙板位置线及控制轴线来进行墙板位置校正,墙板按照位置线就位后,若有偏差需要调节,则可利用小型千斤顶在墙板侧面进行微调。
(3)墙板水平标高(Z向)校正,可通过在下层,预先通过水平仪进行调节到预定的标高位置,另外吊装时还通过墙板上弹出的水平控制标高线来调节,墙板吊装时直接就位至钢板上,以此来控制墙板水平标高。
(八)现浇竖向结构施工
墙板间后浇混凝土带连接宜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支撑,通过螺栓(预置内螺母)或预留孔洞拉结的方式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墙板接缝部位及定型模板连接处均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后浇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所有隐蔽项目的现场检查与验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墙板间边缘构件竖向后浇混凝土带的浇筑,应该与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叠合层以及按设计非预制而必须现浇的结构(如作为核心筒的电梯井、楼梯间)同步进行,一般选择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施工段,按先竖向、后水平的顺序浇筑施工。这样后浇混凝土最终将竖向和水平预制构件结构组合成一个整体。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要求及时采取有效养护措施,后浇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天。预制墙板斜支撑和限位装置,应在连接节点和连接接缝部位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拆除。
(九)灌浆连接
(1)灌浆连接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灌浆操作工人应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灌浆连接作业流程见图3-15。
图3-15 灌浆作业流程
(2)清理墙体接触面。墙体下落前应保持预制墙体与混凝土接触面无灰渣、无油污、无杂物(见图3-16)。
图3-16 清扫杂物
(3)铺设垫片。采用高强度垫片将预制墙体的标高找好,使预制墙体标高得到有效控制。
(4)安放墙体。在安放墙体时,应保证每个注浆孔通畅,预留孔洞满足设计要求,孔内无杂物。
(5)调整并固定墙体。墙体安放到位后采用专用支撑杆件进行调节,保证墙体垂直度、平整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6)墙体两侧密封。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砂浆对两侧缝隙进行密封(见图3-17),确保灌浆料不从缝隙中溢出,减少浪费。为防止灌浆过程中出现爆仓,注浆前应在封浆料外侧采用木模板支护方式加固封墙(见图3-18)。灌浆施工应在预制构件底部填缝封仓完成应静置24 h后进行。
图3-17 抹灰封仓
图3-18 水平缝封堵
(7)润湿注浆孔。注浆前应用水将注浆孔进行润湿,减少因混凝土吸水导致注浆强度达不到要求,且与灌浆孔连接不牢靠的可能性。
(8)拌制灌浆料。搅拌完成后应静置3~5 min,待气泡排除后方可进行施工。灌浆料流动度在200~300 mm间为合格。
(9)进行注浆。采用专用的注浆机进行注浆,该注浆机使用一定的压力,将灌浆料由墙体下部注浆孔注入,灌浆料先流向墙体下部20 mm找平层,当找平层注满后,注浆料由上部排气孔溢出,视为该孔注浆完成,并用泡沫塞子进行封堵。至该墙体所有上部注浆孔均有浆料溢出后视为该面墙体注浆完成(见图3-19)。
图3-19 灌浆作业
(10)进行个别补注。完成注浆半个小时后检查上部注浆孔是否有因注浆料的收缩、堵塞不及时、漏浆造成的个别孔洞不密实情况。如有,则用手动注浆器对该孔进行补注。
(11)进行封堵。注浆完成后,通知监理进行检查,合格后进行注浆孔的封堵,封堵要求与原墙面平整,并及时清理墙面、地面上的余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