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方面
产业管理不完善。装配建筑产品项目的实施,需要设计、生产、施工、后期维护等环节配套。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拥有优质预制构件生产能力。同时,产业配套跟不上,缺乏配合的设计单位及施工企业形成整个产业链,所以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产品项目开发需要。对开发商来说,只有少数开发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及管理能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多数企业缺乏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能力。上下游产业链不完善,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包括建筑产品的前期研发、设计,到施工、后期运营维护,其中涉及的企业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构件生产工厂、施工单位等,所有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现在建筑产品产业链还不够成熟。
市场机制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施工、建设、监理、设计单位习惯于现浇管理的模式,对后续的工作,有问题才解决,对质量的预控能力不足。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与现浇部分融合度不高;施工单位对构件综合性能缺乏相应的指导能力,且统筹不足;而构件厂缺乏对产品的综合设计能力,对预制构件的节点连接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对节点连接、抗震等考虑不周,导致产品被动适应市场,对装配式发展形成严重的障碍;构件深化设计需要提前进行,拆分不合理对项目的经济性、顺畅性以及最终的工程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而目前的市场难以与之适应。
质量责任界面有待进一步理清。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生产综合管理规范缺失,参建各方相关管理职责、制度、管理工作标准、流程不够明确。装配式建筑需要各单位紧密配合,而在市场运行机制方面,设计、施工和构件企业、深化设计单位处于条块分割状态,导致质量责任界面不够清晰。如出现渗水现象,责任是设计、施工还是构件厂,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确认方式。
管理体系难以很快与之适应。装配整体项目是系统性工程,项目管理中对协调性要求很高,这对相关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管理体系,仍处于“现浇”管理阶段,在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前后之间缺乏整体的思维和管理方法,管理体系需要结合BIM技术、智能化管理等手段进一步提升。
(二)技术方面
技术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装配整体式建筑质量难保障,不仅是预制构件的组装问题,还涉及如水电安装配套技术、运输工具、吊装技术、固定连接技术等诸多因素。这些技术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是,更需要的是这些技术的集成和配套。目前,相关技术标准化程度不高,影响了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和配套技术的集成,阻碍了质量的提高。
配套的规范标准体系仍缺失。在现场实际操作方面,现行的安全专业技术标准与装配整体式施工结合仍不足,在安全防护、模板支撑、脚手架、机械机具管理等方面仍不健全。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检查、验收和管理不少是套用现浇结构。如对套筒连接仍缺乏完善的检查手段,对灌浆密实程度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检查手段。
(三)设计方面
深化设计是制作预制构件的必要步骤。但传统的预制构件厂和设计院要么不具备成熟稳定的深化设计模块化的能力,要么不考虑深化设计,由此造成预制构件的生产存在一定偏差,不符合标准。
(四)预制构件生产与运输方面(www.xing528.com)
预制构件质量和供应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对于现浇体系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可供选择的厂家比较少。预制构件具有结构形式复杂、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高、预埋件和预留孔的数量多等特点。很多构件生产厂模具质量很难保证,现阶段还无法实现误差从厘米级到毫米级的跨越。同时,某些工地预制构件还存在构件标识不清楚、粗糙面设置不到位、钢筋留置不规范等问题。
高效的物流体系尚未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可以保证构件及时供应,减少二次搬运,减少预制构件的损坏,降低运输和安装成本,提升安装效率,对提升装配式的最终质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当前,物料运输系统还不够发达,不当的放置导致运输过程中的损坏还比较多,构件厂、运输过程和施工现场的衔接还不够,运输成本还比较高,不少项目出现构件到位后没处放,安装时构件放置的位置、次序影响安装和施工进度,施工效率不高。
(五)施工方面
节点及灌浆施工不到位。一是结构节点处钢筋穿插数量多,易碰撞,施工中不能准确实现设计对钢筋位置的要求,造成有效高度降低、保护层厚度不一、钢筋间距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钢筋锚固长度不足等问题,影响结构的功能。二是钢筋混凝土成型中常用的模板多次使用后板缝较大,易漏浆,尤其节点处模板连接更为困难,难以保证节点尺寸,漏浆更突出。其结果是造成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露筋,甚至出现大的空洞。三是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振捣尤为困难,易使节点处的刚度和强度降低。四是灌浆不够密实。现场灌浆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分仓缝,灌浆密实度难以保证。
抗裂、防渗等措施不力。如预制板沿钢筋方向产生竖向裂缝、安装完毕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等;预制外墙板等处防水薄弱点渗水等质量通病依然存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孔洞未有效封堵,留下渗漏隐患。
(六)现场监管方面
监理、监督措施有缺位现象。采用预制构件,要求监理单位采取驻厂监造、巡回监控的方式,但现实是,由于构件供应紧张,实际监理很难到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对构件生产质量进行管控。由于装配式建筑不像现浇建筑,在混凝土浇筑前监督人员到现场,对是否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可以“一目了然”,而装配式建筑缺乏这样的质量控制点,且质量控制点比较分散、隐蔽,总体监督检查困难,短时期内监督人员很难适应。
(七)装配式建筑人才方面
目前,不少开发商缺乏熟悉装配式管理流程的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缺乏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系统总体集成的“总设计师”,施工单位缺乏与现场管理相适应的实践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不够熟悉,能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更是紧缺,熟悉装配式问题和流程的监督人员仍非常有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