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更新时间:2025-01-1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应根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所明确的管理计划和管理内容进行管理。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管理不仅仅是施工现场的管理,而是包括工厂化预制管理在内的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和有机衔接。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等有关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项安全培训,在取得相应的作业资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从事与作业资格对应的工作。

根据第一节所述,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区别很大。因此,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也有别于传统的建筑项目管理。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应根据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所明确的管理计划和管理内容进行管理。项目管理内容包括: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文明管理、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管理、合同管理、信息化管理、沟通协调等。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管理不仅仅是施工现场的管理,而是包括工厂化预制管理在内的整个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管理和有机衔接。

(一)质量管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建筑行业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管理方式向精细化方向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相应的质量精度要求由传统的厘米级提升至毫米级的水平,因此,对施工管理人员、施工设备、施工工艺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必须涵盖构件生产、构件运输、构件进场、构件堆置、构件吊装就位、节点施工等一系列过程,质量管控人员的监管及纠正措施必须贯穿始终。预制构件生产必须对每个工序进行质量验收,尤其对与吊装精度息息相关的预埋件、出筋位置、平面尺寸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验收。预制构件运输应采用专用运输车辆,构件装车时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搁置点,搁置点应满足运输过程中构件强度的要求。构件进场后,必须对预埋件、出筋位置、外观、平面尺寸等进行逐一验收。构件堆放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所规定的要求,地面应硬化,硬化标准应按照堆放构件的种类和重量进行设计,并确保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对于外墙板,应使用专用堆置架,并对边角、外饰材、防水胶条等加强保护。

竖向受力构件的连接质量与预制建筑结构安全密切相关,是质量管理的重点。竖向受力构件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灌浆连接技术,灌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必须进行重点监控。灌浆应对浆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浆液流动性、28天强度、灌浆接头同条件试样等进行检测,同时对于灌浆过程,应进行全程旁站式施工质量监管,确保灌浆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精细化质量管理对人员素质、施工机械、施工工艺要求极高,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由专业的质量管控人员全程监控,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为专业化作业人员,施工机械必须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精度要求并具备施工便利性,施工工艺必须先进和可靠。

(二)进度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应采用日进度管理,将项目整体施工进度计划分解至日施工计划,以满足精细化进度管理的要求。构件之间装配及预制和现浇之间界面的协调施工直接关系到整体进度,因此必须做好构件吊装次序、界面协调等计划。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对垂直运输设备的使用频率相差极大,装配式建筑对垂直运输设备的依赖性非常大,因此必须编制垂直运输设备使用计划,计划编制时应将构件吊装作业作为最关键作业内容,并精确至日、小时,最终以每日垂直运输设备使用计划指导施工。

(三)成本管理

装配式建筑的成本管理主要包括预制厂内成本管理、运输成本管理及现场吊装成本管理。厂内成本管理主要受制于模具设计、预埋件优化、生产计划合理化等内容,模具设计在满足生产要求下,应做到数量最少化、效率最大化,同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尽可能提高模板的周转次数,降低模具的摊销费用。运输成本主要与运距有关,因此,预制厂选址时必须考虑运距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预制厂与施工现场的最大距离不宜超过80 km。现场吊装成本主要包括垂直运输设备、堆场及便道、吊装作业、防水等成本,此阶段成本控制应在深化设计阶段即对构件的拆分、单块构件重量、最大构件单体重量等进行优化,尽可能降低垂直运输、堆场及便道的标准,降低此部分的施工成本。(www.xing528.com)

(四)安全文明管理

起重吊装作业贯穿于装配式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施工全过程,作为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必须重点管控,并结合装配式建筑施工特色引进旁站式安全管理、新型工具式安全防护系统等先进安全管理措施。

装配式建筑所用构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重量差异也较大,因此对于一些重量较大的异形构件,应采用专用的平衡吊具进行吊装。由于起重作业受风力影响较大,现场应根据作业层高度设置不同高度范围内的风力传感设备,并制定各种不同构件吊装作业的风力受限范围,在预制构件吊装的规划中应予以明确并实施管理。在施工中应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色合理布置现场堆场、便道和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存放与处置。有条件的尽可能使用新型模板、标准化支撑体系等,以提高施工现场整体文明施工水平,达到资源重复利用的目的。

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殊性,相关施工作业人员必须配置完整的个人作业安全防护装备并正确使用。一般的安全防护用品应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工作服、工具袋等施工必备的装备。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等有关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项安全培训,在取得相应的作业资格后方可进入现场从事与作业资格对应的工作。对于从事高空作业的相关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对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恐高症、低血糖等病症的人员一律严禁从业。

(五)环境保护与绿色建造管理

装配式建筑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人为本、发展绿色建筑,特别是住宅项目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大地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施工现场作业量减少、施工现场更加简洁,采用高强度自密实商品混凝土大大减少了噪声、粉尘等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让周边居民享有一个更加安宁整洁的无干扰环境。装配式建筑由干式作业取代了湿式作业,现场施工的作业量和污染排放量明显减少,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建筑垃圾大大减少,如图1-8所示。

图1-8 装配式施工现场与传统式现浇施工现场对比

绿色建造管理针对装配式建筑主要体现在现场湿作业减少,木材使用量大幅下降,现场的用水量也大幅降低。通过对预制率和预制构件分布部位的合理选择,以及现场临时设施的重复利用,并采取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时和环保(即“五节一环保”)的技术措施,达到绿色施工的管理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