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与学两个因素中,学生的学习是无法绕过的关键道路。任何教育活动如果没有学生愿意学习,都很难发挥作用。如果说通识教育是教师指向学生的教育活动,那么这里就会有一个重要的关键概念需要创造出来——“通识学习”,这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意味着学生对“无用”知识认真和用心地学习、对专业知识之外知识认真和用心地学习。没有通识学习,通识教育基本会是无效的。
当我们从通识学习这个角度反思一所大学的通识教育,会忽然吃惊地发现,即使一所大学通识教育的观念、课程设置都十分接近完美,但经由学生的通识学习,学校在通识教育方面严密与完美的设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效果也大打折扣。比如,学生对通识教育并没有与学校一样的认知,也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例如在北京一所师范类大学,学生会使用“休息课”这个概念描述他们的通识课程,认为通识课上课时是逃课、玩手机和补作业的最佳选择。当他们大三时,已经回忆不起自己选了哪门通识课程了。比如,即使学生对通识教育非常重视,也认真构建自己的通识学习,但由于选课人数限制,自己也许能选到的课程与自己的构想完全不一致,等等。
目前概括而言,阻碍学生通识学习大约有两个障碍。第一是专业主义。学生刚一进入大学,他是有专业的,比如一名学生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学生。你让他学习一门“欧洲文艺复兴”的课程,或者学一门“政治哲学”的课程,他会问你:“我学这门课程有什么用呢?”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专业主义的问题也会在教师心里存在,教师也会问,“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专业的学生,为何需要学习“欧洲文艺复兴”的课程呢?有些教师在内心深处也会认为,学生选择与专业无关的通识教育课程是浪费时间。(www.xing528.com)
第二是功利主义。我们处在一种快速的功利主义时代,“有用”往往被学生理解为能够立竿见影马上看到作用。学生在选课之前会问:“我为何要选择这门课程呢?这对于我找工作有好处吗?我为何不花时间去考会计证书呢?为何我不去学习一个驾照?通识课程要求轻松吗?课程成绩高吗?”
以上两种思想情况成为通识学习的障碍,成为高等学校通识教育难以产生实际效果的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