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素质学分制:评测与创新

大学素质学分制:评测与创新

时间:2023-09-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素质学分制的基本内容包括素质测评、素质学分两个方面。知识内化为素质的最高状态是“创新”。素质考试不仅测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理解状况,更重要的是测评其是否会“运用”及其熟练程度。创新素质测评主要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测评。

大学素质学分制:评测与创新

素质学分制的基本内容包括素质测评、素质学分两个方面。基于前文所述的“三维”素质评价,素质测评要从专业素质测评、通适素质测评、创新素质测评三个维度设置素质测评体系;素质学分也相应地涵盖专业素质学分、通适素质学分、创新素质学分三个方面。

1.素质测评

大学素质测评是通过科学的测评程序、测评手段和方法,对大学生专业素质、通适素质、创新素质状况的评价。

素质测评本质上是对大学生知识内化及其程度的测评。知识一旦内化为大学生素质,就不再以知识的状态存在,而是以观念、品德、能力、身体、心理等素质状态存在。观念、品德、能力、身体、心理等五个方面素质的内化过程及标志各不相同。知识内化为观念、品德素质的过程为“认知—认同—践行”,其中“认知”为初级阶段,“认同”为中级阶段,“践行”为高级阶段,“践行”是观念、品德素质形成的标志。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为“认知—训练—掌握和运用”,其中“掌握和运用”是其高级阶段,是能力素质形成的标志。知识内化为身体素质的过程为“认知—践行—健康”,知识内化为心理素质的过程为“认知—调适—健康”,其中“健康”是身心素质形成的标志。知识内化为素质的最高状态是“创新”。大学生素质测评就是对知识内化及其内化程度的测评。

素质测评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测评方式和方法。大学生素质测评既可采取结果性测评,也可采取过程性测评,还可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素质测评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测评方法。如理论课测评应主要采取预习测评、复习测评、练习测评、课堂互动测评、素质考试等方法;实践课测评应主要采取现场操作测试、跟踪观察、项目成果考核等方法;涉及观念、品德素质的测评应主要采取行为表现跟踪观察、重大活动考核、问卷调查、综合评价等方法;创新素质的测评应主要采取创新实践考核、创新成果鉴定等方法;身心素质的测评应主要采取体检、身体达标检测、心理量表测试、日常行为表现观测等方法。其中,素质考试与传统考试存在本质的区别。传统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评学生掌握的课业知识是否达到规定的水准,其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记忆、理解状况。素质考试不仅测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理解状况,更重要的是测评其是否会“运用”及其熟练程度。素质考试的基本形式是开卷,学生难以找到现成答案,主要通过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其素质状况。

客观性是素质测评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大学生素质测评的客观性,还必须做到:设置的测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符合素质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搜集素质表征信息要具有素质性、全面性、真实性;测评方法选用恰当,运用得法到位;制定并严格遵循测评规则;测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观念、品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带个人主观偏见,保证素质评价结果与学生的素质状况基本吻合。

根据大学素质教育“三维”培养特征,应从专业素质、通适素质、创新素质三个维度设置素质测评体系。专业素质测评主要包括专业观念和专业品德、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的测评。专业观念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及其对自身发展价值的认同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可通过测评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是否热爱专业、是否勤奋、是否坚持等学习态度来评价。测评时,由全体任课教师分别给学生作出量化测评,再取其平均值。专业品德指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良好职业操守。可通过学生平时学习和实践中的表现来测评,如是否诚信、能否自律等。专业品德的测评可采取加、扣分的方法,由全体任课教师测评,同样取其平均值。专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通过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的素质考试和实验、实训考核来测评。全部专业课程的加权平均分可以作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www.xing528.com)

通适素质是指大学生必备的、不具有专业属性、普遍适用于各种职业的素质。“通适”不同于“通识”,前者是指适用于各种职业的素质,后者指的是知识。通适素质测评主要包括对学生思想观念、社会公德、通适能力、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测评。思想观念素质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大学生思想观念中的反映。可通过素质考试来测评学生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的“认知”状况,通过问卷调查测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更重要的是通过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根据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测评其“践行”状况,取其加权平均值。社会公德是指大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可根据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过程的跟踪观察记录,由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相关教辅人员按一定权重,采取在设置的基础素质学分之上用加、扣分的方法进行量化测评。通适能力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不具有专业属性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自律能力等。对其测评需要根据不同能力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测评方法。如可通过各门课程素质考试的平均分测评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关系问卷调查和情景测试测评学生的交往能力;通过文稿写作和演讲测评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素质拓展实训、社会实践测评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平时表现和情景测试测评学生的自律能力。可由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及相关教辅人员按一定权重予以量化测评。身心素质可通过体检、体育课、体育达标测试、心理量表测试等进行测评。

创新素质测评主要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测评。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测评主要通过考查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互动以及创新实践活动的表现,评定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求新意识、科学精神等。测评时,由专业课及创新特色课教师评价,取其平均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测评由任课教师通过课堂互动、创新实践活动,特别是创新成果鉴定等,测评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素质测评的关键是测评指标的量化标准和权重设置。

2.素质学分

素质学分同学分一样,都是对大学生评价的计量单位,所不同的是,素质学分是建立在素质测评基础上,将素质测评的结果转换成的表示学生素质状况的一种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特定素质状况,而不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状况。传统的学分制只通过某一门课程的一次性考试,由某一位任课教师给出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对用人单位也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素质学分则是全部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素质测评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从而得到学生的专业素质、通适素质、创新素质三个维度素质的素质学分,反映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素质学分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素质学分报告单”。它反映了大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综合素质状况,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一是可对每个学生“三维”素质状况作出完整、准确的画像;二是便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素质状况,发扬长处,补充短板,修正生涯设计,提高素质;三是可使用人单位全面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有利于用人单位准确选材用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