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流大学之道探寻具有传承性、开创性和本土性特征,其核心之一在于夯实素质教育基础,培养符合国家社会需要、具备本土文化品格的一流人才。
第一,中西方既有的大学之道是中国一流大学之道探寻的重要基础。探寻大学之道,即探索“大学办学的道理、规律”[1]或寻找“大学之理念,大学之目的”。[2]其核心,是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就如何举办好大学做出回答。探寻“一流大学之道”,则是面向“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国内高水平大学为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深入探索。中西方已有的大学之道理论与实践成果,对于中国一流大学之道的探寻提供了基础参考。西方关于高等教育运行规律性和规定性的系列研究成果,可视为西方“大学之道”的前期成果,以《大学的理念》《高等教育哲学》等一批高等教育研究著作为核心代表,这些成果也形成了全球学术界延续至今的研究大学之道的主流话语体系。西方大学之道对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实践的影响是客观而深远的。这既体现在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中,更体现在大学的办学实践中。近现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取得的若干成功,很多都源于对西方大学之道的模仿借鉴。比如,德国的“大学之道”使洪堡教育理念在中国广为流行。美国的“大学之道”使大学的社会服务理念在中国凸显,其重视研究生教育等传统也被广泛运用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中国本土大学之道对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的理念与实践也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传统文化中各类教育理念尤其是高等教育理念,经过发展成熟逐步演变为中国本土的大学之道,如以孔子等著名思想家为代表、以《大学》等经典文献为代表的对教育基本规律的阐述,再如以书院制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高等教育实践的总结等。二是近代以来中国本土大学举办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逐步演变为中国本土的大学之道,比如,民国时期的自主招生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办学的大量本土经验等,都可认为是较为成功的本土大学之道。
第二,汲取西方大学之道的营养,传承中国大学之道的瑰宝,改革创新,凸显特色,将是中国一流大学之道探寻的基本路径。大学诞生至今,西方大学之道的变迁从未停止,而历次变迁,无不建立在对先进大学之道的借鉴吸收与改革创新、对本土特色文化的凝练彰显的基础之上。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从德国转向美国的过程中,美国全面借鉴吸收了德国的教学科研并重等理念,与此同时,又紧密结合本土需求进行了改革创新,凸显了高等教育社会服务等理念,因此实现了对德国大学之道的超越。未来中国一流大学之道的形成,也将建立在对西方大学之道营养的充分汲取之上,但同时要力求开拓创新,凸显本土特色。一方面,中国的一流大学之道是高度开创性的工作,“人均GDP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探索”。[3]另一方面,中国的一流大学之道必须凸显本土特色,“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4]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进程本质上也是本土一流大学之道“生长”出来的过程,中国的一流大学之道不可能完全依靠模仿借鉴。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飞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正逐渐实现对欧美大学的追赶,甚至局部超越,未来要真正实现中国的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只能面向自己、面向本土、面向中国高等教育和国家建设实际来寻求突破。(www.xing528.com)
第三,夯实大学素质教育基础,培养出思想政治过硬、具备本土文化品格的一流人才,是中国一流大学之道的题中要义。一方面,大学素质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学所承载的,是人类知识和德行的进步。中世纪至今,大学发展一直以教化合格社会公民为主要目标。而所谓的“合格公民”,则是牢牢打上本国价值符号、文化符号、政治符号等的“高等教育产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步入新阶段,既需要专业知识过硬的“有才之人”,更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有德之人”。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在什么思想下培养人、培养出具有什么思想的人愈发重要。因此,中国要真正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素质教育应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真正培养出符合本国需要、具备正确思想政治品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可以认为,立德树人是一流大学自身建设的规律性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高等教育领域长期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其既形成了长期以来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规定性,也法古通今,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纳入其中。立德树人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中国大学之道,是中国“一流大学建设之道”的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面向更高阶段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流大学建设,大学素质教育在德行养成、文化传承方面不仅不能放松,反而更要加强。大学素质教育要密切关注未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知识学习趋弱、德行与文化学习趋强的总体趋势。随着新的学习技术的进步,受教育者获得知识的途径显著拓宽,学习能力和效率不断增强,通过知识影响世界的可能性大为增加,一旦道德滑坡、文化缺失,所可能带来的“危害”将显著增大。未来的人类学习,在知识层面的学习很可能被人工智能等所取代,但关于道德的教化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却仍依赖于人类自身。而且愈发重要。人类有了互联网,所以“黑客”应运而生。而人类有了人工智能,如果不加强德行和文化的学习,一旦突破“人工智能三定律”,则可能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后果。因此,未来的大学素质教育尤其是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要持续加强,因为如果“先进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各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腐朽落后的东西就会去占领”。[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